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放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71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放缆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端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底盘上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片配合的减速组件,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与收卷筒配合的对线缆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减速组件与张紧组件的配合,使得收卷筒上的线缆在进行出线时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避免因松弛影响后续线缆出线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放缆车
本技术属于线缆安装设备
,涉及一种线缆放缆车。
技术介绍
线缆通常是缠绕在收卷筒上的,进行线缆安装时,需要将线缆从收卷筒上放出,由于放缆车与收卷筒之间转动相对灵活,操作者在拉动线缆时,中途可能会因一些情况停下来或者会突然产生较大的拉力,此时收卷筒的转动速度大于收卷筒上线缆的出线速度,导致缠绕在收卷筒上的线缆出现松弛,影响后续放线的稳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松弛的线缆及时张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线缆放缆车,很好的解决了收卷筒转速大于出线速度时导致缠绕在收卷筒上的线缆松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缆放缆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端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底盘上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片配合的减速组件,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与收卷筒配合的对线缆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侧面的桶状固定壳、插接在固定壳内的连接杆、设置在固定壳内的弹簧A以及固定在连接杆伸出固定壳一端的第二摩擦片,所述弹簧A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壳内和连接杆伸入固定壳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摩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上侧面的固定架、滑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动滑轮以及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定滑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由互相垂直的横杆和纵杆构成,所述纵杆固定连接在底盘的上侧面,所述动滑轮能够沿着纵杆纵向移动,所述定滑轮固定连接在横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纵杆上开设有与其上端连通的矩形通孔,所述纵杆上端设置有固定盖,所述矩形通孔内沿其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矩形通孔内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穿出固定盖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与固定盖和滑块抵接的弹簧B。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底端设置有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远离第一摩擦片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减速组件与张紧组件的配合,使得收卷筒上的线缆在进行出线时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避免因松弛影响后续线缆出线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减速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盘;2、支撑架;3、收卷筒;4、第一摩擦片;51、固定壳;52、连接杆;53、弹簧A;54、第二摩擦片;61、固定架;62、动滑轮;63、定滑轮;7、滑块;8、固定杆;9、弹簧B;10、行走轮;11、转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缆放缆车,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上端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2,两个支撑架2焊接或通过螺栓纵向固定在底盘1上侧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架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筒3,该收卷筒3用于放置线缆,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片4,所述底盘1上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片4配合的减速组件,减速组件与第一摩擦片4进行配合,防止收卷筒3在进行放线时,因对线缆施加较大力后,收卷筒3的转动速度大于收卷筒3上的线缆出线速度,从而导致后续放线时不容易稳定放线,所述底盘1上端设置有与收卷筒3配合的对线缆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该张紧组件能够对因收卷筒3转动速度大于线缆出线速度时收卷筒3上的线缆产生松弛进行及时张紧,进一步避免了后续放线不稳定的情况。所述减速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柱上侧面的桶状固定壳51、插接在固定壳51内的连接杆52、设置在固定壳51内的弹簧A53以及固定在连接杆52伸出固定壳51一端的第二摩擦片54,所述弹簧A5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壳51内和连接杆52伸入固定壳51的一端,弹簧A53的弹性作用力使得固定在连接杆52上的第二摩擦片54与第一摩擦片4进行摩擦配合,并且连接杆52伸入固定壳51的一端具有环形凸起,固定壳51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端盖,该连接杆52穿出端盖,环形凸起起到限位止挡的作用,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4采用现有的半金属摩擦刹车片,采购方便,容易更换。所述张紧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盘1上侧面的固定架61、滑动设置在固定架61上的动滑轮62以及转动设置在固定架61上的定滑轮63,所述固定架61由互相垂直的横杆和纵杆构成,所述纵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盘1的上侧面,所述动滑轮62能够沿着纵杆纵向移动,该定滑轮63转动连接在横杆上,该定滑轮63相对于横杆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纵杆上开设有与其上端连通的矩形通孔,所述纵杆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盖,所述矩形通孔内沿其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矩形通孔内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7,该滑块7能够沿着矩形通孔进行纵向滑动,所述动滑轮62转动连接在滑块7上,并且定滑轮63与动滑轮62处于同一转动平面内,所述滑块7上焊接有穿出固定盖的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上套设有与固定盖和滑块7抵接的弹簧B9,弹簧B9对滑块7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小于第一摩擦片4与第二摩擦片54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底盘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行走轮10,便于装置的转移与运输,所述转轴远离第一摩擦片4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把手11,当线缆进行回收时,通过转动把手11方便回收。工作原理:收卷筒3进行放线缆时,收卷筒3上的线缆依次绕过动滑轮62的下侧面、定滑轮63的上侧面,由于弹簧B9对滑块7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小于第一摩擦片4与第二摩擦片54之间摩擦力,使用者在拉动线缆时为了克服其摩擦力,使得滑块7沿着纵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动滑轮62向上移动;当收卷筒3的转动速度大于线缆出线速度时,弹簧B9的弹性作用使得动滑轮62向下移动,及时对收卷筒3上线缆产生松弛进行张紧,当线缆张紧后,使用者拉动线缆滑块7再次沿着纵杆向上移动,完成一次循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放缆车,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端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底盘上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片配合的减速组件,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与收卷筒配合的对线缆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放缆车,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端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片,所述底盘上端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片配合的减速组件,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与收卷筒配合的对线缆进行张紧的张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放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侧面的桶状固定壳、插接在固定壳内的连接杆、设置在固定壳内的弹簧A以及固定在连接杆伸出固定壳一端的第二摩擦片,所述弹簧A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固定壳内和连接杆伸入固定壳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放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片与第一摩擦片摩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放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底盘上侧面的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赵永刚和玉川刘阳吴迪杨卫王珂徐小龙陈晓磊陈锦华杜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史戴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