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6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以及车辆,该车身结构包括地板纵梁、车身横梁以及电池包安装件,电池包安装件安装在地板纵梁上,车身横梁与电池包安装件和地板纵梁搭接,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向下凸起的凸部且凸部与地板纵梁之间构成空腔,凸部上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凸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地板纵梁上安装电池包安装件,并且在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第一安装孔,从而使得电池包可以安装在车身结构上,以允许将的燃油车改造为纯电动车。此外,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有凸部,凸部与地板纵梁之间构成空腔,空腔的结构强度更高,使凸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将电池包固定地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各大车辆生产厂家的重中之重。目前,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开发成本,车辆生产厂家考虑将已量产的燃油车改为电动车,但现有燃油车的车身结构的设计中,因为没有对承重载荷的专项需求,也没有专门的悬挂固定装置,所以不能在车身结构下方直接加挂电池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以及车辆,该车身结构能够在车身结构上加挂电池包,将已量产的燃油车改造为电动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地板纵梁、车身横梁以及电池包安装件,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安装在所述地板纵梁上,所述车身横梁与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和地板纵梁搭接,所述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向下凸起的凸部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地板纵梁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凸部上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凸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的螺母。可选地,所述凸部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盒装结构,且包括凸部底壁和形成在凸部底壁四周的凸部侧壁,所述凸部底壁、所述凸部侧壁以及所述地板纵梁共同限定出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凸部底壁上。可选地,所述地板纵梁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梁侧壁和形成在两个所述纵梁侧壁之间的纵梁底壁,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件侧壁、位于两个所述安装件侧壁之间的所述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凸部侧壁远离所述凸部底壁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所述安装件侧壁与所述纵梁侧壁贴合,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纵梁底壁贴合。可选地,所述车身横梁包括横梁本体、连接在所述横梁本体与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和车身横梁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件侧壁和形成在两个所述连接件侧壁之间的连接件底壁,所述连接件侧壁靠近所述地板纵梁的一端向外翻折以形成侧壁翻边,所述侧壁翻边搭接在所述纵梁侧壁上,所述连接件底壁靠近所述地板纵梁的一端朝向所述纵梁底壁延伸以形成底壁搭接边,所述底壁搭接边搭接在所述纵梁底壁、所述凸部以及所述连接壁上,所述底壁搭接边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可选地,所述底壁搭接边包括向下凸起并朝向背离所述横梁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形成在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凸部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第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凸部上,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搭接在所述纵梁底壁和所述连接壁上。可选地,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地板纵梁内部的加强板,所述电池包安装件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加强板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可选地,所述地板纵梁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梁侧壁和形成在两个所述纵梁侧壁之间的纵梁底壁,所述加强板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加强板侧壁和形成在两个所述加强板侧壁之间的加强板底壁,所述加强板底壁与所述纵梁底壁贴合,所述加强板侧壁与所述纵梁侧壁贴合。可选地,所述地板纵梁为位于后地板面板下方的后地板纵梁,所述车身横梁为位于所述后地板面板下方的后地板横梁。可选地,所述地板纵梁包括左地板纵梁和右地板纵梁,所述左地板纵梁和右地板纵梁上均安装有所述电池包安装件,所述车身横梁在所述左地板纵梁和右地板纵梁之间延伸,且所述车身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左地板纵梁和安装在所述左地板纵梁上的电池包安装件搭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地板纵梁和安装在所述右地板纵梁上的电池包安装件搭接。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地板纵梁上安装电池包安装件,并且在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第一安装孔,从而使得电池包可以安装在车身结构上,以允许将已量产的燃油车改造为纯电动车。此外,电池包安装件上形成有凸部,凸部与地板纵梁之间构成空腔,空腔的结构强度更高,使得凸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将电池包固定地更加稳固。