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146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该过滤系统包括用于获取雨水井内的雨水并进行分流的分流井、用于将由该分流井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井及用于将由该过滤井处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的弃流井,该分流井的第一侧与该雨水井连通,该分流井的第二侧与该过滤井的第一侧以及市政管道连通,该过滤井的第二侧与该弃流井的第一侧连通,该弃流井的第二侧与该雨水模块蓄水池以及该市政管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未进行截流过滤处理,杂物伴随雨水与中后期处理后的雨水一样排入蓄水池,不利于后期利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指一种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课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过去普遍采用的合理制排水系统大多数已被改制,改为分流制或截流制排水系统。但是,对于初期雨水未进行截流过滤处理,多与中后期雨水一样排入水体,不利于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所述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未进行截流过滤处理,杂物伴随雨水与中后期处理后的雨水一样排入蓄水池,不利于后期利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包括用于获取雨水井内的雨水并进行分流的分流井、用于将由该分流井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井及用于将由该过滤井处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的弃流井,该分流井的第一侧与该雨水井连通,该分流井的第二侧与该过滤井的第一侧以及市政管道连通,该过滤井的第二侧与该弃流井的第一侧连通,该弃流井的第二侧与该雨水模块蓄水池以及该市政管道连通。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弃流井开设有与该过滤井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该雨水模块蓄水池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及设于该第一出水口下方并与该市政管道连通的弃流口,该弃流井内设有低于该第一进水口和该第一出水口且高于该弃流口的第一分隔板、分别位于该第一分隔板上方和下方的上浮球和下浮球,该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直径小于该上浮球和该下浮球直径的第一开孔,该上浮球上连接有一连接绳,该连接绳穿过该第一开孔并连接至该下浮球。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上浮球大于该下浮球。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弃流井内设有第一过滤网,该第一过滤网位于该上浮球与该第一出水口之间。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过滤井包括与该分流井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该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该过滤井内设有位于该第二进水口与该第二出水口下方的第二分隔板,该第二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上卡设有过滤篮,该过滤篮上与该过滤井的井盖之间连接有拉绳。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过滤井内设有第二过滤网,该第二过滤网位于该第二进水口与该第二出水口之间,且位于该过滤篮与该第二出水口之间。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系统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分流井包括与该雨水井连通的第三进水口、与该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三出水口及与该市政管道连通的排泄口,该第三出水口低于该第三进水口,该排泄口高于该第三进水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雨水截污过滤方法,通过分流井获取雨水井内的雨水,并对该雨水进行分流,使部分雨水流入过滤井;该过滤井对由该分流井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通过弃流井获取经该过滤井过滤后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后使未被弃流的雨水流入雨水模块蓄水池内。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调蓄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弃流井设有上下串接的上浮球和下浮球、以及位于该上浮球与下浮球之间第一分隔板,该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直径小于该上浮球和该下浮球直径的第一开孔;经该过滤井过滤后的雨水进入弃流井后,该上浮球拉动该下浮球向上浮动,进入该弃流井内的雨水经该第一开孔流入市政管道;当该上浮球拉动该下浮球向上浮动至该下浮球堵住该第一开孔时,进入该弃流井内的雨水流入雨水模块蓄水池。本专利技术雨水截污过滤调蓄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过滤井内设有过滤篮,从分流井获得的雨水通过该过滤篮进行过滤后流入该弃流井;该过滤篮与该过滤井的井盖之间连接有拉绳,在该过滤井过滤完毕后,通过拉动该拉绳取出该过滤篮并进行清理。