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7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包括固定机构和锁紧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上的固定支架、设在固定支架上的U型凹槽、以及设在电池箱上的固定棒,固定棒可与U型凹槽可拆卸连接;锁紧机构包括设在固定支架上的连接部、以及设在电池箱上并可在电池箱上移动的移动杆,移动杆具有与连接部连接的锁紧位置、以及远离连接部的开锁位置;其中,移动杆位于锁紧位置时,电池箱通过移动杆与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池箱和固定支架的快速分离固定,使电池箱与电动汽车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了对电池箱的车下充电,进而提高了电池箱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箱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的推广,纯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为电动汽车提供主要能量来源的电池箱,为了保证车辆的续航里程,电池箱的充换电方式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效率及安全性能。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箱充电基本上是直接使用充电枪插在电动车车身的充电座上直接进行充电,或者是在专用的换电站进行更换电池,其成本投入非常大,并且充换电的时间、效率直接影响用户对车辆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使电池箱与电动汽车的可拆卸连接,实现对从电动车身取下的电池箱的充电,进而避免了将充电枪插在电动车车身的充电座上对电池箱直接充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包括:固定机构,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上的固定支架、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U型凹槽、以及设在电池箱上的固定棒,所述固定棒可与所述U型凹槽可拆卸连接;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连接部、以及设在所述电池箱上并可在所述电池箱上移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紧位置、以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开锁位置;其中,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电池箱通过所述移动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座,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所述U型凹槽;插接头,设在所述支撑座上,在所述电池箱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后,所述插接头可与所述电池箱上的充电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杆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座,设在所述电池箱上;第二限位座,设在所述电池箱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座同轴设置,所述移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且所述移动杆可在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内轴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连接部为位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连接口,在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凸起可与所述连接口接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上设有与所述电池箱选择性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在所述凸起与所述连接口接触连接后与所述电池箱连接,使所述移动杆固定在所述电池箱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还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杆在所述电池箱上轴向旋转,以使所述凸起与所述连接口接触或远离。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移动杆远离所述凸起一端的转杆,所述转杆可带动所述移动杆在所述电池箱上轴向旋转。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通过将固定支架设在电动汽车上、以及将电池箱上的固定棒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U型凹槽上,和通过锁紧机构将电池箱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实现了电池箱和固定支架的快速分离固定,使电池箱与电动汽车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了对电池箱的车下充电,进而提高了电池箱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池箱换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池箱换电结构和电池箱连接之后的示意图。图中:1-固定支架,101-U型凹槽,102-支撑板,103-支撑座,104-插接头,2-电池箱,201-固定棒;3-锁紧机构,301-移动杆,302-凸起,303-连接口,304-固定杆;4-限位机构,401-第一限位座,402-第二限位座。具体实施方式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参见图1至3,包括固定机构和锁紧机构3,固定机构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上的固定支架1、设在固定支架1上的U型凹槽101、以及设在电池箱2上的固定棒201,固定棒201可与U型凹槽101可拆卸连接;锁紧机构3包括设在固定支架1上的连接部、以及设在电池箱2上并可在电池箱2上移动的移动杆301,移动杆301具有与连接部连接的锁紧位置、以及远离连接部的开锁位置;其中,移动杆301位于锁紧位置时,电池箱2通过移动杆301与连接部连接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通过将固定支架1设在电动汽车上、以及将电池箱2上的固定棒201放置在固定支架1上的U型凹槽101上,和通过锁紧机构3将电池箱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实现了电池箱2和固定支架1的快速分离固定,使电池箱2与电动汽车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了对电池箱2的车下充电,进而提高了电池箱2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固定支架1包括支撑板102、支撑座103和插接头104,支撑座103设在支撑板102的两侧,支撑座103的顶部设有U型凹槽101;插接头104设在支撑座103上,在电池箱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后,插接头104可与电池箱2上的充电口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电池箱2向上托起,将电池箱2上的固定棒201放置在U型凹槽101上,使电池箱2的固定棒201插接在U型凹槽101上,进而使电池箱2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再将插接头104与电池箱2上的充电口连接,即可实现对电池箱2的充电。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电池箱2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杆301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4,限位机构4包括第一限位座401和第二限位座402,第一限位座401设在电池箱2上;第二限位座402设在电池箱2上并与第一限位座401同轴设置,移动杆301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座401和第二限位座402,且移动杆301可在第一限位座401和第二限位座402内轴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杆301在第一限位座401和第二限位座402内轴向移动,使移动杆301移动至锁紧位置和开锁位置,进而实现移动杆301将电池箱2与固定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机构,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上的固定支架(1)、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U型凹槽(101)、以及设在电池箱(2)上的固定棒(201),所述固定棒(201)可与所述U型凹槽(101)可拆卸连接;/n锁紧机构(3),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连接部、以及设在所述电池箱(2)上并可在所述电池箱(2)上移动的移动杆(301),所述移动杆(301)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紧位置、以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开锁位置;其中,所述移动杆(301)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电池箱(2)通过所述移动杆(301)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换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包括设在电动汽车上的固定支架(1)、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U型凹槽(101)、以及设在电池箱(2)上的固定棒(201),所述固定棒(201)可与所述U型凹槽(101)可拆卸连接;
锁紧机构(3),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连接部、以及设在所述电池箱(2)上并可在所述电池箱(2)上移动的移动杆(301),所述移动杆(301)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紧位置、以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开锁位置;其中,所述移动杆(301)位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电池箱(2)通过所述移动杆(301)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换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
支撑板(102);
支撑座(103),设在所述支撑板(102)的两侧,所述支撑座(103)的顶部设有所述U型凹槽(101);
插接头(104),设在所述支撑座(103)上,在所述电池箱(2)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后,所述插接头(104)可与所述电池箱(2)上的充电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换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2)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杆(301)移动范围的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
第一限位座(401),设在所述电池箱(2)上;
第二限位座(402),设在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绿巨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