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99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包括通过螺栓依次固定的模体、支架模、汇流模、口模和水套模,所述模体与所述支架模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模,所述过渡模内开设有贯穿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具有前段部和尾段部,所述前段部与所述模体贴合,所述尾段部与所述支架模贴合,所述前段部与尾段部结构相同、且前段部大于尾段部,所述过渡模内的所述第一型腔呈倒锥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木芯与门框结合紧密、装配效率高,在共挤模具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挤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
技术介绍
将木芯安装到空心的木塑材料中以提高其强度是目前木芯与门框装配方法中常见的做法;但是目前的装配方法常见的是通过手工的操作方式,即通过手工操作将木芯穿入到空心木框中,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常常出现木芯与门框的结合紧密强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木芯与门框结合紧密、且装配效率高的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包括通过螺栓依次固定的模体、支架模、汇流模、口模和水套模,所述模体与所述支架模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模,所述过渡模内开设有贯穿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具有前段部和尾段部,所述前段部与所述模体贴合,所述尾段部与所述支架模贴合,所述前段部与尾段部结构相同且前段部大于尾段部,所述过渡模内的所述第一型腔呈倒锥形结构。所述过渡模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型腔通过线性切割方式而成。所述支架模包括模板和与所述模板可拆卸设置的内膜,所述内膜为一体结构且内膜上设置有多个支脚,所述模板上设有与所述支脚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支脚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使得所述内膜与所述模板固定安装以形成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型腔与所述第一型腔相对应并与所述第一型腔的尾段部大小相同。所述模体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插接固定,所述第二模体内设有木芯通道,所述木芯通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通。所述第二模体包括固定部和插接部,所述固定部呈板状结构通过螺栓间隙固定在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插接部呈倒锥形结构插接在所述第一模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巧妙地采用共挤模具的方式实现木芯与木塑门框的组合装配,相比于人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对模具的结构进一步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木芯与门框的一次成型的结合紧密强度和韧性本专利技术使木芯与门框结合紧密、装配效率高,在共挤模具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方案模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渡模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过渡模的平面结构图;图4为支架模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模体的平面爆炸结构图;图6为图1中A方向下整个模具的侧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0、模体;11、第一模体;12、第二模体;20、支架模;21、第二型腔;22、模板;23、内膜;30、汇流模;40、口模;50、水套模;60、过渡模;61、第一型腔;62、前段部;63、尾段部;100、流体通道;121、固定部;122、插接部;200、木芯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包括模体10、支架模20、汇流模30、口模40和水套模50;其中模体10、支架模20、汇流模30、口模40和水套模50通过螺栓依次固定,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最终产品的强度和韧性,这里还设置了过渡模60,过渡模60位于模体10与支架模20之间。这里描述的第一型腔61呈倒锥形结构具体是指,第一型腔61的一端较大(前段部),一端较小(尾端部),通过设置两端不同大小的第一型腔61使得流经第一型腔61的PVC流体压力增大,使得PVC流体在快速流动中加速混合,为最终成型的产品提升强度韧性。优选的,过渡模60为一体结构并通过线性切割以形成第一型腔61。具体的,支架模20中包括与第一型腔61结构相同的第二型腔21(同样具有流体通道100和木芯通道200,经过过渡模60的PVC流体和木芯将会通过支架模20,。参见图4,支架模20包括模板22和与模板22可拆卸设置的内膜23,内膜23为一体结构且内膜上设置有多个支脚,模板22上设有与支脚相配合的卡槽,支脚与卡槽卡接配合使得内膜23与模板22固定安装以形成第二型腔21,这里的第二型腔21与第一型腔61相贴合对应并与第一型腔的尾段部大小相同。具体的,汇流模30内设置成倒锥形结构的第三型腔,第三型腔中比例较大的一端与支架模20贴合,第三型腔中比例较小的一端与口模40对应,经过支架模20后的PVC流体和木芯将会通过汇流模30。这里的倒锥形结构第三型腔同样的用于提升产品的强度与韧性,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段倒锥形结构(即第一型腔和第三型腔),使得PVC流体在压力作用下充分混合,对于提升最终产品的强度与韧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的,口模40的作用在于实现对产品的初步定型,使得PVC流体包裹在木芯的表面从而成型。具体的,水套模50用于实现对产品和这个模具的降温冷却,同时对于保证产品的定型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参见图5、图6,模体10包括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在第一模体11内设有流体通道(图中的箭头为流体的流动方向),流体通道与第一型腔61相通,即PVC流体将通过第一模体11内的流体通道流向第一型腔61内的流体通道;第二模体12与第一模体11插接固定,第二模体12内设有木芯通道,木芯通道与第一型腔61相通,即第二模体12内的木芯通道与第一型腔61内的木芯通道相通使得木芯能够通过。具体的,第二模体12包括固定部121和插接部122,固定部121呈板状结构通过螺栓间隙固定在第一模体11上,插接部122呈倒锥形结构插接在第一模体11内。这里将插接部122设置成倒锥形结构,便于固定部121与第一模体11稳定的固定,可以理解为:利用倒锥形的插接部122插接到第一模体11内后,将使得固定部121与第一模体11之间形成一点间隙,因为间隙的存在,在利用螺栓进行锁紧时,能够保证固定部121与第一模体11固定得更加的稳定;同时倒锥形结构的插接部122便于能够与第一型腔61配合,以提高整个模具设计的合理性。本方案通过采用共挤模具的方式实现木芯与木塑门框的组合装配,实现了实木与木塑材料的一次成型,保证的产品的结合紧密强度和韧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螺栓依次固定的模体(10)、支架模(20)、汇流模(30)、口模(40)和水套模(50),所述模体(10)与所述支架模(20)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模(60),所述过渡模(60)内开设有贯穿第一型腔(61),所述第一型腔(61)具有前段部(62)和尾段部(63),所述前段部(62)与所述模体(10)贴合,所述尾段部(63)与所述支架模(20)贴合,所述前段部(62)与尾段部(63)结构相同且前段部(62)大于尾段部(63),所述过渡模(60)内的所述第一型腔(61)呈倒锥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螺栓依次固定的模体(10)、支架模(20)、汇流模(30)、口模(40)和水套模(50),所述模体(10)与所述支架模(20)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模(60),所述过渡模(60)内开设有贯穿第一型腔(61),所述第一型腔(61)具有前段部(62)和尾段部(63),所述前段部(62)与所述模体(10)贴合,所述尾段部(63)与所述支架模(20)贴合,所述前段部(62)与尾段部(63)结构相同且前段部(62)大于尾段部(63),所述过渡模(60)内的所述第一型腔(61)呈倒锥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模(60)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型腔(61)通过线性切割方式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木与木塑材料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模(20)包括模板(22)和与所述模板(22)可拆卸设置的内膜(23),所述内膜(23)为一体结构且内膜(23)上设置有多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金鸿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