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3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包括杀菌结构,所述杀菌结构包括第一抑菌层与第二抑菌层,所述第一抑菌层与第二抑菌层的相对面形成有杀菌空腔。该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通过杀菌结构、第一抑菌层、杀菌纤维束、杀菌空腔、第二抑菌层、杀菌层、涤纶丝本体结构、导电结构、灭菌腔一、灭菌颗粒一、第三抑菌层、灭菌颗粒二、灭菌腔二、第四抑菌层与涤纶丝丝体的配合使用,在涤纶丝本体结构的外部加设杀菌结构,起到第一层的抗菌目的,使得涤纶丝其具备抑菌杀菌的效果,同时,在涤纶丝本体结构的内部填充用灭菌颗粒一与灭菌颗粒二,从而实现第二层的抗菌目的,进而提高了涤纶丝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
本技术涉及一种涤纶丝,具体是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
技术介绍
涤沦丝的特性是可以抵受化学物质及经常洗涤,减少衣物退色及脱色现象,所以,酒店制服、石磨蓝牛仔衣物、运动服或者儿童服装都会用涤纶丝制造。相对而言,涤纶丝较人造丝坚韧。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识别人造丝,真丝,涤纶丝:人造丝光泽明亮,手感稍粗硬,且有湿冷的感觉,用手攥紧后放开,皱纹较多,拉平后仍有纹痕,抽出布丝用舌端湿揉之,人造丝伸直易拉断、破碎,干湿时的弹力不一样。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涤纶丝其不具备杀菌的效果,或者其杀菌效果仅仅是单结构杀菌,杀菌效果一般,其结构不够优化、设计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包括杀菌结构,所述杀菌结构包括第一抑菌层与第二抑菌层,所述第一抑菌层与第二抑菌层的相对面形成有杀菌空腔,所述杀菌空腔的内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杀菌纤维束,所述第二抑菌层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涤纶丝本体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抑菌层与第二抑菌层均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涤纶丝本体结构包括第三抑菌层与第四抑菌层,所述第三抑菌层与第四抑菌层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灭菌腔二,所述灭菌腔二的内部设置有灭菌颗粒二,所述第三抑菌层的内表面设置有涤纶丝丝体,所述涤纶丝丝体上设置有灭菌腔一,所述灭菌腔一的内部设置有灭菌颗粒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灭菌颗粒一与灭菌颗粒二均采用纳米银颗粒,所述第三抑菌层与第四抑菌层均采用纳米氧化锌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杀菌层采用竹纤维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杀菌结构的外壁设置有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耐磨层与导电纤维层,所述耐磨层与导电纤维层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导电腔,所述导电腔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导电体,且若干导电体编织成网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体由第一导电纤维束与第二导电纤维束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通过杀菌结构、第一抑菌层、杀菌纤维束、杀菌空腔、第二抑菌层、杀菌层、涤纶丝本体结构、导电结构、灭菌腔一、灭菌颗粒一、第三抑菌层、灭菌颗粒二、灭菌腔二、第四抑菌层与涤纶丝丝体的配合使用,在涤纶丝本体结构的外部加设杀菌结构,起到第一层的抗菌目的,使得涤纶丝其具备抑菌杀菌的效果,同时,在涤纶丝本体结构的内部填充用灭菌颗粒一与灭菌颗粒二,从而实现第二层的抗菌目的,进而提高了涤纶丝的杀菌效果,且设置双重的杀菌措施,使得涤纶丝具备优异的灭菌效果,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2、本实用通过导电结构、耐磨层、导电体、导电腔与导电纤维层的配合使用,在涤纶丝的最外层设置有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可对外界的电离子进行中和,进而使用涤纶丝其自身具备防静电的效果,从而防止涤纶丝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静电,提高了涤纶丝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中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中导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杀菌结构1、第一抑菌层2、杀菌纤维束3、杀菌空腔4、第二抑菌层5、杀菌层6、涤纶丝本体结构7、导电结构8、灭菌腔一9、灭菌颗粒一10、第三抑菌层11、灭菌颗粒二12、灭菌腔二13、第四抑菌层14、涤纶丝丝体15、耐磨层16、导电体17、导电腔18、导电纤维层19、第一导电纤维束20、第二导电纤维束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包括杀菌结构1,杀菌结构1包括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的相对面形成有杀菌空腔4,杀菌空腔4的内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杀菌纤维束3,第二抑菌层5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杀菌层6,杀菌层6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涤纶丝本体结构7,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均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成,涤纶丝本体结构7包括第三抑菌层11与第四抑菌层14,第三抑菌层11与第四抑菌层14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灭菌腔二13,灭菌腔二13的内部设置有灭菌颗粒二12,第三抑菌层11的内表面设置有涤纶丝丝体15,涤纶丝丝体15上设置有灭菌腔一9,灭菌腔一9的内部设置有灭菌颗粒一10,灭菌颗粒一10与灭菌颗粒二12均采用纳米银颗粒,第三抑菌层11与第四抑菌层14均采用纳米氧化锌材料制成,杀菌层6采用竹纤维材料制成,杀菌结构1的外壁设置有导电结构8,导电结构8包括耐磨层16与导电纤维层19,耐磨层16与导电纤维层19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导电腔18,导电腔18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导电体17,且若干导电体17编织成网状,导电体17由第一导电纤维束20与第二导电纤维束21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在涤纶丝本体结构7的外部加设杀菌结构1,起到第一层的抗菌目的,使得涤纶丝其具备抑菌杀菌的效果,同时,在涤纶丝本体结构7的内部填充用灭菌颗粒一10与灭菌颗粒二12,从而实现第二层的抗菌目的,进而提高了涤纶丝的杀菌效果,且设置双重的杀菌措施,使得涤纶丝具备优异的灭菌效果,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在涤纶丝的最外层设置有导电结构8,导电结构8可对外界的电离子进行中和,进而使用涤纶丝其自身具备防静电的效果,从而防止涤纶丝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静电,提高了涤纶丝的使用效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包括杀菌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结构(1)包括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所述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的相对面形成有杀菌空腔(4),所述杀菌空腔(4)的内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杀菌纤维束(3),所述第二抑菌层(5)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杀菌层(6),所述杀菌层(6)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涤纶丝本体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包括杀菌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结构(1)包括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所述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的相对面形成有杀菌空腔(4),所述杀菌空腔(4)的内部呈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杀菌纤维束(3),所述第二抑菌层(5)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杀菌层(6),所述杀菌层(6)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涤纶丝本体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抑菌层(2)与第二抑菌层(5)均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杀菌效果的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本体结构(7)包括第三抑菌层(11)与第四抑菌层(14),所述第三抑菌层(11)与第四抑菌层(14)的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灭菌腔二(13),所述灭菌腔二(13)的内部设置有灭菌颗粒二(12),所述第三抑菌层(11)的内表面设置有涤纶丝丝体(15),所述涤纶丝丝体(15)上设置有灭菌腔一(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培鹏吴仔能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福明针纺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