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46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将煤渣收集装置布置于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内,煤渣收集装置由滤布和转动装置等部件组成,滤布布置于地沟的内侧上部,滤布沿水流方向,由转动装置提供动力向前滑动。当含煤废水由地沟收集至煤水沉淀池时,废水经过滤布进入地沟,并沿地沟流动至原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可降至10NTU以下,后续可直接采用过滤设备即可处理达标回用;废水中99%的煤渣收集在滤布上,滤布随转轴向前移动,煤渣被直接收集至指定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新工艺,而且解决了原煤渣汇集至煤水沉淀池需定期清理沉淀池底部煤渣等问题,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定期清理水池即可收集煤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含煤废水为火力发电厂的一类常规废水,浊度高,颜色深,根据环保政策,此类废水需处理后回用。含煤废水多为煤场地面及皮带冲洗而来废水,废水中煤渣含量高,目前常规处理工艺为三级沉淀+过滤器,通过自然沉淀,煤渣沉集在沉淀池底,需定期清理,清理费用高,且费时费力,同时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在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内安装“凹”字形滤布,左右两侧滤布固定,底部滤布移动,当含煤废水从此装置上流过时,废水滤过至地沟,煤渣截留在滤滤布上,实现水与煤渣分离。解决了原煤渣汇集至煤水沉淀池,需定期清理沉淀池底部煤渣等问题,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定期清理水池,即可收集煤渣。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煤渣收集装置布置于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内,所述煤渣收集装置由滤布和转动装置等部件组成,所述滤布布置于地沟的内侧上部,且滤布布置成“凹”形结构,所述转动装置布置在地沟的中部。具体的,所述滤布挂壁式布置于地沟的左右两侧,同时,所述滤布还布置在转动装置上,由转动装置提供动力向前滑动。更具体的,地沟左右两侧的滤布固定安装,且分布在转动装置的上方。转动装置上的滤布安装在转轴上,可沿水流方向向前滑动,转轴上滤布的安装高度可设置距离地沟的顶端10-20cm。当含煤废水由地沟收集至煤水沉淀池时,废水经过滤布进入地沟,并沿地沟流动至原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可降至10NTU以下,后续可直接采用过滤设备即可处理达标回用;废水中99%的煤渣收集在滤布上,滤布随转轴向前移动,煤渣被直接收集至指定区域。本专利技术不但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新工艺,而且解决了原煤渣汇集至煤水沉淀池需定期清理沉淀池底部煤渣等问题,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定期清理水池即可收集煤渣。进一步的,煤渣收集装置由滤布、转动装置等部件组成,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进一步的,当含煤废水经过煤渣收集装置流动时,废水经过滤布漏至地沟的底部,并沿地沟汇集至原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可降至10NTU下;99%煤渣截留在滤布上,装置底部的滤布向前滑动,将煤渣带至指定区域。经过本专利技术处理后的含煤废水浊度降至10NTU以下,可代替原三级沉淀池工艺,直接采用过滤设备,可将含煤废水处理至达标。本专利技术不但提供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工艺,而且提供了一种煤渣收集方法。新工艺可代替原三级沉淀池工艺,减少了含煤废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新工艺在含煤废水进入收集池前,已实现废水与煤渣分离,无需进行沉淀池定期清理煤渣等工作,节省了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煤渣收集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无人值守,操作及维护量少,冲洗煤场时,可开启此装置,解决了原定期清理水池工作带来的相关问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线路较长的地沟处理含煤废水,节约了占地面积。2、本专利技术在含煤废水进入沉淀池前,实现了废水与煤渣分离,方便了煤渣的收集,减少甚至消除了沉淀池底部煤渣定期清理工作。3、本专利技术处理后含煤废水后续可直接采用过滤器,即可将含煤废水处理达标回用。