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181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和毛开松‑闷仓‑梳毛‑环锭细纱‑络筒‑并线‑倍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选择羊绒纤维与婴驼绒纤维混纺制得手感更加柔软、细腻,保暖性更强的新型高档纱线。本申请中的纱线改变了粗纺羊绒织物的风格,丰富了羊绒产品的品种,缓解了羊绒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羊绒制品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混纺纱线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山羊绒是珍贵的纺织天然原料之一,以其自身的轻、柔、滑、糯等特性被誉为动物纤维之王,又被称为“软黄金”。用山羊绒加工的纯山羊绒制品具有穿着舒适、保暖性强、绒面丰满、手感柔软滑糯、光泽柔和的独特风格,深受消费者喜欢。但是,羊绒纤维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其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因此,其价格昂贵,在交易中以克论价。研究羊绒纤维与其他纺织纤维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主要趋势。常见的羊绒混纺制品有:羊毛+羊绒、真丝+羊绒、再生纤维素纤维+羊绒、绢丝+棉+羊绒等。婴驼绒(羊驼绒)毛是极细几乎没有针毛的纤维,不像绝大数其他动物纤维都有刺痛感,可与羊毛或其他纤维混纺。羊驼绒纤维细长,强力好,耐摩擦,不起球,性能优于羊绒纤维。同时其纤维色泽鲜亮,手感滑爽,具有羊绒和真丝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本申请选择羊绒纤维与婴驼绒纤维混纺制得手感更加柔软、细腻,保暖性更强的新型高档纱线。本申请中的纱线改变了粗纺羊绒织物的风格,丰富了羊绒产品的品种,缓解了羊绒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羊绒制品的不同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15.5微米~16.5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再选用婴驼绒纤维,将两者混合形成混合纤维,以质量分计,所述混合纤维中山羊绒纤维有30份~50份、婴驼绒纤维有50份~70份;步骤B:对混合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铺层混打2遍,同时在第二遍混打的时候,均匀喷洒和毛剂,喷洒完后,让混合纤维在蓬松状态下闷毛至少2h,使油水充分吸收,确保最后一遍混打时未见明水,闷毛后再混打1遍,装袋后在车间毛仓养生存放至少24h,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3±1%以内;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时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0.60mm-0.50mm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0.50mm-0.35mm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0.40mm-0.30mm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0.30mm-0.25mm之间;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道夫与A节锡林在0.50mm-0.40mm之间,道夫与B节锡林在0.40mm-0.25mm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0.30mm-0.20mm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0.25mm-0.15mm之间;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180/2.5-210/2.5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340/2.5-380/2.5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300/2.5-400/2.5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380/2.5-400/2.5之间;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道夫与B节锡林在340/17-380/17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340/21-380/21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380/21-400/21之间;梳毛时粗纱定重:0.80g/20m~1.00g/16m,出条速度:15m/min~25m/min,喂毛量:250g~300g,喂毛周期:60s~80s;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8-1.32之间,单纱捻度在400T/M~50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rpm~7000rpm之间;步骤E:对混纺纤维纱进行络筒、并线、倍捻处理,并线时车速在500转/分~550转/分之间,倍捻时车速在6000转/分~6500转/分之间,纱线的捻度为220T/M~260T/M,捻向S。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B中,以混合纤维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FX-906和毛油3.5%、FX-AS301抗静电剂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0.55mm,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0.40mm,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0.35mm,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0.27mm。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道夫与A节锡林在0.45mm-,道夫与B节锡林在0.30mm,道夫与C节锡林在0.25mm,道夫与D节锡林在0.20mm。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188/2.5,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360/2.5,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360/2.5,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390/2.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C中,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道夫与B节锡林在360/17,道夫与C节锡林在360/21,道夫与D节锡林在390/2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A中,以质量分计,所述混合纤维中山羊绒纤维有40份、婴驼绒纤维有60份。本申请公开的加工步骤为:和毛开松-闷仓-梳毛-环锭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具体加工步骤及原理如下。和毛:和毛是第一道生产工序,和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先将婴驼绒和羊绒铺层混打2遍,同时在第二遍混打的时候,通过和毛机自动加油水装置对混合毛样喷洒和毛剂,加完油水后,让原料在蓬松状态下闷毛2小时,使油水充分吸收,确保最后一遍混打时未见明水。闷毛后再混打1遍,装袋后在车间毛仓养生存放24h以上,确保和毛油水不匀率控制2%以下。和毛回潮控制在22%-24%之间。在和毛过程中,注意原料混合均匀、油料同步加完,避免出现原料混合不匀,干湿不匀现象。