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97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具备:拍摄单元,其对车辆的左侧后方以及右侧后方的区域进行拍摄;以及显示单元,其包括显示所述左侧后方的区域的左侧显示部和显示所述右侧后方的区域的右侧显示部,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分别在车室前方构造的左侧端部以及右侧端部以位于比方向盘的中心靠上方且位于比该方向盘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构造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在四轮车等车辆中存在具备驾驶辅助装置、即所谓的CMS(摄像机监控系统)的车辆,该驾驶辅助装置构成为代替用于供驾驶员视觉辨认车辆后侧方的情况的侧视镜而能够对表示该情况的图像进行显示。这样的驾驶辅助装置例如具备:摄像机,其对车辆后侧方的区域进行拍摄;液晶显示器等的监控器;以及控制器,其基于摄像机的拍摄结果来驱动控制监控器(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4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推进这样的车辆的开发或者制造的同时,还普遍要求可用性的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目的在于提高具备也被称为CMS的驾驶辅助装置的车辆的可用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构造具备:拍摄单元,其对车辆的左侧后方以及右侧后方的区域进行拍摄;以及显示单元,其包括显示所述左侧后方的区域的左侧显示部和显示所述右侧后方的区域的右侧显示部,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分别在车室前方构造的左侧端部以及右侧端部以位于比方向盘的中心靠上方且位于比该方向盘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可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对车辆的局部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对车辆的局部进行说明的后视图。图4是用于对车室(车舱)前方构造的局部进行说明的后视图。图5是用于对车室前方构造的局部进行说明的立体图,是驾驶员视点下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对右侧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用于对各显示部所显示的图标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用于对各显示部所显示的图标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构造或者构成的示意图,图示的尺寸不一定是反映实际情况的尺寸。另外,在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说明书中会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的构成的局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1是具备左右一对前轮WHF以及左右一对后轮WHR的四轮车,但是车轮的数量不限于本例,以下内容能够适用于二轮车、三轮车等多种车辆。在图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表示出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在后述的其他图中也相同。)。X方向和车身前后方向对应。Y方向和车宽方向或者车身左右方向对应。Z方向和垂直方向或者车身上下方向对应。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侧方)、上/下等的表述表示以车辆1的车身10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前”、“前方”等表述和+X方向对应,“后”、“后方”等表述和-X方向对应。另外,将和X方向以及Y方向双方平行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车辆1还具备驾驶辅助装置2。驾驶辅助装置2包括摄像机21、监控器22以及控制部23。摄像机21构成为能够拍摄车辆1的后侧方(左侧后方以及右侧后方)的区域,左右一对地设置于车身10。在摄像机21中,使用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公知的拍摄装置即可。监控器22设置有左右一对,它们分别构成为能够显示图像(包括动态图像以及静态图像)。在监控器22中,例如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公知的显示装置即可。控制部23基于摄像机21的拍摄结果进行监控器22的驱动控制,使监控器22对表示车辆1后侧方的情况的图像进行显示。例如,控制部23基于摄像机21的拍摄结果生成图像数据,或者从摄像机21接收该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使监控器22显示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机21相对于车身10固定,例如右侧摄像机21的拍摄区域RMON固定,驾驶员能够使用规定的操作件来调整在监控器22中显示的区域(即,视野范围)。若从控制部23的观点出发换句话说,由控制部23对上述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进行修整,并在监控器22中显示与该一部分对应的图像。而且,在驾驶员利用上述操作件调整了视野范围的情况下,与之响应地,修整上述图像数据的另一部分,在监控器22中显示与该另一部分对应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3是包括CPU(中央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的ECU(电子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基于规定的程序执行上述信号处理来控制监控器22。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控制部23中使用PLD(可编程逻辑装置)、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半导体装置。即,控制部23的功能能够通过软件以及硬件中的任一个来实现。根据这样的驾驶辅助装置2,驾驶员能够通过代替侧视镜而参照监控器22来把握车辆1后侧方的情况。由此,驾驶员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方向盘3进行转向操作,进行左转、右转、车道变更等。驾驶辅助装置2也被称为CMS(摄像机监控系统)、电子后视镜、数字后视镜等。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上述摄像机21也可以不是左右一对而是单一的。在该情况下,作为摄像机21而使用画角比较大的摄像机,可以将该摄像机21配置于车身10的上方部以便能够拍摄车辆1后侧方的比较大的区域。以下,为了作区分,对于上述的左右一对摄像机21,将左侧摄像机21设为摄像机21L,将右侧摄像机21设为摄像机21R。同样地,对于左右一对监控器22,将左侧监控器22设为监控器22L,将右侧监控器22设为监控器22R。图2是用于说明车身10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Z方向视点下的附图),图3是关于同一部分的后视图(+X方向视点下的附图)。摄像机21R设置于车身10外侧的右侧侧方以使镜头221的光轴或者指向范围朝向右侧后方。此外,摄像机21L以及摄像机21R设置为左右对称,即,上述说明对于左侧摄像机21L也相同。通过摄像机21L以及摄像机21R获得的图像信号经由线束等输出至控制部23,并通过控制部23合成为图像数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摄像机21L以及摄像机21R也可以包括处理器,图像数据可以在摄像机21L及摄像机21R中由该处理器生成。以下,参照图4以及图5对车辆1的车身构造进行阐述。图4是车室前方构造11的后视图,图5是关于车室前方构造11的局部(主要是监控器22R及其周边区域)的后述的驾驶员视点下的立体图。在车室前方构造11中设置有各种车辆构成部件(前围板、空调、按钮开关等),例如设置有仪表盘4以及监控器5。仪表盘4是设置有各种仪表类(速度计、转速计、燃料计、水温计、测距计等)的部分或者显示它们的测量结果的部分,其显示方式可以是模拟显示以及数字显示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仪表盘4设置在驾驶席的前方且在后视视角(背面视角)下与后述的方向盘3重叠。此外,后视视角是指和从+X方向观察时的视点对应,但是对主视视角(前面视角(以-X方向观察时的视点))也可以同样地这么说明。监控器5与仪表盘4分体地设置在仪表盘4的侧方。监控器5能够显示地图信息,或者还能够显示电影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身构造具备:/n拍摄单元,其对车辆的左侧后方以及右侧后方的区域进行拍摄;以及/n显示单元,其包括显示所述左侧后方的区域的左侧显示部和显示所述右侧后方的区域的右侧显示部,/n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分别在车室前方构造的左侧端部以及右侧端部以位于比方向盘的中心靠上方且位于比该方向盘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构造具备:
拍摄单元,其对车辆的左侧后方以及右侧后方的区域进行拍摄;以及
显示单元,其包括显示所述左侧后方的区域的左侧显示部和显示所述右侧后方的区域的右侧显示部,
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分别在车室前方构造的左侧端部以及右侧端部以位于比方向盘的中心靠上方且位于比该方向盘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车辆直行的姿态的所述方向盘中,辐条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该辐条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向盘的轮圈与所述辐条之间形成有凹部,在从所述车身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左侧显示部以及所述右侧显示部位于它们的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凹部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田吉正茂藤泰之明井亨训关进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