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及其电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38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及其电路装置;本方法是以软件设定方式变更键盘的键位定义,键位数据储存于存储器中,键位定义数据可转换为对应的键码输出至电脑。本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电脑的键盘接口、存储单元及键盘相连,可在存储单元中读出及写入数据;一存储单元为一可存取式存储器,用以储存所设定的键位定义数据;键盘按键被按压时,控制电路即自存储单元中读取相应键位数据,并将原键码转换为所设定的新键码,再将其输至电脑。(*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及其电路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程序化的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及其电路装置。为因应产业的需要,以及面对第三世界国家以廉价劳力为利的强大市场竞争压力,产业自动化乃成为无可避免的趋势,而电脑在产业自动化的过程中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配合各种产业不同的特性及需求,工业用电脑(IndustrialPersonal Computer)应运而生,该种工业用电脑对制造者,常须配合客户的不同要求而须更改其键盘的键位定义及键数;亦常因其生产或仪器设备的更新或增加而须对其键位做修改,故工业用电脑的键盘键位需要变更的机率极高,但现有的工业电脑却仅能以修改硬件线路的方式来变更键盘键位,此方式对生产者来说,实极为费时费力,尤其工业电脑特有的少量多样性,现有方法可谓极不符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用工业电脑的厂商亦无法自行修改键位定义,而须依赖原供应厂商,此不仅对使用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且供应者亦须为此而疲于奔命,即对供、需双方皆造成极大的不便;再者,工业用电脑因皆是使用于工厂中,或做仪器设备的监控,或做仪器的监控,常须在多人多工的模式下操作电脑,而电脑最基本的输入装置即为键盘,然现有电脑若欲分接多组键盘,只能装置一独立外接的分接装置,其不仅占据空间大,也造成安装的不便。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软件设定方式的键盘键位定义方法,更改键盘键位的定义。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程序化键盘键位定义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除可提供可程序化键盘键位定义外,亦可分接多组键盘共同使用一电脑,而该电路装置是装设于工业用电脑机壳内,故不须使用外接的键盘分接器,不占用额外空间,且可降低购置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软件设定的方式变更键盘的键位定义,键位定义数据储存于存储器中,键盘的相应按键被按下时,相应键位定义数据转换为对应的键码输出至电脑。本专利技术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插接于电脑的键盘接口,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电脑的键盘接口、存储单元及至少一组键盘相连,且可在存储单元中读出及写入数据;一存储单元,连接于控制电路,为一可存取式存储器,用以储存使用者所设定的键位定义数据;所述键盘的按键被按压时,控制电路即自存储单元中读取相应键位定义数据,并将原键码转换为所设定的新键码,再将其输至电脑。所述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采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所述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是以一微处理器为控制中心。所述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更可再分接出一或一组以上的键盘连接器,可供插接多组键盘共同使用一电脑。所述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的键盘,至少有一组为固定内建键盘。所述的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采用轮流询问方式检测各键盘的状态,若有某一键盘的按键被按压,则控制电路即对其它键盘发出忙线讯号,暂时拒绝其它键盘的输入,待该键盘输入完毕后,控制电路即再恢复轮流询问状态。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方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装置的方块图及电路图,其主要是由一控制电路10及一存储单元20所组成,其中存储单元20是可编程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on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EEPROM),且与控制电路10的微处理器11相连,使微处理器11可写入或读出该存储单元20中的,而所有的键盘键位的定义数据即皆储存于此。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10是以一微处理器11为控制中心,微处理器11左侧是以一连接器71形成一电脑键盘接口70,以供连接至工业用电脑主机的键盘输入端上,且可分接出至少一组内建键盘30及多组外接键盘40,50,60,图式为外接两组键盘的实施例,而微处理器11实际上仍有多支空脚可供外接更多组键盘。其详细构造如下,图2中央即以一微处理器11与搭配石英振荡器据以构成控制电路10,而图面左侧为以一存储器21(EPROM或EEPROM)配合一D型触发器组22构成,且与微处理器11间以数据/地址/控制总线相互连接,而微处理器11为以PB2及PB3连接至图面左上方的内建键盘30,即可将微处理器11处理后的数据转送至工业用电脑内,而微处理器11更区分为多数输入接口而分别与图面右上方及图面右下方的电脑键盘接口70及外接键盘40、50连接,而图面右下角的两外接键盘40、50的键盘连接端41、51的内侧更连接有滤波器42、52,以防止EMI干扰,而微处理器11更以PB0及PB1分别形成可供图面右上角的内建键盘30的键盘控制器31连接的键盘数据端(KB-DATA)及键盘时序端(KB-CLK),以微处理器11规划为以不同的输入接口个别与内建键盘30及各个外接键盘40、50连接的状态下,则可藉由微处理器11如前述依序于各输入接口间循环检测是否有数据输入,而据以迅速接收特定键盘的数据,并可对送入的键盘经存储单元20的内部存储器21所对应的键码转换表而转换为所需的键码数据。而此等可连接多数键盘的设计,当可通过存储单元20的设定,使各外接键盘位置设定为可与不同型式的键盘连接,使用时若需连接特定型式的键盘时,仅需选择性连接在可产生所需键码的外部键盘连接端点上即可达成,而不需重新设计。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请参阅图3)是以微处理器11轮流询问(polling)各键盘(包含内建及外接键盘)的使用状态,若微处理器11侦得某一键盘的按键曾被按压,则微处理器11暂时只接受该键盘的输入数据,而对其它键盘发出忙线讯号,暂不接受其输入数据,使用中键盘的输入键码数据为微处理器11接收后,微处理器11即在存储单元20中读取该键盘的键位定义数据,并将该输入键码转换为预设的新键码,再将其送出至电脑的键盘接口即电脑所接受的键码乃经转换过的新键码,待该键盘输入完毕后,微处理器11即再恢复轮流询问状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使用者可通过应用软件来重新定义键位的配置,即可以软件操作的方式使键位改变为不同的键码,如可将A键设定更改为C键,则使用者每按A键,则电脑实际接受者为C;存储单元20中所储存的键位定义数据是藉由一应用软件加以设定,其可配合外接各种不同型式的键盘而独立设定各键盘的键位定义表,微处理器11在接受一键盘的输入时,即会自存储单元20中取出与其对应的键位定义表,以转换成适当的键码送出,藉此方法及装置即可在不须修改任何硬件线路的状况下改变键位的定义,完全解决修改线路的困扰,且又可视需要而分接多组键盘,而不须再使用外接的分接器,各键盘又可拥有独立或共用的键位定义表,实为较佳设计方案,不仅可大幅提高制造者的生产效率,且使用者亦可自行操作更改,可确实掌握时效。权利要求1·一种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软件设定的方式变更键盘的键位定义,键位定义数据储存于存储器中,键盘的相应按键被按下时,相应键位定义数据转换为对应的键码输出至电脑。2·一种键盘键位电路装置,其插接于电脑的键盘接口,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电脑的键盘接口、存储单元及至少一组键盘相连,且可在存储单元中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盘键位定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软件设定的方式变更键盘的键位定义,键位定义数据储存于存储器中,键盘的相应按键被按下时,相应键位定义数据转换为对应的键码输出至电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振
申请(专利权)人:研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