梳毛:梳毛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使纤维得到较好的梳理,同时又减轻纤维的损伤。应选择适当的各节锡林与工作辊间的隔距,以及各辊子之间的速比。细纱:本次开发的婴驼绒羊绒纤维制品,设计支数为2股26支,为使最终产品具有特殊的手感和绒毛效果,设计单纱捻度为460T/M,捻向:Z捻。生产过程中宜采用小牵伸,低车速的工艺路线。细纱牵伸控制在1.28~1.32倍之间;锭速:6500~7000rp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选择羊绒纤维与婴驼绒纤维混纺制得手感更加柔软、细腻,保暖性更强的新型高档纱线。本申请中的纱线改变了粗纺羊绒织物的风格,丰富了羊绒产品的品种,缓解了羊绒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羊绒制品的不同需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15.5微米、长度在34毫米的山羊绒纤维,再选用婴驼绒纤维,将两者混合形成混合纤维,以质量分计,所述混合纤维中山羊绒纤维有30份、婴驼绒纤维有50份。步骤B:对混合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铺层混打2遍,同时在第二遍混打的时候,均匀喷洒和毛剂,喷洒完后,让混合纤维在蓬松状态下闷毛至少2h,使油水充分吸收,确保最后一遍混打时未见明水,闷毛后再混打1遍,装袋后在车间毛仓养生存放至少24h,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3±1%以内;以混合纤维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FX-906和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步骤A:选用细度在15.5微米~16.5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再选用婴驼绒纤维,将两者混合形成混合纤维,以质量分计,所述混合纤维中山羊绒纤维有30份~50份、婴驼绒纤维有50份~70份;/n步骤B:对混合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铺层混打2遍,同时在第二遍混打的时候,均匀喷洒和毛剂,喷洒完后,让混合纤维在蓬松状态下闷毛至少2h,使油水充分吸收,确保最后一遍混打时未见明水,闷毛后再混打1遍,装袋后在车间毛仓养生存放至少24h,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3±1%以内;/n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时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0.60mm-0.50mm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0.50mm-0.35mm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0.40mm-0.30mm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0.30mm-0.25mm之间;/n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道夫与A节锡林在0.50mm-0.40mm之间,道夫与B节锡林在0.40mm-0.25mm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0.30mm-0.20mm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0.25mm-0.15mm之间;/n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180/2.5-210/2.5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340/2.5-380/2.5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300/2.5-400/2.5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380/2.5-400/2.5之间;/n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道夫与B节锡林在340/17-380/17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340/21-380/21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380/21-400/21之间;/n梳毛时粗纱定重:0.80g/20m~1.00g/16m,出条速度:15m/min~25m/min,喂毛量:250g~300g,喂毛周期:60s~80s;/n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 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8-1.32之间,单纱捻度在400T/M~50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 rpm ~7000 rpm之间;/n步骤E:对混纺纤维纱进行络筒、并线、倍捻处理,并线时车速在500转/分~550转/分之间,倍捻时车速在6000转/分~6500转/分之间,纱线的捻度为220T/M~260T/M,捻向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绒婴驼绒混纺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选用细度在15.5微米~16.5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再选用婴驼绒纤维,将两者混合形成混合纤维,以质量分计,所述混合纤维中山羊绒纤维有30份~50份、婴驼绒纤维有50份~70份;
步骤B:对混合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铺层混打2遍,同时在第二遍混打的时候,均匀喷洒和毛剂,喷洒完后,让混合纤维在蓬松状态下闷毛至少2h,使油水充分吸收,确保最后一遍混打时未见明水,闷毛后再混打1遍,装袋后在车间毛仓养生存放至少24h,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23±1%以内;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梳毛时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0.60mm-0.50mm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0.50mm-0.35mm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0.40mm-0.30mm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0.30mm-0.25mm之间;
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间隔为:道夫与A节锡林在0.50mm-0.40mm之间,道夫与B节锡林在0.40mm-0.25mm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0.30mm-0.20mm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0.25mm-0.15mm之间;
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工作辊与A节锡林在180/2.5-210/2.5之间,工作辊与B节锡林在340/2.5-380/2.5之间,工作辊与C节锡林在300/2.5-400/2.5之间,工作辊与D节锡林在380/2.5-400/2.5之间;
道夫与锡林之间的速比为:道夫与B节锡林在340/17-380/17之间,道夫与C节锡林在340/21-380/21之间,道夫与D节锡林在380/21-400/21之间;
梳毛时粗纱定重:0.80g/20m~1.00g/16m,出条速度:15m/min~25m/min,喂毛量:250g~300g,喂毛周期:60s~80s;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侯战昌薛正利秦保新
申请(专利权)人: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