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室、控制箱、外接插头、供液软管、送风软管和接线;调节室包括滴定架、滴定架安装组件、供液软管通孔、送风软管接口、护罩、底座、称重装置、气泡水平仪、第一密封圈、滴定头组件、承膜筒、乳胶膜、凹形橡胶圈、排水槽和排水口;控制箱包括第一水箱盖、供水水箱、送水管、潜水泵、风机、第二水箱盖、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第一穿线管、传感器滑槽、供液分流管、第三电磁控制阀、供液分流管接口、触控显示屏、控制组件、第二穿线管、第二电磁控制阀、送风分流管接口、送风分流管和恒液位水箱。可自动调节试样含水率,使试样含水率升高或降低,无需人工操作;试样含水率调节完后,可对处于养护状态的试样重量进行微调,保持养护状态试样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岩土力学试验中,动、静三轴试验是常用到的两种方法,而试样含水率的变化对动、静三轴试验结果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进行三轴试验,研究含水率对土体动、静力学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常见的。目前调节三轴试样含水率,仍采用自然风干法和人工滴水、喷水的方法减小或增大试样含水率,但由于土体中水分迁移比较缓慢,这些方法均需要试验人员长时间对试样反复称重,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与时间浪费。首先,现有方法需要试验人员在对试样进行风干和滴水、喷水的同时不断反复称取试样重量。其次,现有方法中对调节到目标重量的试样需人工包裹后养护一段时间,而在养护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包裹不当或养护环境产生变化,使试样含水率发生改变。再次,现有方法中对试样滴水、喷水时,可能会由于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滴水、喷水间隔过短,对还处在软化状态的试样表面进行补水,使得试样表面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可自动风干或滴水,调节试样含水率,并可对处于养护状态的试样重量进行微调,保持养护状态试样质量稳定。该装置设置有三个环形分布的滴定头,可周期性依次滴水,确保水分扩散时间。调节含水率前试样可放置于套好乳胶膜的承膜筒内,调节完后可直接将包裹有乳胶膜的试样安装在试验仪器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室、控制箱、外接插头、供液软管、送风软管和接线;所述调节室包括滴定架、滴定架安装组件、供液软管通孔、送风软管接口、护罩、底座、称重装置、气泡水平仪、第一密封圈、滴定头组件、承膜筒、乳胶膜、凹形橡胶圈、排水槽和排水口,所述滴定架安装组件固定安装在护罩的顶部,所述护罩顶部还设置三个供液软管通孔和一个送风软管接口,所述滴定架安装在滴定架安装组件上,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护罩安装槽,所述凹形橡胶圈嵌入安装在护罩安装槽内,所述护罩固定安装在凹形橡胶圈内,所述称重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内,所述承膜筒置于称重装置上,所述乳胶膜贴附于承膜筒的内壁上,所述滴定头组件安装在滴定架上,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排水槽,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排水槽,所述排水口与排水槽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电磁控制阀,所述护罩上的供液软管通孔边缘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底座外侧固定设置气泡水平仪,所述供液软管穿过供液软管通孔连通至滴定头组件上的滴定头;所述控制箱包括第一水箱盖、供水水箱、送水管、潜水泵、风机、第二水箱盖、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第一穿线管、传感器滑槽、供液分流管、第三电磁控制阀、供液分流管接口、触控显示屏、控制组件、第二穿线管、第二电磁控制阀、送风分流管接口、送风分流管和恒液位水箱,所述供水水箱和恒液位水箱均固定设置在控制箱内部,所述第一水箱盖封盖在供水水箱顶部,所述第二水箱盖封盖在恒液位水箱顶部,所述供水水箱和恒液位水箱之间通过送水管连通,所述潜水泵安装在供水水箱底部,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直接从供水水箱中吸水,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至送水管,所述恒液位水箱的内壁上竖直设置传感器滑槽,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滑槽上,所述控制组件固定安装在控制箱内部,所述第一穿线管为三通T形结构且管口处均密封处理,所述第一穿线管下部贯通并密封安装在恒液位水箱的底壁上,所述第一穿线管上部两端分别位于供水水箱和恒液位水箱内且高于最高液位线,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与潜水泵的线路穿过第一穿线管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所述触控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外壁上,所述恒液位水箱下部设置供液分流管并连通至供液分流管接口,所述供液分流管上设置第三电磁控制阀,所述风机安装在控制箱的内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送风分流管连通至送风分流管接口,所述送风分流管上设置第二电磁控制阀,所述第二穿线管设置在控制组件与风机之间,所述风机和第二电磁控制阀的线路穿过第二穿线管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所述潜水泵、风机、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第三电磁控制阀、触控显示屏、第二电磁控制阀、第一电磁控制阀、称重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和称重装置通过接线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供液软管穿过供液软管通孔且两端分别连通至供液分流管接口与滴定头,所述送风软管接口通过送风软管连通至送风分流管接口,所述外接插头连接外部电源。