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3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桩和多个支撑结构;固定桩顶面设有支撑台,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外周壁上设有拨土结构;多个支撑结构沿支撑台的周向间隔分布,包括支护板和伸缩式杆体组件,伸缩式杆体组件能够沿自身轴向伸缩,两端分别与支撑台、支护板铰接,且铰接轴向平行。伸缩式杆体组件连接有锁紧结构和止动结构。将固定桩插入基坑底壁,令多个支撑结构分别朝向不同的基坑内周面设置。下挖基坑时,通过转动驱动组件带动固定桩转动,通过拨土组件将固定桩周围的泥土拨开,使固定桩向下移动以保持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免除伸缩式杆体组件的拆卸,保证固定桩与地面接触面积,提高了基坑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建筑施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为了防止挖坑过程中坑壁倾倒,通常在基坑内设置用于支撑周壁的支护结构。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插入地下的支护板,该支护板朝向基坑内壁设置,在此处的基坑内壁朝向基坑内倾倒时,支护板能够起到一定支撑效果。随着基坑的下挖,支护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小,导致支护板所能够起到的支撑效果降低。为保证支护板的支撑效果,现有技术中在支护板背向基坑内壁的一侧设置支撑架;具体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基坑底壁上的桩体,以及两端分别与桩体和支护板相连的杆体。随着基坑的下挖,向下打压桩体、向下移动杆体使支护板得到持久的支撑,从而使支护板所能够起到的支撑效果得到保证。专利技术人发现,向下移动杆体时,需要将杆体与支护板分离,而分离杆体与支护板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切除杆体、焊接杆体与支护板等),导致基坑下挖所需时长增大,基坑施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调整时所需时间过多,导致基坑施工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桩和多个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固定桩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顶端伸出所述基坑底壁设置,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固定桩同轴设置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能够沿自身周向转动;所述固定桩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沿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桩的外周壁上设有拨土结构,在所述固定桩转动时,所述拨土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固定桩外周的泥土远离所述固定桩移动;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板,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其中一侧板面朝向基坑内壁设置;以及伸缩式杆体组件,能够沿自身轴向伸缩,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板背向基坑内壁的一侧板面铰接,并且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两端的铰接轴向平行;其中,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伸缩的锁紧结构,还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摆动的止动结构。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拨土结构包括:螺旋叶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固定桩插入部分的外周壁上,用于拨动泥土;以及多个刀片,沿所述固定桩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桩插入部分的外周壁上,多个所述刀片处于所述螺旋叶片的下方;在所述固定桩转动时,所述螺旋叶片和所述刀片均用于向远离所述固定桩的方向拨动泥土,并且所述螺旋叶片能够带动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在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时,所述刀片能够嵌入下方的泥土内,以形成适于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的空间。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桩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所述刀片设置在所述固定桩锥形结构的外周面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桩伸出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自身径向向外延伸的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处于所述螺旋叶片的上方。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中心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桩的顶面并向上延伸,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固定桩同轴设置;转动电机,用于固定设置在基坑底壁上,其动力输出轴向与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平行;以及传动带,包绕于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外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包括:摆动臂,其中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铰接轴向沿水平方向、垂直于自所述支护板至所述固定桩的方向设置;以及滑动套,沿所述摆动臂的轴向滑动套设在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滑动套的一端伸出所述摆动臂并与所述支护板铰接;所述滑动套的铰接轴向与所述摆动臂的铰接轴向平行;其中,所述锁紧结构设置在所述滑动套和所述摆动臂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摆动臂和所述滑动套相对移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多个贯通孔,沿所述滑动套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滑动套上,且多个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平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摆动臂上,且所述定位孔的轴向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平行,所述定位孔用于与其中任一个所述贯通孔连通;以及锁紧杆,用于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连通的所述贯通孔内;所述锁紧杆的两端能够伸出所述滑动套,并且所述锁紧杆的两个伸出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两个所述锁紧螺栓均用于与所述滑动套的外壁抵接,以限制所述锁紧杆沿自身轴向移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止动结构包括:固定壳,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顶端伸出所述基坑底壁设置;所述固定壳的顶面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容纳槽;升降