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18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包括和毛‑梳毛‑精梳‑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倒筒步骤。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本申请织造出来的混纺纱线不仅具有羊绒产品的光泽好、手感柔软的特点,又具有铜氨纤维独特的吸散湿性、抗静电性等良好的服务性能,并且本申请纱线织造出来的面料高支、高密、轻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混纺纱线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铜氨纤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态原料,被誉为“纤维宝石”,铜氨纤维与的山羊绒混纺即可保持羊绒产品的光泽好、手感柔软的特点,又具有铜氨纤维独特的吸散湿性、抗静电性等良好的服务性能。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毛绒混纺制品衣着明显向高支、高密、轻薄型方向发展,而娟丝-铜氨纤维与毛绒混纺,若精纺工艺配置适当,很适合纺制高支纱,其衣着制品也会受到新潮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通过本申请织造出来的混纺纱线不仅具有羊绒产品的光泽好、手感柔软的特点,又具有铜氨纤维独特的吸散湿性、抗静电性等良好的服务性能,并且本申请纱线织造出来的面料高支、高密、轻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选用细度在15.0微米~16.0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选用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步骤A:选用细度在15.0微米~16.0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2.0微米~14.0微米、长度在36毫米~40毫米的铜氨纤维,选用细度在12.0微米~13.0微米、长度在60毫米~65毫米的丝,将山羊绒纤维、铜氨纤维和丝混合后形成混纺纤维;/n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先对丝开松,加和毛剂后养生至少24h,然后对山羊绒纤维开松加和毛剂闷仓至少24h,随后将所有原料混合后在开松至少两遍;/n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针梳,针梳运行过程中使用挑起式喂入,针梳隔距至多35mm,出条速度35m/m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纺丝铜氨羊绒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A:选用细度在15.0微米~16.0微米、长度在34毫米~36毫米的山羊绒纤维,选用细度在12.0微米~14.0微米、长度在36毫米~40毫米的铜氨纤维,选用细度在12.0微米~13.0微米、长度在60毫米~65毫米的丝,将山羊绒纤维、铜氨纤维和丝混合后形成混纺纤维;
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先对丝开松,加和毛剂后养生至少24h,然后对山羊绒纤维开松加和毛剂闷仓至少24h,随后将所有原料混合后在开松至少两遍;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针梳,针梳运行过程中使用挑起式喂入,针梳隔距至多35mm,出条速度35m/min~45m/min;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复精梳,复精梳时隔距在30mm~35mm之间,使混纺纤维平行顺直;
步骤E:对混纺纤维再次进行针梳,再针梳时二针控制条重不匀率控制在0.5%以下,四针控制重不匀率控制在0.8%以下;
步骤F:进行粗纱处理,牵伸倍数6~7,前区间隔为20.5mm-28mm,后区间隔为28mm-36mm;
步骤G:进行细纱处理,牵伸倍数20~30,捻度100T/M~150T/M,前区间隔为20mm-30mm,后区间隔为26mm-36mm;
步骤H: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500m/min~600m/min之间,倍捻时车速在5500rpm~6500rpm之间、捻度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燕苏伟振薛正利金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赛妮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