作为优选,所述滴定架安装组件包括定位螺母、第一组件、第四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下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组件上端还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螺接,所述第二组件下部还设置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还设置第四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螺母设置在第一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组件螺接安装在护罩顶部;所述滴定架包括固定栓、高度调节杆、滴定头安装圆盘,所述高度调节杆螺接安装在定位螺母上,所述固定栓螺接安装在高度调节杆上,所述滴定头安装圆盘固定设置在高度调节杆下部,所述滴定头安装圆盘呈圆形阵列设置三个长圆孔,所述滴定头组件安装在滴定头安装圆盘上设置的长圆孔内。作为优选,所述滴定头组件包括滴定头、固定螺母和空心螺母,所述滴定头贯通且固定设置在空心螺栓空心内,所述空心螺栓从下端穿过滴定头安装圆盘上设置的长圆孔与固定螺母螺接后使滴定头组件安装在滴定头安装圆盘上,所述供液软管连通至滴定头。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调整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1、自动调节试样含水率,使试样含水率升高或降低,无需人工操作;2、试样含水率调节完后,可对处于养护状态的试样重量进行微调,保持养护状态试样质量稳定;3、试样养护完毕后可直接将包裹有乳胶膜的试样安装在后续试验仪器上,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试样安装不便;4、每个试样单独设置的三个120°环形分布的滴定头,可调节滴定头至试样的高度,并控制每个滴定头通水时间与断开时间,使三个滴定头周期性依次滴水,确保水分扩散时间,防止试样表面处于软化状态时水滴落下导致试样变形;5、采用并联设计,一次可调节多个试样含水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调节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滴定架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滴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滴定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室1、控制箱2、外接插头3、供液软管4、送风软管5和接线6;所述调节室包括滴定架7、滴定架安装组件8、供液软管通孔9、送风软管接口10、护罩11、底座12、称重装置13、气泡水平仪14、第一密封圈16、滴定头组件17、承膜筒19、乳胶膜20、凹形橡胶圈21、排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室(1)、控制箱(2)、外接插头(3)、供液软管(4)、送风软管(5)和接线(6);/n所述调节室(1)包括滴定架(7)、滴定架安装组件(8)、供液软管通孔(9)、送风软管接口(10)、护罩(11)、底座(12)、称重装置(13)、气泡水平仪(14)、第一密封圈(16)、滴定头组件(17)、承膜筒(19)、乳胶膜(20)、凹形橡胶圈(21)、排水槽(23)和排水口(24),所述滴定架安装组件(8)固定安装在护罩(11)的顶部,所述护罩(11)顶部还设置三个供液软管通孔(9)和一个送风软管接口(10),所述滴定架(7)安装在滴定架安装组件(8)上,所述底座(12)顶部设置护罩安装槽(22),所述凹形橡胶圈(21)嵌入安装在护罩安装槽(22)内,所述护罩(11)固定安装在凹形橡胶圈(21)内,所述称重装置(13)固定安装在底座(12)内,所述承膜筒(19)置于称重装置(13)上,所述乳胶膜(20)贴附于承膜筒(19)的内壁上,所述滴定头组件(17)安装在滴定架(7)上,所述底座(12)顶部设置排水槽(23),所述底座(12)下部设置排水口(24),所述排水口(24)通过管路连通至排水槽(23),所述排水口(24)与排水槽(2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电磁控制阀(25),所述护罩(11)上的供液软管通孔(9)边缘设置第一密封圈(16),所述底座(12)外侧固定设置气泡水平仪(14),所述供液软管(4)穿过供液软管通孔(9)连通至滴定头组件(17)上的滴定头(36);所述控制箱包括第一水箱盖(39)、供水水箱(40)、送水管(41)、潜水泵(42)、风机(43)、第二水箱盖(44)、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第一穿线管(46)、传感器滑槽(47)、供液分流管(48)、第三电磁控制阀(49)、供液分流管接口(50)、触控显示屏(51)、控制组件(52)、第二穿线管(53)、第二电磁控制阀(54)、送风分流管接口(55)、送风分流管(56)和恒液位水箱(57),所述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均固定设置在控制箱(2)内部,所述第一水箱盖(39)封盖在供水水箱(40)顶部,所述第二水箱盖(44)封盖在恒液位水箱(57)顶部,所述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之间通过送水管(41)连通,所述潜水泵(42)安装在供水水箱(40)底部,所述潜水泵(42)的进水口直接从供水水箱(40)中吸水,所述潜水泵(42)的出水口连通至送水管(41),所述恒液位水箱(57)的内壁上竖直设置传感器滑槽(47),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