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顶端伸出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摆动臂铰接,且铰接轴向与所述摆动臂的铰接轴向平行;所述升降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升降板的多个贯通孔,多个所述贯通孔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以及止动杆,用于贯穿所述固定壳并插接于其中任一个所述贯通孔内,以限制所述升降板沿上下方向移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壳的外周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用于与基坑底壁抵接,以限制所述固定壳向下移动的抵接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台底面设有向下凸出、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延伸的限位环,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沿所述固定桩的周向延伸、适于供所述限位环插入的限位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基坑施工作业时,通过将固定桩插入基坑底壁,令多个支撑结构分别朝向不同的基坑内周面设置,使得基坑的多个内周面与多个支护板一一对应抵接,从而增强基坑的结构强度。在基坑下挖的过程中,通过转动驱动组件带动固定桩转动;由于固定桩转动时,拨土组件能够将固定桩周围的泥土向外拨动,因此固定桩所处水平面的泥土均远离固定桩移动,以使固定桩能够向下移动,从而保持固定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固定桩与地面的连接强度。同时,每个支撑结构中的伸缩式杆体组件的长度、与地面的夹角发生适应性变化,以避免伸缩式杆体组件自身/与支护板发生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能够保证固定桩与地面的连接强度,并且免除自身各结构的拆卸和分离,保证了基坑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固定桩和单个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固定桩的前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图5为图4上圆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止动结构的爆炸分解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结构的爆炸分解结构图(为便于显示,隐藏了其中的支护板)。图中,1、固定桩;11、支撑台;111、限位环;12、限位槽;13、挡泥板;2、拨土结构;21、螺旋叶片;22、刀片;3、转动驱动组件;31、中心轴;32、转动电机;33、传动带;4、支撑结构;41、支护板;42、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桩和多个支撑结构;/n所述固定桩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顶端伸出所述基坑底壁设置,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固定桩同轴设置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能够与所述固定桩相对转动,并且所述固定桩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沿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桩的外周壁上设有拨土结构,在所述固定桩转动时,所述拨土结构能够拨动所述固定桩外周的泥土远离所述固定桩;/n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结构包括:/n支护板,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其中一侧板面朝向基坑内壁设置;以及/n伸缩式杆体组件,能够沿自身轴向伸缩,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板背向基坑内壁的一侧板面铰接,并且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两端的铰接轴向平行;/n其中,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伸缩的锁紧结构,还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摆动的止动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桩和多个支撑结构;
所述固定桩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顶端伸出所述基坑底壁设置,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固定桩同轴设置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能够与所述固定桩相对转动,并且所述固定桩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沿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桩的外周壁上设有拨土结构,在所述固定桩转动时,所述拨土结构能够拨动所述固定桩外周的泥土远离所述固定桩;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支撑台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护板,用于沿上下方向插入基坑底壁,并且其中一侧板面朝向基坑内壁设置;以及
伸缩式杆体组件,能够沿自身轴向伸缩,其中一端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板背向基坑内壁的一侧板面铰接,并且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两端的铰接轴向平行;
其中,所述伸缩式杆体组件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伸缩的锁紧结构,还连接有用于限制自身摆动的止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土结构包括:
螺旋叶片,环绕设置在所述固定桩插入部分的外周壁上,用于拨动泥土;以及
多个刀片,沿所述固定桩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桩插入部分的外周壁上,多个所述刀片处于所述螺旋叶片的下方;
在所述固定桩转动时,所述螺旋叶片和所述刀片均用于向远离所述固定桩的方向拨动泥土,并且所述螺旋叶片能够带动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在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时,所述刀片能够嵌入下方的泥土内,以形成适于所述固定桩向下移动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所述刀片设置在所述固定桩锥形结构的外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伸出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自身径向向外延伸的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处于所述螺旋叶片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中心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桩的顶面并向上延伸,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固定桩同轴设置;
转动电机,用于固定设置在基坑底壁上,其动力输出轴向与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平行;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转动电机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瑞于猛曹栓栓乔海洋李芒原江志鹏李松波徐宗研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