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43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包括基座、定位机构、箱体、门体、螺杆以及气缸,所述基座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箱体,所述滑槽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门体,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后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定位机构,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螺纹过孔,所述箱体底部的右侧壁上水平安装有前后两个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皆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固定有推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便于固定夹持,同时实现了侧方位挤压针刺试验,从而提高了电池腔体的夹持及试验效率,而且采用定位机构限定门体的关闭位置,确保关闭到位后方可正常操作,从而提高了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试验
,具体是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池的种类型号多种多样,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照明等领域。由于电池属于高密度储能装置,一旦出现意外,轻则影响设备使用,重则可能引起爆炸燃烧,因此在出厂前,需要通过挤压、针刺、碰撞、短路等试验,以检验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进行试验后的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但现有的用于电池腔体的挤压针刺试验机依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常规的挤压和针刺机构多沿竖直或水平方向进行试验,为了对各个面进行检测,需要多次夹持、松开、翻转,操作繁琐、试验效率低;另外,在挤压针刺试验中,电池腔体有可能发生破碎,如果机体舱门关闭不严,可能会有碎屑溅射出来,对操作人员构成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包括基座、定位机构、箱体、门体、螺杆以及气缸,所述基座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箱体,且基座顶端的前侧、箱体顶部的前侧皆水平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门体,且门体的中部皆镶嵌有观察窗,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后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定位机构,且定位机构分别位于基座的顶部、门体的底部并轴向对应,所述箱体底部的左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螺纹过孔,且螺杆的穿过螺纹过孔,所述箱体底部的右侧壁上水平安装有前后两个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皆延伸至箱体的内部并固定有推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沉孔、限位开关、盲孔、弹簧以及钢珠,所述沉孔垂直开设于基座的顶部,且沉孔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盲孔垂直开设于门体底部的一侧,且盲孔的顶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焊接有钢珠,且钢珠的底部延伸至盲孔的下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珠通过弹簧在沉孔、盲孔之间弹性伸缩,当沉孔与盲孔在垂直方向相互重合时,钢珠的底端与限位开关的顶端相互抵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体后侧壁的上下两端皆水平设置有凸缘,且凸缘皆与对应的滑槽相互嵌套并构成滑动连接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的右端位于箱体的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底端与基座的顶端相互接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的左端延伸至箱体的外部并垂直焊接有握柄,且螺杆、握柄之间一体化构成“T”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先将待试验的电池腔体放置在基座上,再通过握柄旋转螺杆,使其关于螺纹过孔转动伸缩,从而推动挡板在基座上左右平移,利用挡板对电池腔体的一侧进行限定,然后通过启动气缸,使得推头向电池腔体处伸长,既可用于固定夹持,也可用于侧方位挤压针刺试验,从而提高了电池腔体的夹持及试验效率;2、在开始试验前,将两个门体沿着滑槽相向滑动、封闭箱体,利用观察窗观察箱体中的试验情况,当门体关闭到位时,沉孔与盲孔轴向重合,此时,钢珠在弹簧的作用下,从盲孔伸入沉孔中并与限位开关的顶端相互抵触,则单片机控制器接收到启动信号方可正常操作,从而提高了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的局部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中定位机构的主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单片机控制器;3、定位机构;301、沉孔;302、限位开关;303、盲孔;304、弹簧;305、钢珠;4、箱体;5、滑槽;6、门体;7、凸缘;8、观察窗;9、螺纹过孔;10、螺杆;11、挡板;12、握柄;13、气缸;14、推