安装在传感器滑槽(47)上,所述控制组件(52)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内部,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为三通T形结构且管口处均密封处理,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下部贯通并密封安装在恒液位水箱(57)的底壁上,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上部两端分别位于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内且高于最高液位线,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与潜水泵(42)的线路穿过第一穿线管(46)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52),所述触控显示屏(51)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的外壁上,所述恒液位水箱(57)下部设置供液分流管(48)并连通至供液分流管接口(50),所述供液分流管(48)上设置第三电磁控制阀(49),所述风机(43)安装在控制箱(2)的内部,所述风机(43)的出风口通过送风分流管(56)连通至送风分流管接口(55),所述送风分流管(56)上设置第二电磁控制阀(54),所述第二穿线管(53)设置在控制组件(52)与风机(43)之间,所述风机(43)和第二电磁控制阀(54)的线路穿过第二穿线管(53)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52),所述潜水泵(42)、风机(43)、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第三电磁控制阀(49)、触控显示屏(51)、第二电磁控制阀(54)、第一电磁控制阀(25)、称重装置(13)均电性连接至控制组件(52),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25)和称重装置(13)通过接线(6)与控制组件(52)电性连接;所述供液软管(4)穿过供液软管通孔(9)且两端分别连通至供液分流管接口(50)与滴定头(36),所述送风软管接口(10)通过送风软管(5)连通至送风分流管接口(55),所述外接插头(3)连接外部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三轴试样含水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室(1)、控制箱(2)、外接插头(3)、供液软管(4)、送风软管(5)和接线(6);
所述调节室(1)包括滴定架(7)、滴定架安装组件(8)、供液软管通孔(9)、送风软管接口(10)、护罩(11)、底座(12)、称重装置(13)、气泡水平仪(14)、第一密封圈(16)、滴定头组件(17)、承膜筒(19)、乳胶膜(20)、凹形橡胶圈(21)、排水槽(23)和排水口(24),所述滴定架安装组件(8)固定安装在护罩(11)的顶部,所述护罩(11)顶部还设置三个供液软管通孔(9)和一个送风软管接口(10),所述滴定架(7)安装在滴定架安装组件(8)上,所述底座(12)顶部设置护罩安装槽(22),所述凹形橡胶圈(21)嵌入安装在护罩安装槽(22)内,所述护罩(11)固定安装在凹形橡胶圈(21)内,所述称重装置(13)固定安装在底座(12)内,所述承膜筒(19)置于称重装置(13)上,所述乳胶膜(20)贴附于承膜筒(19)的内壁上,所述滴定头组件(17)安装在滴定架(7)上,所述底座(12)顶部设置排水槽(23),所述底座(12)下部设置排水口(24),所述排水口(24)通过管路连通至排水槽(23),所述排水口(24)与排水槽(2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电磁控制阀(25),所述护罩(11)上的供液软管通孔(9)边缘设置第一密封圈(16),所述底座(12)外侧固定设置气泡水平仪(14),所述供液软管(4)穿过供液软管通孔(9)连通至滴定头组件(17)上的滴定头(36);所述控制箱包括第一水箱盖(39)、供水水箱(40)、送水管(41)、潜水泵(42)、风机(43)、第二水箱盖(44)、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第一穿线管(46)、传感器滑槽(47)、供液分流管(48)、第三电磁控制阀(49)、供液分流管接口(50)、触控显示屏(51)、控制组件(52)、第二穿线管(53)、第二电磁控制阀(54)、送风分流管接口(55)、送风分流管(56)和恒液位水箱(57),所述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均固定设置在控制箱(2)内部,所述第一水箱盖(39)封盖在供水水箱(40)顶部,所述第二水箱盖(44)封盖在恒液位水箱(57)顶部,所述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之间通过送水管(41)连通,所述潜水泵(42)安装在供水水箱(40)底部,所述潜水泵(42)的进水口直接从供水水箱(40)中吸水,所述潜水泵(42)的出水口连通至送水管(41),所述恒液位水箱(57)的内壁上竖直设置传感器滑槽(47),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安装在传感器滑槽(47)上,所述控制组件(52)固定安装在控制箱(2)内部,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为三通T形结构且管口处均密封处理,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下部贯通并密封安装在恒液位水箱(57)的底壁上,所述第一穿线管(46)上部两端分别位于供水水箱(40)和恒液位水箱(57)内且高于最高液位线,所述光电式液位传感器(45)与潜水泵(42)的线路穿过第一穿线管(46)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中南,王平,柴少峰,马紫娟,王谦,钟秀梅,郑龙,马海萍,马金莲,刘小丰,程超,王邵鹏,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