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56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在散热片的底面有数支具有颈缩部的柱体,且柱体可同时穿过预设于CPU的数个贯穿孔,另外设有弧形的弹片与滑动片。弹片设有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与圆孔,且该洞孔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滑动片可在弹片的环形体中移动,其亦设有洞孔,且有与其连通的槽孔。当柱体穿过CPU的贯穿孔与弹片洞孔后,再移动弹片而使其槽孔卡合于柱体的颈缩部,而相邻的另一柱体则穿过CPU的另一贯穿孔、弹片圆孔与滑动片的洞孔后,再移动滑动片使其槽孔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CPU散热装置组装结构设计,尤指一种应用于将电脑中央处理器与散热片快速且方便地组合或拆卸的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众所周知,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以下简称CPU)在启动运算时会产生高温,若不能将其及时排除,则会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尤其运算速度愈快的CPU所产生的热量愈高,其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任何电脑主机均必须设有散热装置以排除CPU所产生的热量。一般对于运算速度较快的CPU的散热装置设计,主要是直接在CPU上设置具有数个鳍片的散热片,并于该散热片上设置风扇,该CPU运算时所产生的大部份热量乃由该散热片所吸收,而该CPU在运算时同时启动风扇运转而吹袭散热片而达到散热作用。传统上将散热片组合于CPU上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较被广泛使用,乃在散热片的周边设有数个倒钩,另外在CPU的外周边设有凸缘,藉以可将散热片的倒钩扣住CPU的凸缘而固定。然而,以倒钩配合凸缘扣固的方式必须以较大力量将散热片压掣于CPU上,因此,若操作不慎以致于施力过大时即很容易伤及精密且脆弱的CPU;是以,一般在组装时均必须很小心且缓慢地将散热片组合于CPU上,因而降低了组装效率;而且其扣合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本技术乃针对上述传统CPU与散热片在组装上所具有的缺点加以改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乃藉由一体设于散热片的柱体直接穿过预设于CPU的贯穿孔后,再利用弹片配合滑动片所设的洞孔与圆孔同时供该柱体穿过并予固定,使得弹片的弹力作用于该CPU,进而使散热片与CPU靠合在一起,据以达到组装更为快速、方便的目的,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在散热片的底面延设有数支具有颈缩部的柱体,且这些柱体可同时穿过预设于CPU的数个贯穿孔,另外设有弧形的弹片与直角板状的滑动片,该弹片设有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与圆孔,且该洞孔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该滑动片可穿设于设在该弹片的环形体中且能移动,其亦设有洞孔,且该洞孔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上述的一个柱体穿过CPU所设的贯穿孔与弹片所设的洞孔后,再移动该弹片两使该槽孔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相邻的另一柱体则穿过CPU所设的另一贯穿孔、弹片的圆孔与滑动片的洞孔后,再移动滑动片而使另一槽孔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将散热片、CPU及弹片固定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各元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各元件组合后的局部平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片套合于柱体,但滑动片未移动扣合柱体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动片移动而扣合住柱体时的平面动作图。图中1 ……弹片22 ……拨动部11 ……洞孔3 ……CPU111……槽孔31 ……贯穿孔12 ……圆孔4 ……散热片13 ……环形体 41 ……柱体2 ……滑动片 411……颈缩部21 ……洞孔5 ……风扇211……槽孔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乃包括有数个弹片1、数个滑动片2(图1的实施例中仅示一弹片1与一滑动片2)、CPU3与散热片4,另外设有风扇5。其中,该散热片4是以具有良好导热率的材料制成具有数个散热鳍片,且于其底面一体延设有数支柱体41,且该柱体41的接近下端处设有颈缩部411,使该颈缩部411的外径较柱体41的外径为小。