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流井、过滤井及弃流井的多重过滤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未进行截流过滤处理,杂物伴随雨水与中后期处理后的雨水一样排入蓄水池,不利于后期利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雨水收集、滞留、净化和渗透为一体的生态雨水利用系统,通过截污过滤使得雨水净化,用于汇聚和吸收雨水,使之逐渐渗入到土壤,涵养地下水,或补给景观绿化等用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达到了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的过滤井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的弃流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包括用于获该雨水井内的雨水并进行分流的分流井1、用于将由该分流井1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井2及用于将由该过滤井处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的弃流井3,该分流井1的第一侧与该雨水井连通,该分流井1的第二侧与该过滤井2的第一侧以及市政管道连通,该过滤井2的第二侧与该弃流井3的第一侧连通,该弃流井3的第二侧与该雨水模块蓄水池5以及该市政管道连通。通过雨水分流井1、过滤井2、弃流井3的多重过滤作用,可以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过滤、自动排污等多种功能,保证了初期收集雨水的水质,再通过雨水模块蓄水池5进行蓄水,使汇聚和吸收的雨水逐渐渗入到土壤,涵养地下水,或补给景观绿化等用水,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优选的,如图3所示,该弃流井3开设有与该过滤井2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1、与该雨水模块蓄水池5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2及设于该第一出水口12下方并与该市政管道连通的弃流口4,该弃流井3内设有低于该第一进水口11和该第一出水口12且高于该弃流口4的第一分隔板18、分别位于该第一分隔板18上方和下方的上浮球14和下浮球16,该第一分隔板18上开设有直径小于该上浮球14和该下浮球16直径的第一开孔15,该上浮球14上连接有一连接绳,该连接绳穿过该第一开孔15并连接至该下浮球16。初期的雨水内含有大量的灰尘,树叶及其他杂物,水质较为污浊,经过弃流井3时因初期水量较小,可直接从第一分隔板18的第一开孔15内流入,再从弃流口4排入市政管道。当雨水量增大后,弃流井3内的水位增高,上浮球14在水流浮力的作用下而上升,从而带动下浮球16也上升,进而堵住第一开孔15,使雨水流入第一出水口12,再进行雨水的储存。优选的,该上浮球14大于该下浮球16。上浮球14的体积更大,使上浮球14的浮力更大,可带动下浮球16向上移动,从而堵住第一开孔15,实现雨水的分流。优选的,该弃流井3内设有第一过滤网13,该第一过滤网13位于该上浮球14与该第一出水口12之间。第一过滤网13可将雨水中的垃圾挡在过滤网前,待雨停后,随弃流井3中存储的雨水的减少,浮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将过滤产生的垃圾随第一开孔15至弃流口4带出。优选的,如图2所示,该过滤井2包括与该分流井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8以及与该第一进水口11连通的第二出水口9,该过滤井2内设有位于该第二进水口8与该第二出水口9下方的第二分隔板7,该第二分隔板7上开设有第二开孔17,该第二开孔17上卡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获取雨水井内的雨水并进行分流的分流井、用于将由所述分流井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井及用于将由所述过滤井处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的弃流井,所述分流井的第一侧与所述雨水井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二侧与所述过滤井的第一侧以及市政管道连通,所述过滤井的第二侧与所述弃流井的第一侧连通,所述弃流井的第二侧与所述雨水模块蓄水池以及所述市政管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获取雨水井内的雨水并进行分流的分流井、用于将由所述分流井处获取的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井及用于将由所述过滤井处的雨水进行选择性弃流的弃流井,所述分流井的第一侧与所述雨水井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二侧与所述过滤井的第一侧以及市政管道连通,所述过滤井的第二侧与所述弃流井的第一侧连通,所述弃流井的第二侧与所述雨水模块蓄水池以及所述市政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开设有与所述过滤井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雨水模块蓄水池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及设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下方并与所述市政管道连通的弃流口,所述弃流井内设有低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且高于所述弃流口的第一分隔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方和下方的上浮球和下浮球,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直径小于所述上浮球和所述下浮球直径的第一开孔,所述上浮球上连接有一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连接至所述下浮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球大于所述下浮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上浮球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截污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井包括与所述分流井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滤井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下方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上卡设有过滤篮,所述过滤篮上与所述过滤井的井盖之间连接有拉绳。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阳房晓宇李赟路杨帆朱建其曹刘明徐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