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60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包括转鼓、小端盖、螺旋叶片转轴,转鼓横向水平放置,小端盖是台阶圆柱体,小端盖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轴孔,小端盖固定安装在转鼓的右侧,且小端盖与转鼓同轴,小端盖用于完全封闭转鼓的右端,螺旋叶片转轴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转轴位于转鼓的内部,且转轴与转鼓同轴,螺旋叶片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外壁上,转轴是空心圆柱体,转轴的内部的右侧由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限位环、第一油封、第一轴承、第一隔圈、第二轴承、第二油封和第二隔圈,小端盖的左端延伸至且限位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使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比传统的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小、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三相分离机的
,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三相分离机是利用离心力使混合液(含有固形物)进行分离和沉淀的一种专用仪器。其原理是转鼓与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若需要将液相中的多种物质分离出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过滤或加化学试剂的方法分离。分离机可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11088285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相分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部设有转鼓和螺旋刮刀,所述转鼓传动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螺旋刮刀传动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的外侧设有侧壁,所述螺旋刮刀设置在转鼓和侧壁之间,所述转鼓的一端连接有主管,所述主管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水口,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连接有出油口和出渣口。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转鼓的结构过于复杂,结构不够紧凑,不容易保证密封性和转鼓与转轴的同轴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具有可以使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比传统的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小、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占用转鼓的内部的多余的空间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包括转鼓、小端盖、螺旋叶片转轴;所述转鼓横向水平放置,所述转鼓右端的直径比转鼓的左端的直径小;所述小端盖是台阶圆柱体,所述小端盖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轴孔,所述小端盖固定安装在转鼓的右侧,且小端盖与转鼓同轴,小端盖用于完全封闭转鼓的右端;所述螺旋叶片转轴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转轴位于转鼓的内部,且转轴与转鼓同轴,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外壁上,且螺旋叶片与转轴同轴,所述转轴是空心圆柱体,所述转轴的内部的右侧由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限位环、第一油封、第一轴承、第一隔圈、第二轴承、第二油封和第二隔圈,所述小端盖的左端延伸至转轴的内部,且限位环、第一油封、第一轴承、第一隔圈、第二轴承、第二油封和第二隔圈均套设在小端盖上。进一步的,所述小端盖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输油孔和第二输油孔,所述第一输油孔用于把润滑油输送至第一轴承上,所述第二输油孔用于把润滑油输送至第二轴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使用小端盖密封转鼓的直径小的一端的设置,能够起到使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比传统的三相分离机的转鼓的尺寸小的效果;2.通过小端盖的一端延伸至螺旋叶片转轴内部的设置,能够起到固定螺旋叶片转轴、不占用转鼓的内部的空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的半剖示意图,用于体现小端盖与转鼓直径小的一端和螺旋叶片转轴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小端盖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用于体现限位环、第一油封、第一轴承、第一隔圈、第二轴承、第二油封、第二隔圈与螺旋叶片转轴和小端盖的位置关系。图中,1、转鼓;2、小端盖;3、螺旋叶片转轴;30、转轴;31、螺旋叶片;4、限位环;5、第一油封;6、第一轴承;7、第一隔圈;8、第二轴承;9、第二油封;10、第二隔圈;11、轴孔;12、第一输油孔;13、第二输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包括转鼓1、小端盖2、螺旋叶片转轴3;转鼓1横向水平放置,转鼓1右端的直径比转鼓1的左端的直径小;小端盖2是台阶圆柱体,小端盖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轴孔11,小端盖2固定安装在转鼓1的右侧,且小端盖2与转鼓1同轴,小端盖2用于完全封闭转鼓1的右端;螺旋叶片转轴3包括转轴30和螺旋叶片31,螺旋叶片转轴3位于转鼓1的内部,且转轴30与转鼓1同轴,螺旋叶片31固定连接在转轴30的外壁上,且螺旋叶片31与转轴30同轴,转轴30是空心圆柱体,转轴30的内部的右侧由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限位环4、第一油封5、第一轴承6、第一隔圈7、第二轴承8、第二油封9和第二隔圈10,小端盖2的左端延伸至转轴30的内部,且限位环4、第一油封5、第一轴承6、第一隔圈7、第二轴承8、第二油封9和第二隔圈10均套设在小端盖2上。进一步的,小端盖2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输油孔12和第二输油孔13,第一输油孔12用于把润滑油输送至第一轴承6上,第二输油孔13用于把润滑油输送至第二轴承8上。如图1所示,小端盖2位于转鼓1的右端面左侧的第一个台阶圆柱的直径比转鼓1的右端的内径大,比转鼓1的右端的外径小,转鼓1的内壁在与之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面与小端盖2位于转鼓1的右端面左侧的第一个台阶圆柱的外表面过渡配合,小端盖2位于转鼓1的右端面左侧的第一个台阶圆柱的外表面起到保证转鼓1与小端盖2的同轴度的作用。如图3所示,第一油封5、小端盖2的外表面、转轴30的内壁和第一隔圈7在转轴30的内部形成了第一个密封的空间,第一输油孔12与第一个密封的空间连通,第一轴承6位于第一个密封的空间中,当第一个密封的空间内充满润滑油的时候,润滑油就会对第一轴承6起到润滑作用,第二油封9、小端盖2的外表面、转轴30的内壁和第二隔圈10在转轴30的内部形成了第二个密封的空间,第二输油孔13与第二个密封的空间连通,第二轴承8位于第二个密封的空间中,当第二个密封的空间内充满润滑油的时候,润滑油就会对第二轴承8起到润滑作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1)、小端盖(2)、螺旋叶片转轴(3);/n所述转鼓(1)横向水平放置,所述转鼓(1)右端的直径比转鼓(1)的左端的直径小;/n所述小端盖(2)是台阶圆柱体,所述小端盖(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轴孔(11),所述小端盖(2)固定安装在转鼓(1)的右侧,且小端盖(2)与转鼓(1)同轴,小端盖(2)用于完全封闭转鼓(1)的右端;/n所述螺旋叶片转轴(3)包括转轴(30)和螺旋叶片(31),所述螺旋叶片转轴(3)位于转鼓(1)的内部,且转轴(30)与转鼓(1)同轴,所述螺旋叶片(31)固定连接在转轴(30)的外壁上,且螺旋叶片(31)与转轴(30)同轴,所述转轴(30)是空心圆柱体,所述转轴(30)的内部的右侧由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限位环(4)、第一油封(5)、第一轴承(6)、第一隔圈(7)、第二轴承(8)、第二油封(9)和第二隔圈(10),所述小端盖(2)的左端延伸至转轴(30)的内部,且限位环(4)、第一油封(5)、第一轴承(6)、第一隔圈(7)、第二轴承(8)、第二油封(9)和第二隔圈(10)均套设在小端盖(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分离机螺旋小端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1)、小端盖(2)、螺旋叶片转轴(3);
所述转鼓(1)横向水平放置,所述转鼓(1)右端的直径比转鼓(1)的左端的直径小;
所述小端盖(2)是台阶圆柱体,所述小端盖(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轴孔(11),所述小端盖(2)固定安装在转鼓(1)的右侧,且小端盖(2)与转鼓(1)同轴,小端盖(2)用于完全封闭转鼓(1)的右端;
所述螺旋叶片转轴(3)包括转轴(30)和螺旋叶片(31),所述螺旋叶片转轴(3)位于转鼓(1)的内部,且转轴(30)与转鼓(1)同轴,所述螺旋叶片(31)固定连接在转轴(30)的外壁上,且螺旋叶片(31)与转轴(30)同轴,所述转轴(30)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辉刘松郭斌付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舒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