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90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包括主箱、动力箱与承载装置,所述主箱内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陶瓷隔热体,两个所述陶瓷隔热体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加热支架,两个所述加热支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承载装置,两所述加热支架的相对侧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涡流阻丝,且每个涡流阻丝都为独立电连接,所述动力箱固定安装在主箱下方,所述动力箱内固定安装有电机;通过独立的电连接涡流阻丝,使得每个承载装置上的齿轮能够进行独立加热,没有放置齿轮的位置不会进行工作,继而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同时通过承载装置的自身旋转及带动齿轮旋转,使得所有放置在承载装置上的齿轮能够进行均匀受热,继而实现等温正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齿轮生产设备
,具体领域为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
技术介绍
齿轮是一种常用的动力传输装置,通过不同的齿数比实现传输动力的变化,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使得齿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扭矩的作用,同时由于处于相对匀速的圆周运动,使得齿轮的整体的材质需要均匀分布,继而避免受力过程中出现应力损坏的问题,而正火的作用就是将金属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使得金属晶粒细化,整体材质分布较为均匀的一种常用处理手段;现有的正火加热方式多数通过整体加热方式对炉内的齿轮进行加热,而后进行降温,虽然整体温度较为平衡,但是热量损耗较大,同时靠近加热装置的部分温度较高,远离加热装置的部分温度较低,继而导致出现齿轮出现温度差,在进行冷却时,由于温度不同的原因,使得正火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包括主箱、动力箱与承载装置,所述主箱内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陶瓷隔热体,两个所述陶瓷隔热体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加热支架,两个所述加热支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承载装置,两所述加热支架的相对侧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涡流阻丝,且每个涡流阻丝都为独立电连接,所述动力箱固定安装在主箱下方,所述动力箱内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主箱内,且转轴贯穿承载装置的中心。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固定托盘与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延展框,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中心轮,所述中心轮与延展框之间转动安装有行星轮,所述中心轮、行星轮及延展框之间通过齿牙相互啮合,所述托盘与转盘之间设有滚珠。优选的,所述主箱的任一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门,所述封门的闭合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条。优选的,所述涡流阻丝的数量与承载装置数量相同,且涡流阻丝的间距与承载装置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陶瓷隔热体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陶瓷隔热体与主箱的内壁间留有间隙,所述加热支架与陶瓷隔热体间留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独立的电连接涡流阻丝,使得每个承载装置上的齿轮能够进行独立加热,没有放置齿轮的位置不会进行工作,继而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同时通过承载装置的自身旋转及带动齿轮旋转,使得所有放置在承载装置上的齿轮能够进行均匀受热,继而实现等温正火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箱、2-动力箱、3-封门、4-陶瓷隔热体、5-加热支架、6-承载装置、61-固定托盘、62-转盘、63-延展框、64-行星轮、65-中心轮、66-固定凸起、67-滚珠、7-转轴、8-涡流阻丝、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包括主箱1、动力箱2与承载装置6,主箱1为进行正火加热的主要装置,而动力箱2为电机9提供隔热的安装工位,所述主箱1内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陶瓷隔热体2,通过陶瓷隔热体2,减少温度的流失,继而降低能耗,两个所述陶瓷隔热体2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加热支架5,为其上的涡流电阻提供安装基础,同时机械能一定的隔热,使得热量主要集中在两加热架之间,两个所述加热支架5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承载装置6,承载装置6竖向进行均匀分布,将两加热支架5之间的空间进行隔离分割,方便进行独立工作加热,两所述加热支架5的相对侧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涡流阻丝8,自身通过高频交流电,使得齿轮内产生涡流效应,进行自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所述动力箱2固定安装在主箱1下方,所述动力箱2内固定安装有电机9,为转轴7的转动提供动力,且连接外部控制电源,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7,通过转轴7将动力传递至承载装置6上,使得承载装置6进行有效的工作,所述转轴7转动安装主箱1内,且转轴7贯穿承载装置6的中心。通过承载装置6进行齿轮的承载,同时通过承载装置6自身的工作特性使得齿轮围绕转轴7进行自转与公转,从而进行均匀的受热,保证温度的等效性,而涡流阻丝8在内流动高频交变电流后,能够使得齿轮内产生涡流效应,继而实现自身加热,同时自身因阻值关系,依旧会产生热量,实现双重加热,而陶瓷隔热层能够有效防止热量的流失,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而承载装置6将两加热支架5间的空间进行分割,同时涡流阻丝8能够进行单独工作,继而实现对每个承载装置6所分割出来的舱室进行独立加热,进一步实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具体而言,所述承载装置6包括固定托盘61与转盘62,为承载装置6的两个重要支撑结构,所述转盘62的上表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延展框63,所述转盘62的上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中心轮65,所述中心轮65与延展框63之间转动安装有行星轮64,所述中心轮65、行星轮64及延展框63之间通过齿牙相互啮合,通过延展框63、行星轮64及中心轮65构成完整的变速装置,使得行星轮64能够进行自转,而在延展框63的作用下使得转盘62能够带动行星轮64进行公转,而中心轮65则是固定安装转轴7,将动力导入装置中,所述托盘与转盘62之间设有滚珠67,通过滚珠67,降低固定托盘61与转盘62间的摩擦力,所述行星轮64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凸起66,对放置的齿轮进行固定放置。通过中心轮65、行星轮64及延展框63构成变速装置,使得行星轮64上的固定放置的齿轮进行绕转轴7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保证均匀受热效果。具体而言,所述主箱1的任一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有封门3,所述封门3的闭合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条。通过封门3对主箱1进行封闭,放置热量溢散,而密封条采用耐热材料制成,进一步增加密封性。具体而言,所述涡流阻丝8的数量与承载装置6数量相同,且涡流阻丝8的间距与承载装置6的高度相同。通过涡流阻丝8数量与承载装置6数量相同,能够进行有效匹配,而艰巨的相同,使得涡流阻丝8能够更好的对应承载装置6上的齿轮。具体而言,所述陶瓷隔热体2为中空结构。通过陶瓷隔热体2的中空结构,其内可以填充隔热的惰性气体,能够进行以增加保温隔热效果。具体而言,所述陶瓷隔热体2与主箱1的内壁间留有间隙,所述加热支架5与陶瓷隔热体2间留有间隙。通过主箱1的内壁、陶瓷隔热体2、加热支架5间留有间隙,能够有效的避免接触性的热传导,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包括主箱(1)、动力箱(2)与承载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1)内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陶瓷隔热体(4),两个所述陶瓷隔热体(4)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加热支架(5),两个所述加热支架(5)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承载装置(6),两所述加热支架(5)的相对侧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涡流阻丝(8),且每个涡流阻丝(8)都为独立电连接,所述动力箱(2)固定安装在主箱(1)下方,所述动力箱(2)内固定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转动安装主箱(1)内,且转轴(7)贯穿承载装置(6)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包括主箱(1)、动力箱(2)与承载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1)内的左侧与右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陶瓷隔热体(4),两个所述陶瓷隔热体(4)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的加热支架(5),两个所述加热支架(5)之间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承载装置(6),两所述加热支架(5)的相对侧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涡流阻丝(8),且每个涡流阻丝(8)都为独立电连接,所述动力箱(2)固定安装在主箱(1)下方,所述动力箱(2)内固定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转动安装主箱(1)内,且转轴(7)贯穿承载装置(6)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等温正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6)包括固定托盘(61)与转盘(62),所述转盘(62)的上表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延展框(63),所述转盘(62)的上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中心轮(65),所述中心轮(65)与延展框(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忠
申请(专利权)人:晋本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