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泡制工艺及其自动灌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519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蒜泡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去除大蒜根部,保留0.8~1cm的茎,并剥除大蒜老皮,保留大蒜嫩皮;筛选出形状规则、外形无破损且尺寸相当的大蒜清洗晾干;将晾干的大蒜放入淡盐水中浸泡;将重量份70~75份的白醋、150~180份的白砂糖、10~15份的食盐、800~1000份的纯净水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熬制40~50分钟形成酱汁,在熬制过程中每隔8~10分钟加入重量份为20~30份的纯净水;将步骤S4中形成的酱汁倒入干净容器,待酱汁冷却后加入步骤S3中晾干的大蒜,并密封浸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取材方便,经过泡制的泡蒜成品质地脆嫩,晶莹剔透的大蒜泡制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前述大蒜泡制工艺的自动灌装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泡制工艺及其自动灌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装食品加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大蒜泡制工艺及其自动灌装系统。
技术介绍
大蒜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一般用做烹调中的调味剂,同时因为大蒜具有消炎、强力杀菌、防治肿瘤和癌症、排毒清肠、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防治心脑血管、预防感冒等功效,所以大蒜也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多功效的药材,因此大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一般大蒜生吃太辛辣,且食用后容易产生口臭。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大蒜简单的用食盐或是糖腌制后食用,但这样得到的腌制大蒜口感过于辛辣,且易酸臭,食用后气味还是难闻,难以广大使用者的认同。同时在腌制大蒜的贮藏方面,贮藏容器过多,容易变质和腐坏,口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取材方便,经过泡制的泡蒜成品质地脆嫩,晶莹剔透的大蒜泡制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前述大蒜泡制工艺的自动灌装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大蒜泡制工艺,其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去除大蒜根部,保留0.8~1cm的茎,并剥除大蒜老皮,保留大蒜嫩皮;S2:筛选出形状规则、外形无破损且尺寸相当的大蒜清洗晾干;S3:将晾干的大蒜放入淡盐水中浸泡45~50小时后,捞出沥干备用,其中所述淡盐水中食盐与纯净水按重量份比例0.6:100~1.5:100配制;S4:将重量份70~75份的白醋、150~180份的白砂糖、10~15份的食盐、800~1000份的纯净水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熬制40~50分钟形成酱汁,在熬制过程中每隔8~10分钟加入重量份为20~30份的纯净水;S5:将步骤S4中形成的酱汁倒入干净容器,待酱汁冷却后加入步骤S3中晾干的大蒜,并密封浸泡15~20天形成包括酱汁和泡蒜的成品,浸泡期间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其中酱汁和大蒜的重量份比例为12:1~18:1;S6:将步骤S5中形成的成品从容器转移到自动灌装系统,由自动灌装系统分装到各个包装罐中,并进行封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灌装系统,用于对上述大蒜泡制工艺制成的成品进行分装和封盖,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台,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输送带,以及沿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灌装装置与封盖装置,靠近所述封盖装置还设置有提升理盖装置,其中:所述灌装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所述泡蒜成品的储料斗,所述储料斗通过龙门架支撑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在所述储料斗底部设置有管径与泡蒜尺寸相适应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料管内设置有第一滤网,其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侧壁上还连通有供泡蒜逐一通过的泡蒜下料管,对应所述泡蒜下料管的入口还设置有第一推送气缸,在所述出料管的底部与所述储料斗的侧壁之间还连通有酱汁回流管路,所述灌装装置还包括酱汁下料管,所述酱汁下料管的入口延伸至所述储料斗内,其出口靠近输送带带面,对应所述泡蒜下料管和所述酱汁下料管的出口还分别设置有检测探头。更进一步地,所述封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一侧的输送盘,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盘上方的送盖机构与卷封机构,其中:所述送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横向设置有第二推送气缸,其另一端设置有与输送盘卡口对应的下盖口,在所述导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一个包装盖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还连通有用于成叠放置多个包装盖的储盖管。更进一步地,沿所述导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与容纳腔对应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推送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且所述第一推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包装盖匹配的弧形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卷封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滑台、设置在所述滑台顶部的升降气缸以及连接在所述升降气缸升降端的滑座,在所述滑座上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的夹紧端上还分别设置有旋压凸轮。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旋压气缸的底部还设置有弹性抵接座,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抵接座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旋压凸轮底面的高度。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输送盘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输送带配合的引导架,在所述输送盘的输送方向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盘卡口配合的围挡。