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及多功能插秧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07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多功能插秧机浮板前的埋草齿,所述埋草齿朝后下方倾斜。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包括上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可现有多功能插秧机在秸秆较多的水田作业时,由于中间浮板底部的施肥开沟器挂草造成中间浮板前部翘起,机器的插秧深度变浅,形成漂秧严重,无法机械插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及多功能插秧机
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及多功能插秧机。
技术介绍
多功能插秧机在进行水稻侧深施肥作业,遇到地面秸秆等杂草比较多的水田插秧作业时,常常会出现水田表面的秸秆等杂草挂在插秧机中间浮板下面的施肥开沟器上,把中间浮板的前端顶起。因为中间浮板是插秧深度传感器的一部分,中间浮板的前端翘会使得插秧机自动把插秧深度调浅,造成大量秧苗不能插进泥土,飘在水面上,即形成严重的漂秧现象,造成秧苗死亡。所以,目前的多功能插秧机不适应地表秸秆等杂草较多的水田作业,如双季稻的晚稻插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多功能插秧机在浮板的前面安装一个高速旋转的平地辊,在平地辊高速旋转作用下,把秸秆等杂草埋入泥土下面,同时,对插秧的地面进行平整,该旋转的平地辊具有较好的平地和埋草作用,可以避免或减轻多功能插秧机作业时的漂秧现象。但是,该平地辊传动装置复杂,重量大,增加了多功能插秧机的动力消耗,安装和维修成本高,不仅影响了该装置的推广应用,也影响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为此,多功能插秧机急需研究一种动力消耗少、安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具有埋草和平地作用的新型埋草平地装置,避免多功能插秧机在秸秆较多的水田作业时,由于中间浮板底部的施肥开沟器挂草造成中间浮板前部翘起,机器的插秧深度变浅,形成漂秧严重,无法机械插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及多功能插秧机,以解决现有多功能插秧机在秸秆较多的水田作业时,由于中间浮板底部的施肥开沟器挂草造成中间浮板前部翘起,机器的插秧深度变浅,形成漂秧严重,无法机械插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多功能插秧机浮板前的埋草齿,所述埋草齿朝后下方倾斜。进一步地,所述埋草齿的下端高度低于浮板或多功能插秧机开沟器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埋草齿上面的任何一点的切线与地面垂直方向的夹角α成锐角,且大于秸秆与所述埋草齿在泥水中的摩擦角。进一步地,所述埋草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多功能插秧机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埋草齿杆和安装架,所述埋草齿固定在所述埋草齿杆上,所述埋草齿杆与安装架相连,所述安装架与多功能插秧机的主机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埋草齿杆与安装架之间通过高度可调结构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高度可调结构包括固定杆和固定螺钉,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开有用于套装所述固定杆的调节孔,所述固定螺钉旋接在所述调节孔侧壁的螺纹孔后将固定杆固定在所述调节孔上。进一步地,所述浮板分为左浮板、中间浮板和右浮板。进一步地,在所述中间浮板前面单独设置埋草齿杆;或在左浮板、中间浮板和右浮板前面分别设置三个埋草杆;或在所述左浮板、中间浮板和右浮板前面设置一个埋草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传统的多功能插秧机的中间浮板两侧下面安装了施肥开沟器,施肥开沟器在水田表面秸秆等杂草较多时容易挂草,挂在施肥开沟器上的秸秆等杂草会把中间浮板的前端顶起,浮板前连杆推动插秧深度传感器摆臂逆时针转动,使得机器的插秧深部变浅,造成严重的漂秧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埋草齿设置在浮板的前面,刚好把中间浮板前部的秸秆等杂草压入水田表面的泥土中,避免了水田表面的秸秆等杂草挂在施肥开沟器上。2、本专利技术采用向后下方倾斜的埋草齿结构,相比目前在中间浮板前面设置动力驱动的平地辊来说,埋草齿把浮板前面的秸秆等杂草压入地表以下时,不需要动力,在结构上也简单地多,调整和维修方便。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安装了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的多功能插秧机的主视简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只在中间浮板前面设置埋草齿的多功能插秧机俯视图简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埋草齿杆分体式多功能插秧机俯视图简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埋草齿杆整体式多功能插秧机俯视图简图。图中:固定螺钉1、固定杆2、埋草齿杆3、安装架4、浮板前连杆5、埋草齿6、中间浮板7、浮板后连杆8、施肥开沟器9、秧爪10、秧爪传动箱11、主机架12、插秧深度传感器13、插秧深度传感器摆臂14、悬挂架15、悬挂拉杆16、秧箱17、底盘18、提升油缸19、后轮20、左浮板21、右浮板22。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安装了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的多功能插秧机的主视简图。该多功能插秧机包括:浮板前连杆5、中间浮板7、浮板后连杆8、施肥开沟器9、秧爪10、秧爪传动箱11、主机架12、插秧深度传感器13、插秧深度传感器摆臂14、悬挂架15、悬挂拉杆16、秧箱17、底盘18、提升油缸19、后轮20、左浮板21、右浮板22,所述底盘18下安装前轮和后轮21,所述主机架12安装在所述悬挂架15上,所述悬挂架15通过悬挂拉杆16铰接在所述底盘18上,所述悬挂拉杆16与所述底盘18之间通过所述提升油缸19实现升降,所述秧箱1和秧爪传动箱11安装在所述主机架12上,所述秧爪10与所述秧爪传动箱1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底盘18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秧爪传动箱11和秧箱1,所述秧箱1上放置有秧苗,秧苗通过秧爪10被插入泥土中,所述浮板可以分为左浮板21、右浮板22和中间浮板7,所述中间浮板7的浮板前连杆5与插秧深度传感器摆臂14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中间浮板7的前部铰接,所述插秧深度传感器摆臂14的另一端与所述插秧深度传感器13相连,所述插秧深度传感器13安装在所述主机架12上,所述浮板后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主机架12铰接,所述浮板后连杆8的一端与浮板的后部铰接,所述施肥开沟器9安装在所述浮板的底部。传统的多功能插秧机的中间浮板两侧下面安装了施肥开沟器,施肥开沟器在水田表面秸秆等杂草较多时容易挂草,挂在施肥开沟器上的秸秆等杂草会把中间浮板的前端顶起,浮板前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多功能插秧机浮板前的埋草齿(6),所述埋草齿(6)朝后方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多功能插秧机浮板前的埋草齿(6),所述埋草齿(6)朝后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草齿(6)的下端高度低于浮板或多功能插秧机开沟器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草齿(6)上面的任何一点的切线与地面垂直方向的夹角α成锐角,且大于秸秆与所述埋草齿(6)在泥水中的摩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草齿(6)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多功能插秧机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插秧机埋草平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埋草齿杆(3)和安装架(4),所述埋草齿(6)固定在所述埋草齿杆(3)上,所述埋草齿杆(3)与安装架(4)相连,所述安装架(4)与多功能插秧机的主机架(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红郑航李革王晓林俞高红孙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