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涉及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包括模具,还包括套件以及压制板;套件包括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与成型筒数目相同的增高孔,增高孔形状、尺寸与成型筒的内腔一致,放置板上设有与成型筒数目相同的增高框,增高框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成型筒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压制板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上压板以及与成型筒内腔相匹配的下压板,上压板通过支撑臂与下压板连接,下压板的数目与成型筒数目相同,通过采用含不同高度增高框的套件,再配合压力机进行静力压制,实现制备出大小相同但是松铺压缩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试块,便于实验室进行不同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和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满足当前对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降雨排放过程中的水质维护和防止降雨产生的城市内涝现象的需求,其次是行车安全和路面噪声的控制。虽然透水混凝土在工程实际中已开始应用,但仍然需要在实验室制备标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等测试。在本公司试验室制备透水混凝土试块时,首先将模具放置在可移动的板材上,然后将透水混凝土拌合物装入模具的模腔内,然后使用刮板抹平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使得模腔内装填上透水混凝土,然后将搬运板材到压力机(型号YES-200)上,通过压力机静力压制成型透水混凝土试块。由于透水混凝土拌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体积会变小,所以在实现不同的松铺压缩系数的时,同一模具压制出来的试块大小不一,在进行其他参数对比时将会带来测试结果换算等问题,将会扩大测量的误差,或者是需要对透水混凝土试块进行打磨制备成大小相同的试样,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所以现在亟需对现有的成型透水混凝土压制装置进行改进,解决实验室制备标准试块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解决实验室制备标准试块大小不统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包括模具,模具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成型筒,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上均开设有与成型筒数目以及尺寸相同的成型孔,所述成型筒固定设置于上支撑板以及下支撑板之间,还包括套件以及压制板;所述套件包括用于放置在上支撑板上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与成型筒数目相同的增高孔,所述增高孔形状、尺寸与成型筒的内腔一致,所述放置板上设有与成型筒数目相同的增高框,所述增高框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成型筒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所述压制板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上压板以及与成型筒内腔相匹配的下压板,所述上压板通过支撑臂与下压板连接,所述下压板的数目与成型筒数目相同,所述下压板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次穿过增高框以及增高孔达到成型筒内。优选的,所述套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放置板上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套接在上支撑板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支撑臂为棱柱状。优选的,所述成型筒的数目为三个。优选的,所述成型筒的横截面为方形,成型筒的内腔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优选的,所述增高框远离放置板的端面到模具的距离9-20mm。优选的,所述增高框远离放置板的端面到模具的距离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可以在模具上更换含不同高度增高框的套件,再配合压力机进行静力压制,实现制备出大小相同但是松铺压缩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试块,由于尺寸大小均为相同的标准100mm*100mm*100mm,方便后续透水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等测试结果的对比,便于实验室进行试样的不同试验;二、其结构简单,可与原有的模具配合使用,综合造价低;三、套件的增高框与成型筒的数量相同,可以同时制备多个相同松铺压缩系数的透水混凝土试块,制作效率高并且同批次制备的标准试块性能接近。附图说明图1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压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模具;11、上支撑板;12、成型筒;13、下支撑板;2、套件;21、放置板;22、增高框;23、限位框;3、压制板;31、上压板;32、支撑臂;33、下压板;4、板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涉及到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1,其包括模具1,模具1包括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3以及至少一个成型筒12,在本实施中,优选为三个模腔的模具1,即三个成型筒12,三个模腔的模具1可以同时进行三个试块的制作,有效的提升试块的制作速度,节省了人力资源,并且能在后续测试中确保相同的松铺压缩系数的试块的制备过程相同,进一步而言确保了相同的松铺压缩系数的试块在做其他实验前的一致性。当然对于本领域来说,还可以选用一个模腔或者两个模腔,甚至五个模腔的模具1,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具1即可。其中所述成型筒12固定设置于上支撑板11以及下支撑板13之间,下支撑板13与上支撑板11为相同设置,这样样设置上支撑板11以及下支撑板13,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区分模具1的上下端面。