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运行及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煤渣收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煤渣收集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原含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新含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图中:地沟1、滤布2、转动装置3、转轴4、截留的煤渣5、过滤后的废水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2、4,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将煤渣收集装置布置于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1内,煤渣收集装置由滤布2和转动装置3等部件组成,滤布2布置于地沟1的内侧上部,且滤布2布置成“凹”形结构,转动装置3布置在地沟1的中部。具体的,滤布2挂壁式布置于地沟1的左右两侧,同时,滤布2还布置在转动装置3上,由转动装置3提供动力向前滑动。更具体的,地沟1左右两侧的滤布2固定安装,且分布在转动装置3的上方。转动装置3上的滤布2安装在转轴4上,可沿水流方向向前滑动,转轴4上滤布2的安装高度可设置距离地沟1的顶端10-20cm。当含煤废水由地沟1收集至煤水沉淀池时,废水经过滤布2进入地沟1,并沿地沟1流动至原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可降至10NTU以下,后续可直接采用过滤设备即可处理达标回用;废水中99%的煤渣收集在滤布2上,滤布2随转轴4向前移动,煤渣被直接收集至指定区域。工艺流程如下:1、当冲洗煤场地面及皮带需收集地面含煤废水时,启动转动装置3带动滤布2滑动,处理含煤废水,转动装置3上滤布2上分布截留的煤渣5,地沟1的底部收集过滤后的废水6。2、滤布2前端等待有小车,滤布2上的煤渣直接倒至小车中,小车直接拉进煤场,方便、快捷。3、地沟1的底部收集的过滤后的废水6汇集至收集池,废水浊度已降至10NTU以下,当收集池内液位较高时,启动废水提升泵及过滤器,处理收集池内废水。当收集池内废水液位较低时,关闭废水提升泵及过滤器。4、当煤场地面及皮带冲洗结束后,停止转动装置3,节省能耗。实施例2。福建某火力发电厂,机组容量为2台660MW,受环保政策影响,含煤废水需处理后回用。含煤废水处理采用三级沉淀池工艺,沉淀池1个月清理一次,三级沉淀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出水水质不合格且反洗频率高。于2018年年底经过本专利技术改造后,过滤器出水水质合格,过滤器反洗频率由原来的1天反洗一次变为一个星期反洗一次,沉淀池由1个月清理一次降为1年清理一次,节约费用约为20万元。实施例3。山东某火力发电厂,机组容量为2台145MW及2台330MW,根据环评报告,含煤废水需处理后回用。含煤废水处理采用三级沉淀池工艺,沉淀池20天清理一次,三级沉淀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出水水质不合格且反洗频率高。于2019年年初经过本专利技术改造后,过滤器出水水质合格,过滤器反洗频率降低,沉淀池从改造后至今,无一次清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煤渣收集装置布置于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1)内,所述煤渣收集装置包括滤布(2)和转动装置(3),所述滤布(2)布置于地沟(1)的内侧上部,且滤布(2)布置成“凹”形结构,所述转动装置(3)布置在地沟(1)的中部;所述滤布(2)挂壁式布置于地沟(1)的左右两侧,同时,所述滤布(2)还布置在转动装置(3)上,由转动装置(3)提供动力向前滑动;地沟(1)左右两侧的滤布(2)固定安装,且分布在转动装置(3)的上方;转动装置(3)上的滤布(2)安装在转轴(4)上,沿水流方向向前滑动,转轴(4)上滤布(2)的安装高度距离地沟(1)的顶端10-20cm;/n当含煤废水由地沟(1)收集至煤水沉淀池时,废水经过滤布(2)漏至地沟(1)的底部,并沿地沟(1)流动至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降至10NTU以下,后续直接采用过滤设备处理达标回用;废水中99%的煤渣收集在滤布(2)上,滤布(2)随转轴(4)向前移动,煤渣被直接收集至指定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厂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煤渣收集装置布置于收集含煤废水的地沟(1)内,所述煤渣收集装置包括滤布(2)和转动装置(3),所述滤布(2)布置于地沟(1)的内侧上部,且滤布(2)布置成“凹”形结构,所述转动装置(3)布置在地沟(1)的中部;所述滤布(2)挂壁式布置于地沟(1)的左右两侧,同时,所述滤布(2)还布置在转动装置(3)上,由转动装置(3)提供动力向前滑动;地沟(1)左右两侧的滤布(2)固定安装,且分布在转动装置(3)的上方;转动装置(3)上的滤布(2)安装在转轴(4)上,沿水流方向向前滑动,转轴(4)上滤布(2)的安装高度距离地沟(1)的顶端10-20cm;
当含煤废水由地沟(1)收集至煤水沉淀池时,废水经过滤布(2)漏至地沟(1)的底部,并沿地沟(1)流动至收集池,此时废水浊度降至10NTU以下,后续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江王诗琴兰永龙衡世权唐国瑞于卫卫徐展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