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包括基座1、定位机构3、箱体4、门体6、螺杆10以及气缸13,基座1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2,基座1的顶端固定有箱体4,且基座1顶端的前侧、箱体4顶部的前侧皆水平开设有滑槽5,滑槽5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门体6,且门体6的中部皆镶嵌有观察窗8,单片机控制器2的后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定位机构3,且定位机构3分别位于基座1的顶部、门体6的底部并轴向对应,箱体4底部的左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螺纹过孔9,且螺杆10的穿过螺纹过孔9,箱体4底部的右侧壁上水平安装有前后两个气缸13,且气缸13的输出端皆延伸至箱体4的内部并固定有推头14。在图1和图3中:定位机构3包括沉孔301、限位开关302、盲孔303、弹簧304以及钢珠305,沉孔301垂直开设于基座1的顶部,且沉孔301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开关302,盲孔303垂直开设于门体6底部的一侧,且盲孔303的顶部固定有弹簧304,弹簧304的底端焊接有钢珠305,且钢珠305的底部延伸至盲孔303的下方;钢珠305通过弹簧304在沉孔301、盲孔303之间弹性伸缩,当沉孔301与盲孔303在垂直方向相互重合时,钢珠305的底端与限位开关302的顶端相互抵触;门体6后侧壁的上下两端皆水平设置有凸缘7,且凸缘7皆与对应的滑槽5相互嵌套并构成滑动连接结构;在图1和图2中:螺杆10的右端位于箱体4的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挡板11,且挡板11的底端与基座1的顶端相互接触;螺杆10的左端延伸至箱体4的外部并垂直焊接有握柄12,且螺杆10、握柄12之间一体化构成“T”型结构;该单片机控制器2的型号可为SH69P25,该限位开关302的型号可为NL1-C,且限位开关302的输出端皆与单片机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气缸13的型号可为SC160-50,且气缸13的输入端皆与单片机控制器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待试验的电池腔体放置在基座1上,再通过握柄12旋转螺杆10,使其关于螺纹过孔9转动伸缩,又由于螺杆10、挡板11之间为转动连接,则挡板11在基座1上被线性推动,当平移至适当位置后,挡板11与电池腔体的一侧相互接触并构成单向限定,然后通过启动两个气缸13,使得推头14向电池腔体的另一侧伸长,既可用于固定夹持,也可用于侧方位挤压针刺试验,从而提高了电池腔体的夹持及试验效率;而在开始试验前,先推动两个门体6,使其上下两端的凸缘7分别沿着对应的滑槽5相向滑动,直至两个门体6相互贴合、封闭箱体4,则操作人员可利用观察窗8观察箱体4中的试验情况,在此过程中,当门体6关闭到位时,沉孔301与对应的盲孔303轴向重合,此时,钢珠305在弹簧304的作用下,从盲孔303向下伸入沉孔301中并与限位开关302的顶端相互抵触,则单片机控制器2接收到启动信号方可正常操作,从而提高了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包括基座(1)、定位机构(3)、箱体(4)、门体(6)、螺杆(10)以及气缸(1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2),所述基座(1)的顶端固定有箱体(4),且基座(1)顶端的前侧、箱体(4)顶部的前侧皆水平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门体(6),且门体(6)的中部皆镶嵌有观察窗(8),所述单片机控制器(2)的后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定位机构(3),且定位机构(3)分别位于基座(1)的顶部、门体(6)的底部并轴向对应,所述箱体(4)底部的左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螺纹过孔(9),且螺杆(10)的穿过螺纹过孔(9),所述箱体(4)底部的右侧壁上水平安装有前后两个气缸(13),且气缸(13)的输出端皆延伸至箱体(4)的内部并固定有推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包括基座(1)、定位机构(3)、箱体(4)、门体(6)、螺杆(10)以及气缸(1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前侧壁的中心位置处镶嵌有单片机控制器(2),所述基座(1)的顶端固定有箱体(4),且基座(1)顶端的前侧、箱体(4)顶部的前侧皆水平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之间安装有左右两个门体(6),且门体(6)的中部皆镶嵌有观察窗(8),所述单片机控制器(2)的后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定位机构(3),且定位机构(3)分别位于基座(1)的顶部、门体(6)的底部并轴向对应,所述箱体(4)底部的左侧壁上水平开设有螺纹过孔(9),且螺杆(10)的穿过螺纹过孔(9),所述箱体(4)底部的右侧壁上水平安装有前后两个气缸(13),且气缸(13)的输出端皆延伸至箱体(4)的内部并固定有推头(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腔体挤压针刺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沉孔(301)、限位开关(302)、盲孔(303)、弹簧(304)以及钢珠(305),所述沉孔(301)垂直开设于基座(1)的顶部,且沉孔(301)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开关(302),所述盲孔(303)垂直开设于门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涂茗钱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仕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