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供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250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液压供油系统包括:液压源;压力油路,压力油路适于与离合器相连,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冷却润滑油路,冷却润滑油路适于与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相连,用于冷却和润滑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机械油泵,机械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冷却润滑油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例的液压供油系统,能够降低对电动油泵的要求,具有能耗和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供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液压供油系统,包括机械油泵、电动油泵、压力控制滑阀、温控换向阀、散热器、流量控制阀和控制器,压力控制滑阀、温控换向阀和流量控制阀串联连接,压力油路与机械油泵的出油口和电动油泵的出油口相连,冷却润滑油路连接在压力控制滑阀与流量控制阀之间。这种液压供油系统,其电动油泵需要帮助向压力油路补充油液,由于压力油路的压力较高,因此对电动油泵的要求较高,电动油泵的选型功率需较大,导致能耗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控制油路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能够降低对电动油泵的要求,具有能耗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液压供油系统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源;压力油路,压力油路适于与离合器相连,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冷却润滑油路,冷却润滑油路适于与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相连,用于冷却和润滑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机械油泵,机械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冷却润滑油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能够降低对电动油泵的要求,具有能耗和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源包括:油箱;吸滤器,吸滤器与油箱相连,机械油泵的入口和电动油泵的入口与吸滤器相连。进一步地,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机械油泵并联,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在吸滤器和机械油泵的入口之间,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在机械油泵的出口处。安全阀,安全阀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机械油泵的出口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控制滑阀,控制滑阀的入口通过压力油路与机械油泵的出口相连,控制滑阀的出口与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分别与压力油路和控制滑阀相连,用于调节控制滑阀的溢流压力。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机械油泵和离合器之间,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蓄能器,蓄能器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第二电磁阀和离合器之间;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蓄能器和离合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连接于冷却润滑油路且位于电动油泵的出口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冷却润滑油路具有汇合段,发电机冷却润滑段、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段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段;机械油泵泵送的油液和电动油泵泵送的油液在汇合段汇合;发电机冷却润滑段、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段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段与汇合段相连且彼此并联,发电机冷却润滑段适于与发电机相连,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段适于与驱动电机相连,离合器冷却润滑段适于与离合器相连。进一步地,冷却润滑油路还具有轴承冷却润滑段,轴承冷却润滑段与汇合段相连且与发电机冷却润滑段、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段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段并联,轴承冷却润滑段适于与轴承相连,用于润滑轴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连接于发电机冷却润滑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溢流滑阀,溢流滑阀的入口连接于汇合段,溢流滑阀的出口连接于电动油泵的入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连接于汇合段,散热器的入口与溢流滑阀的入口相连;温控换向阀,温控换向阀与散热器并联,温控换向阀的入口连接在溢流滑阀的入口和散热器的入口之间,温控换向阀的出口连接在散热器的出口处。进一步地,液压供油系统,还包括:压滤器,压滤器连接于汇合段,压滤器的入口与散热器的出口相连;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与压滤器并联,第三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在散热器的出口和压滤器的入口之间,第三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在压滤器的出口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轮;离合器;内燃机,内燃机通过离合器驱动车轮;发电机,发电机与内燃机相连且由内燃机驱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分别与发电机和车轮相连,驱动电机由发电机供电而驱动车轮;以及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机械油泵由车轮驱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传递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液压供油系统1、液压源100、油箱110、吸滤器120、压力油路200、冷却润滑油路300、汇合段310、发电机冷却润滑段320、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段330、离合器冷却润滑段340、轴承冷却润滑段350、机械油泵400、第一单向阀410、安全阀420、控制滑阀430、第一电磁阀440、第二电磁阀450、蓄能器460、电动油泵500、第二单向阀510、流量控制阀520、溢流滑阀530、压力传感器600、另一个压力传感器601、散热器700、温控换向阀710、压滤器800、第三单向阀810、车轮10、离合器20、内燃机30、发电机40、驱动电机50、差速器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轮10、离合器20、内燃机30、发电机40、驱动电机50以及液压供油系统1。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1。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供油系统1包括液压源100、压力油路200、冷却润滑油路300、机械油泵400以及电动油泵500。其中在图2和图3中,折线表示压力油路200、虚线表示冷却润滑油路300。压力油路200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压源;/n压力油路,压力油路适于与离合器相连,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n冷却润滑油路,冷却润滑油路适于与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相连,用于冷却和润滑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n机械油泵,机械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n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冷却润滑油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源;
压力油路,压力油路适于与离合器相连,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
冷却润滑油路,冷却润滑油路适于与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相连,用于冷却和润滑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
机械油泵,机械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压力油路和冷却润滑油路;
电动油泵,电动油泵分别与液压源和冷却润滑油路相连,用于将液压源的油液泵送至冷却润滑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源包括:
油箱;
吸滤器,吸滤器与油箱相连,机械油泵的入口和电动油泵的入口与吸滤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机械油泵并联,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在吸滤器和机械油泵的入口之间,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在机械油泵的出口处;
安全阀,安全阀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机械油泵的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滑阀,控制滑阀的入口通过压力油路与机械油泵的出口相连,控制滑阀的出口与冷却润滑油路相连;
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分别与压力油路和控制滑阀相连,用于调节控制滑阀的溢流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机械油泵和离合器之间,用于控制离合器耦合;
蓄能器,蓄能器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第二电磁阀和离合器之间;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于压力油路且位于蓄能器和离合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连接于冷却润滑油路且位于电动油泵的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液压供油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伟黄乐臣
申请(专利权)人:弗迪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