并且上支撑板11与下支撑板13上均开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以及尺寸相同的成型孔。其中为便于后续试验的测试,成型筒12的为棱柱状,其内腔的尺寸为100mm*100mm*100mm。这样设置的成型筒12使得试块大小均为标准的100mm*100mm*100mm,便于后续测试试验的进行以及后续数据计算。参见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套件2以及压制板3,其中套件2包括放置板21,在放置板21上开设有三个增高孔,三个增高孔的尺寸以及形状均与成型筒12的形状尺寸相同,具体来说其长宽为100mm*100mm。同时在放置板21上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的增高框22,所述增高框2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成型筒1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具体来说增高框22的内腔的长宽为100mm*100mm。同时为了加工的便利,三个增高框22与放置板21为一体化设置,三个增高框22与放置板21亦为一体化设置。并且由于在实验中需要制作不同松铺压缩系数的试块,所以增高框22远离放置板21的端面到模具1的距离为10-20mm,与成型筒12的尺寸相结合便可更改使用不同高度的增高框22,而可获得松铺压缩系数不同的试样,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增高框22远离放置框的端面到模具1的距离为15mm,这样便可在压力机(图中未示出)静力压制成标准规格的100mm*100mm*100mm且松铺压缩系数为1.15的试样。为了在压制试样的过程中限制放置板21位移的可能性,所述套件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放置板21上的限位框23,所述限位框23套接在上支撑板11的侧壁上。具体来说,套件2由上到下依次为增高框22、放置板21、限位框23,与此同时这样设置的限位框23也能方便实验人员放置套件2在模具1上,实现准确将增高孔与成型孔对齐的效果,准确来说,便于使得增高孔、增高框22以及成型筒12三者对齐,便于后续的制样。参见图3,图中示出压制板3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上压板31以及与成型筒12内腔相匹配的下压板33,下压板33用于对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施加压力,其中下压板3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下压板33分别通过三个支撑臂32与上压板31固定连接,其中下压板33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次穿过增高框22以及增高孔达到成型筒12内。其中在本实施中,为了使得上压板31传递下压板33的作用力的均衡,实现三个试样制作压力一致,所述支撑臂32为棱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包括模具(1),模具(1)包括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3)以及至少一个成型筒(12),所述上支撑板(11)与下支撑板(13)上均开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以及尺寸相同的成型孔,所述成型筒(12)固定设置于上支撑板(11)以及下支撑板(13)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件(2)以及压制板(3);/n所述套件(2)包括用于放置在上支撑板(11)上的放置板(21),所述放置板(21)上开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的增高孔,所述增高孔形状、尺寸与成型筒(12)的内腔一致,所述放置板(21)上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的增高框(22),所述增高框(2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成型筒(1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n所述压制板(3)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上压板(31)以及与成型筒(12)内腔相匹配的下压板(33),所述上压板(31)通过支撑臂(32)与下压板(33)连接,所述下压板(33)的数目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所述下压板(33)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次穿过增高框(22)以及增高孔达到成型筒(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透水混凝土标准块压制装置,包括模具(1),模具(1)包括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3)以及至少一个成型筒(12),所述上支撑板(11)与下支撑板(13)上均开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以及尺寸相同的成型孔,所述成型筒(12)固定设置于上支撑板(11)以及下支撑板(13)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件(2)以及压制板(3);
所述套件(2)包括用于放置在上支撑板(11)上的放置板(21),所述放置板(21)上开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的增高孔,所述增高孔形状、尺寸与成型筒(12)的内腔一致,所述放置板(21)上设有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的增高框(22),所述增高框(2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与成型筒(12)内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
所述压制板(3)包括用于施加外力的上压板(31)以及与成型筒(12)内腔相匹配的下压板(33),所述上压板(31)通过支撑臂(32)与下压板(33)连接,所述下压板(33)的数目与成型筒(12)数目相同,所述下压板(33)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次穿过增高框(22)以及增高孔达到成型筒(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廖延武,韩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绵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