更进一步地,所述提升理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储盖斗,在所述储盖斗内设置有呈坡度向上延伸的提升输送装置,沿所述提升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有第一引导轨道,所述第一引导轨道的一侧衔接有第二引导轨道,在所述第一引导轨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包装盖朝向的检测装置,对应所述检测装置还设置有用于将反向包装盖剔除至第二引导轨道的剔除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引导轨道入口之间的CCD相机,所述CCD相机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第一引导轨道上;所述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轨道对侧机架上的第三推送气缸,所述第三推送气缸的活塞杆向内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引导轨道,并在其末端连接有与第二引导轨道入口对应的第二推板,在所述第一引导轨道上还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推板通过的避让口。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轨道的一端利用向下倾斜的第一弧形过渡段与所述第一引导轨道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引导轨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料斗内,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落盖引导轨道,所述落盖引导轨道的一端利用第二弧形过渡段与所述第一引导轨道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其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且在靠近储盖管处形成与储盖管上管口衔接的平缓段,在所述平缓段的末端还开设有与所述储盖管入口适配的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料斗通过弹性支架支撑在所述安装台上,在所述料斗的底部还设置有振动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为:(1)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取材方便,经过泡制的泡蒜成品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去除大蒜辛辣的同时,不破坏大蒜的杀菌、降脂降压等功效,且食用方便卫生;(2)糖在发酵的过程中,分解产生一系列有机混合酸,起到防腐的作用,故糖醋蒜泡制过程中无需添加防腐剂,其腌制完成后的酱汁可以直接食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糖醋蒜腌制均添加甜蜜素、柠檬酸、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酱汁直接食用对身体危害大;(3)本专利技术采用白砂糖糖、食用白醋、食用盐来腌制,外观晶莹透亮,且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中自动灌装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灌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自动灌装系统的主要部件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送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卷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提升理盖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标号:101-安装台、102-输送带、103-灌装装置、104-封盖装置、105-提升理盖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蒜泡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去除大蒜根部,保留0.8~1cm的茎,并剥除大蒜老皮,保留大蒜嫩皮;/nS2:筛选出形状规则、外形无破损且尺寸相当的大蒜清洗晾干;/nS3:将晾干的大蒜放入淡盐水中浸泡45~50小时后,捞出沥干备用,其中所述淡盐水中食盐与纯净水按重量份比例0.6:100~1.5:100配制;/nS4:将重量份70~75份的白醋、150~180份的白砂糖、10~15份的食盐、800~1000份的纯净水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熬制40~50分钟形成酱汁,在熬制过程中每隔8~10分钟加入重量份为20~30份的纯净水;/nS5:将步骤S4中形成的酱汁倒入干净容器,待酱汁冷却后加入步骤S3中晾干的大蒜,并密封浸泡15~20天形成包括酱汁和泡蒜的成品,浸泡期间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其中酱汁和大蒜的重量份比例为12:1~18:1;/nS6:将步骤S5中形成的成品从容器转移到自动灌装系统,由自动灌装系统分装到各个包装罐中,并进行封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泡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去除大蒜根部,保留0.8~1cm的茎,并剥除大蒜老皮,保留大蒜嫩皮;
S2:筛选出形状规则、外形无破损且尺寸相当的大蒜清洗晾干;
S3:将晾干的大蒜放入淡盐水中浸泡45~50小时后,捞出沥干备用,其中所述淡盐水中食盐与纯净水按重量份比例0.6:100~1.5:100配制;
S4:将重量份70~75份的白醋、150~180份的白砂糖、10~15份的食盐、800~1000份的纯净水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熬制40~50分钟形成酱汁,在熬制过程中每隔8~10分钟加入重量份为20~30份的纯净水;
S5:将步骤S4中形成的酱汁倒入干净容器,待酱汁冷却后加入步骤S3中晾干的大蒜,并密封浸泡15~20天形成包括酱汁和泡蒜的成品,浸泡期间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其中酱汁和大蒜的重量份比例为12:1~18:1;
S6:将步骤S5中形成的成品从容器转移到自动灌装系统,由自动灌装系统分装到各个包装罐中,并进行封盖。


2.一种自动灌装系统,用于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泡制工艺制成的成品进行分装和封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输送带,以及沿输送带输送方向布置的灌装装置与封盖装置,靠近所述封盖装置还设置有提升理盖装置,其中:所述灌装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所述泡蒜成品的储料斗,所述储料斗通过龙门架支撑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在所述储料斗底部设置有管径与泡蒜尺寸相适应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出料管内设置有第一滤网,其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侧壁上还连通有供泡蒜逐一通过的泡蒜下料管,对应所述泡蒜下料管的入口还设置有第一推送气缸,在所述出料管的底部与所述储料斗的侧壁之间还连通有酱汁回流管路,所述灌装装置还包括酱汁下料管,所述酱汁下料管的入口延伸至所述储料斗内,其出口靠近输送带带面,对应所述泡蒜下料管和所述酱汁下料管的出口还分别设置有检测探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一侧的输送盘,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盘上方的送盖机构与卷封机构,其中:所述送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横向设置有第二推送气缸,其另一端设置有与输送盘卡口对应的下盖口,在所述导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一个包装盖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还连通有用于成叠放置多个包装盖的储盖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向板的长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玫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