并且,通过在地板纵梁上增设电池包安装件来安装电池包,一方面,无需在地板纵梁或车身横梁上开设用于固定电池包的安装孔,因此,不会破坏车身横梁、地板纵梁的原本结构,对汽油车的改动量小,另一方面,当电池包在固定中出现问题时,无需对地板纵梁、车身横梁等结构进行调整,只需要对电池包安装件进行修整、设计,便于维修人员维修,同时,电池包安装件可以选择安装在地板纵梁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对电池包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在对电池包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螺栓穿设在电池包的支撑架上,并与凸部内的螺母进行螺纹连接。也就是说,加工人员可以直接从地板纵梁及车身横梁的外侧旋拧螺栓,实现螺栓与螺母的紧固,不需要在装配时再将螺母旋拧到螺栓上,更加便于对电池包的安装和拆卸。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结构的局部仰视示意图,示出了车身横梁、地板纵梁、电池包安装件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电池包安装件与连接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电池包安装件与连接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螺母;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电池包安装件与连接件配合的仰视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电池包安装件、地板纵梁、连接件以及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附图标记说明10地板纵梁;11车身横梁;110横梁本体;111连接件;1110连接件侧壁;1111连接件底壁;1112侧壁翻边;1113底壁搭接边;1114第二安装孔;1115第一部分;1116第二部分;12电池包安装件;121凸部;122第一安装孔;123安装件侧壁;124连接壁;125螺母;1210凸部底壁;1211凸部侧壁;13加强板;130加强板侧壁;131加强板底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前、后、上、下”通常是以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在附图1和图2中,X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后”,反之为“前”;Y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右”,反之为“左”;Z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下”反之为“上”。“内、外”是指相应结构或部件轮廓的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纵梁(10)、车身横梁(11)以及电池包安装件(12),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安装在所述地板纵梁(10)上,所述车身横梁(11)与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和地板纵梁(10)搭接,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上形成向下凸起的凸部(121)且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地板纵梁(10)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凸部(121)上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122),所述凸部(12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2)同轴的螺母(1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纵梁(10)、车身横梁(11)以及电池包安装件(12),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安装在所述地板纵梁(10)上,所述车身横梁(11)与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和地板纵梁(10)搭接,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上形成向下凸起的凸部(121)且所述凸部(121)与所述地板纵梁(10)之间构成空腔,所述凸部(121)上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安装孔(122),所述凸部(12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2)同轴的螺母(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121)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盒装结构,且包括凸部底壁(1210)和形成在凸部底壁(1210)四周的凸部侧壁(1211),所述凸部底壁(1210)、所述凸部侧壁(1211)以及所述地板纵梁(10)共同限定出所述空腔,所述第一安装孔(122)形成在所述凸部底壁(12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纵梁(10)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梁侧壁和形成在两个所述纵梁侧壁之间的纵梁底壁,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件侧壁(123)、位于两个所述安装件侧壁(123)之间的所述凸部(121)、以及形成在所述凸部侧壁(1211)远离所述凸部底壁(121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侧壁(123)之间的连接壁(124),所述安装件侧壁(123)与所述纵梁侧壁贴合,所述连接壁(124)与所述纵梁底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梁(11)包括横梁本体(110)、连接在所述横梁本体(110)与所述电池包安装件(12)和车身横梁(11)之间的连接件(111),所述连接件(111)形成为开口向上的槽状结构,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件侧壁(1110)和形成在两个所述连接件侧壁(1110)之间的连接件底壁(1111),所述连接件侧壁(1110)靠近所述地板纵梁(10)的一端向外翻折以形成侧壁翻边(1112),所述侧壁翻边(1112)搭接在所述纵梁侧壁上,所述连接件底壁(1111)靠近所述地板纵梁(10)的一端朝向所述纵梁底壁延伸以形成底壁搭接边(1113),所述底壁搭接边(1113)搭接在所述纵梁底壁、所述凸部(121)以及所述连接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军韩璐张宇张慧卿王杨宋佳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