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87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秧箱定位下滑道、秧箱支架、插秧轴、固定梁、动力传送箱、从动带轮轴、主动带轮轴和四个带轮轴支架;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秧箱单元之间有行距调整间隙。将插秧机分为若干个栽植单元,行距调整时,栽植单元内零件对应调整,实现窄行行距固定、宽行行距无级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紧凑,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插秧所需要的行距,达到通风、透光、防病虫害的目的,提高水稻产量。行距无级可调式插秧机适应了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与现有的行距可调的插秧机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佳、更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种植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插秧机插秧主要采用等行距插秧,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行距主要是250mm和300mm两种,而且是固定不可调的。相等行距插秧容易导致秧苗的通风效果不好从而导致水稻病虫害,此外由于均匀插秧造成光照不充分,减弱了光合作用,因此会大大减少水稻的产量。宽窄行插秧机利用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间隔种植,保证了单位面积的合理种植穴数,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间的通风和透光度,同时可以增加单位叶面积的光照,达到水稻优质和增产的目的。我国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等差异比较大,水稻类型和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和土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水稻插秧所要求的密植制度也是不同的。现在市面上的宽窄行插秧机大多是宽窄行固定不可调或者存在档位无法实现行距无级可调,这种插秧机不能满足水稻生产的多元化农艺种植要求。申请号201010127011.8《宽窄行水稻插秧机》,提出一种可完成水稻宽窄行移栽的宽窄行插秧机,秧箱被分成若干个秧毯放置单元,每个单元配设有两个间距为窄行行距的秧苗取插机构,相邻单元的秧苗取插机构的间距为宽行行距,实现了水稻宽行距和窄行距的交替间隔种植。但是这种插秧机的宽窄行的行距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水稻种植要求调整行距进行异域作业,不适合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不利于水稻机械化栽插大面积推广应用。申请号200810022223.2《行距可调式插秧机》,提出一种行距可调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插植臂支架设有内外侧秧爪间距可调的行距调节机构,苗箱板的上面设有相对于中间固定挡条距离可调的可动挡条,可动挡条设置在固定档条的两侧。该插秧机的行距调节机构通过改变从动链轮轴的长度来调节行距,滑动支撑套筒外壁上至少两个定位孔,插植臂支架上对应位置设有定位螺钉,存在调节档位数,而且没有与之配合的取秧口,可调行距范围也很小,所以无法实现插秧行距的无级可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栽插行距可调的模块化宽窄行插秧机,实现窄行固定和宽行行距无级可调,满足不同行距的插秧要求,实现科学合理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该插秧机能够适应各个地区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若干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连接处设有定位螺栓孔,通过T形螺栓30连接;秧箱单元和支撑臂8为可移动式结构,秧箱单元安装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上,能够沿着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移动;支撑臂8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梁14上,能够沿着固定梁14移动,从而进行行距调整;秧箱单元上部由秧箱支架18支撑,下部支撑在滑轨上,秧箱支架18的下端固装在固定梁14上;滑轨通过支撑杆13固装在支撑臂8上。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设置成六方轴,主动带轮轴29与纵向送秧驱动机构连接;左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左侧秧箱单元最左侧的秧箱隔板2上,右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右侧秧箱单元最右侧的秧箱隔板2上;主动带轮轴29安装在上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从动带轮轴24安装在下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安装在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上。在进行行距调整时,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相邻栽植单元的相邻秧爪之间的距离为宽行行距,宽行行距可实现无级可调,栽植单元内左右两秧爪之间的距离为窄行行距,窄行行距固定。宽行行距调整时,每个栽植单元可左右移动,栽植单元内的秧箱单元、滑轨和支撑臂等机构对应调整,其中窄行行距为15~20cm,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15~50cm,宽行最小行距与窄行行距相等。例如:窄行行距取20cm时,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20~50cm。相邻秧箱单元的秧箱隔板之间形成行距调整间隙,行距调整间隙最大距离为30~35cm,最小距离为0cm。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大时,宽行行距最大;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小为0cm时,宽行行距最小,此时宽行行距与窄行行距相等,插秧机为等行距插秧机。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分别通过T形螺栓与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连接在一起。当调整行距调整间隙时,松动T形螺栓,T形螺栓头部可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中滑动,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可带动秧箱单元左右移动;当达到所要求的宽行行距时,拧紧T形螺栓固定秧箱单元的位置。秧箱定位上滑道15设有两个滑道,一个滑道用于调整行距调整间隙,另一个滑道与秧箱支架18滑动接触,用于支撑整个秧箱单元。横向送秧时,秧箱单元在滑轨上左右滑动,秧箱定位上滑道15与秧箱支架18也产生相对滑动。每段滑轨设有两个取秧口7,每个取秧口7对应一个秧苗放置单元。以6行插秧机为例,一共有三段滑轨,分别为左滑轨25、中滑轨23和右滑轨20,在宽行行距最大时,滑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宽行行距最小时,滑轨可以无缝隙衔接在一起。左滑轨右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右滑轨左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左右滑轨与中滑轨衔接处不设置加强肋,中滑轨左取秧口左侧壁和右取秧口右侧壁一个板厚处设置滑槽,槽宽为一个板厚,槽长度为左右滑轨下凹处的板长。支撑臂8的一端通过两个U型螺栓21安装在固定梁14上,固定梁14上可设置行距调整刻度,方便行距调整。每个支撑臂8的从动链轮33连接两个回转箱9,每个回转箱9上设有两个插植臂12,每个插植臂12设有一个秧爪31;左右两秧爪31的距离为窄行行距,行距固定。支撑臂8的主动链轮32通过轴套10与插秧轴11连接,其中插秧轴11为六方轴,在进行行距调整时支撑臂8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插秧轴11与动力传送箱22连接。主动带轮轴29、从动带轮轴24和插秧轴11为六方轴,不仅可以方便调整行距,而且可以方便地增加或减少支撑臂8和秧箱单元的数量,从而调节行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紧凑,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插秧所需要的行距,使水稻机械插秧实现科学合理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达到通风、透光、防病虫害的目的,提高水稻产量。这种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n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n秧箱支架(18)的上端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滑动连接,秧箱支架(18)的下端固装在固定梁(14)上;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秧箱单元能够通过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沿着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左右移动;秧箱单元下部支撑在滑轨上,滑轨通过支撑杆(13)固装在支撑臂(8)上;支撑臂(8)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梁(14)上,能够沿着固定梁(14)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
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
秧箱支架(18)的上端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滑动连接,秧箱支架(18)的下端固装在固定梁(14)上;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秧箱单元能够通过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沿着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左右移动;秧箱单元下部支撑在滑轨上,滑轨通过支撑杆(13)固装在支撑臂(8)上;支撑臂(8)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梁(14)上,能够沿着固定梁(14)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左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左侧秧箱单元最左侧的秧箱隔板(2)上,右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右侧秧箱单元最右侧的秧箱隔板(2)上;主动带轮轴(29)安装在上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从动带轮轴(24)安装在下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安装在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上;主动带轮轴(29)与纵向送秧驱动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若干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分别通过T形螺栓(30)与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秧箱定位上滑道(15)设有两个滑道,一个滑道与上部的秧箱单元固定板(16)连接,另一个滑道与秧箱支架(18)滑动连接,用于支撑秧箱单元上部;横向送秧时,秧箱单元左右滑动,秧箱定位上滑道(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农贾旋王继承李永磊董向前万里鹏程苏辰徐泽昕赵虎郑慧娜韩瑞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