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及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350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该配电箱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接触器、高压监控模块、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集成设置在同一的外壳内,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连接起来,通过设置同一的外壳,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作为一个紧凑的标准器件来使用,不仅压缩了负极监控元器件总体空间需求,还减少了零件种类,符合平台化的开发设计趋势。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高压监控模块、接触器集成一起作为一个部件进行使用,其能进一步地减少传统配电箱的复杂程度、提高配电箱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箱及配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及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的动力电池包内置的配电箱一般将电池正负极的通断控制、正极预充放电、正极电流保护、负极电流检测、绝缘监测等功能集成在一个配电箱内,目的是通过打包设计和压缩配电系统总体占用空间,来简化开发流程和提高包体空间利用率。但是这种高度一体化结构也存在两点明显不足:一是配电箱结构复杂、通用性差。由于要根据具体车型的特殊要求来设计和集成配电功能,因此一个配电箱往往只能用于一个车型,不符合平台化开发设计趋势。二是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在包体内布置。主要原因是将正负极配电的通断、预充、检测、被动保护等功能都集成在了一起,再加上不同电气回路间需要足够电气安全距离、结构需要避让等要求也增加了配电箱的整体在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配电箱结构复杂,通用性差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配电箱以及配电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箱,所述配电箱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接触器、高压监控模块、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输入端,所述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r>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所述高压监控模块、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具有贯穿所述下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所述下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监控模块具有通讯接口、绝缘监测接口以及接触器烧结检测接口,所述上壳体在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的第二开口,所述通讯接口、所述绝缘监测接口以及所述接触器烧结检测接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露出所述上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具有接触器驱动接口,所述上壳体在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的第三开口,所述接触器驱动接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口露出所述上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内具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至所述下壳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监控模块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高压监控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中间连接件;所述接触器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接触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具有限位件,所述高压监控模块通过所述限位件限位固定至所述下壳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外部动力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负极回路中。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配电箱。根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集成设置在同一的外壳内,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连接起来,通过设置同一的外壳,将接触器以及高压监控模块作为一个紧凑的标准器件来使用,不仅压缩了负极监控元器件总体空间需求,还减少了零件种类,符合平台化的开发设计趋势。此外,本申请公开的配电箱将高压监控模块、接触器不再是按照单独成品进行独立布局和安装使用,而是使用半成品(简化或去掉高压监控模块、接触器外部外壳)参与使用,即将高压监控模块、接触器集成一起作为一个部件进行使用,其能进一步地减少传统配电箱的复杂程度、提高配电箱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箱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箱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箱省略上壳体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箱内各器件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0、配电箱;110、外壳;111、上壳体;1111、第二开口;1112、第三开口;112、下壳体;1121、第一开口;1122、第一固定件;1123、第二固定件;1124、限位件;120、高压监控模块;121、通讯接口;122、绝缘监测接口;123、接触器烧结检测接口;130、接触器;131、接触器驱动接口;140、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中间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100,该配电箱100包括外壳110,位于外壳110内的接触器130、高压监控模块120、第一连接件140、中间连接件160以及第二连接件150。其中,第一连接件140一端露出外壳110,以作为该配电箱100的输入端;第一连接件140的另一端连接高压监控模块120的输入端,高压监控模块1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160的一端,中间连接件160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130的输入端,接触器13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50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50的另一端露出外壳110,以作为该配电箱100的输出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电箱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外部动力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负极回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电箱100用于针对外部动力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负极回路的检测。在另一实施例中,配电箱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外部动力电池与负载之间正极回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电箱100用于针对外部动力电池与负载之间的正极回路的检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电箱100相对的两侧具有露出配电箱100外壳110的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其中第一连接件140作为该配电箱100的输入端,第二连接件150作为该配电箱100的输出端。本技术通过将接触器130以及高压监控模块120集成设置在同一的外壳110内,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0、中间连接件160以及第二连接件150将接触器130以及高压监控模块120连接起来,通过设置同一的外壳110,将接触器130以及高压监控模块120作为一个紧凑的标准器件来使用,不仅压缩了负极监控元器件总体空间需求,还减少了零件种类,符合平台化的开发设计趋势。此外,本申请公开的配电箱100将高压监控模块120、接触器130不再是按照单独成品进行独立布局和安装使用,而是使用半成品(简化或去掉高压监控模块120、接触器130外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接触器、高压监控模块、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输入端,所述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接触器、高压监控模块、第一连接件,中间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高压监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的输入端,所述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露出所述外壳,以作为所述配电箱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所述高压监控模块、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具有贯穿所述下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所述下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监控模块具有通讯接口、绝缘监测接口以及接触器烧结检测接口,所述上壳体在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上壳体的第二开口,所述通讯接口、所述绝缘监测接口以及所述接触器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鹏陈小亮曾志汪鲁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