CPU3设有数个同时对应于这些柱体41且可使上述各柱体41穿过的贯穿孔31。弹片1的较佳实施例是以弹簧钢片成型为弧形,其至少设有二个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41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11与圆孔12,且该洞孔1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111,该弹片1并以焊接、铆接或其它可能的方式固设有数个环形体13。滑动片2是为直角板状,即于其一端以弯折成型方式设有拨动部22,于该滑动片2上设有对应上述圆孔12的洞孔21,且该洞孔2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211,乃将该滑动片2穿设于该弹片1所设的环形体13中,藉由手指扳动该拨动部22而能使滑动片2与弹片1相对移动。如图2所示,本装置组合时,是将该柱体41穿过CPU的各贯穿孔31,使得该颈缩部411露出CPU的底面,而后将弹片1的弧面对应于CPU的底面而使一柱体41穿过该洞孔11(如图3所示),此时,由于柱体41的外径略小于该洞孔11的内径而有可能轴向脱离,故必须再推动弹片1而使槽孔111卡入该柱体41的颈缩部411,而相邻的另一柱体41则同时穿过该圆孔12与滑动片2的洞孔21,再以手指扳动该拨动部22而移动滑动片2,使得该槽孔211卡件该柱体41的颈缩部411而固定(如图4所示);而风扇5则靠合于该散热片4并予固定。日后若欲维修而拆卸时,则只要以相反于上述的程序将滑动片2与弹片1卸下即可,操作十分方便、快速,因而得以提高工作效率,诚为颇具实用性与进步性的创造。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乃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4)底面设有柱体(41),且柱体的接近下端处设有颈缩部;CPU(3)设有可供上述各柱体穿过的贯穿孔(31);弹片(1)为弧形,其至少设有二个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11)与圆孔(12),且该洞孔(1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111),该弹片并设有环形体(13);滑动片(2),其设有对应上述圆孔(12)的洞孔(21),且该洞孔(2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211);滑动片穿设于弹片的环形体(13)中,且能移动;散热片的柱体(4)穿过CPU(3)所设的贯穿孔(31)与弹片所设的洞孔(11),使弹片的槽孔(111)卡入该柱体的颈缩部,而相邻的另一柱体(4)穿过CPU(3)所设的另一贯穿孔、弹片的圆孔(12)与滑动片的洞孔(21),且使槽孔(211)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片(2)的一端设有突出的拨动部(22)。专利摘要一种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在散热片的底面有数支具有颈缩部的柱体,且柱体可同时穿过预设于CPU的数个贯穿孔,另外设有弧形的弹片与滑动片。弹片设有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与圆孔,且该洞孔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滑动片可在弹片的环形体中移动,其亦设有洞孔,且有与其连通的槽孔。当柱体穿过CPU的贯穿孔与弹片洞孔后,再移动弹片而使其槽孔卡合于柱体的颈缩部,而相邻的另一柱体则穿过CPU的另一贯穿孔、弹片圆孔与滑动片的洞孔后,再移动滑动片使其槽孔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将散热片、CPU及弹片固定在一起。文档编号G06F1/20GK2352990SQ98240850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震宇 申请人:宏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PU散热装置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4)底面设有柱体(41),且柱体的接近下端处设有颈缩部;CPU(3)设有可供上述各柱体穿过的贯穿孔(31);弹片(1)为弧形,其至少设有二个可供上述相邻的二柱体分别同时穿过的洞孔(11) 与圆孔(12),且该洞孔(1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111),该弹片并设有环形体(13);滑动片(2),其设有对应上述圆孔(12)的洞孔(21),且该洞孔(21)的侧边设有与其连通的槽孔(211);滑动片穿设于弹片的环形体(13)中,且能移动;散热片的柱体(4)穿过CPU(3)所设的贯穿孔(31)与弹片所设的洞孔(11),使弹片的槽孔(111)卡入该柱体的颈缩部,而相邻的另一柱体(4)穿过CPU(3)所设的另一贯穿孔、弹片的圆孔(12)与滑动片的洞孔(21),且使槽孔(211)卡合于该柱体的颈缩部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宏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