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31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抛丸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抛丸机本体、支架、进料斗以及牵引机构,所述进料斗包括进料框架和进料箱,所述进料框架包括第一连接壁、第一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下方的第一底壁,在第一底壁下方设置容置槽,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对称设置卡槽,所述进料箱包括与第二连接壁、对称设置于第二连接壁两侧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位于所述进料箱底部的第二底壁,在所述进料箱第二底壁下方设置插板,在所述第二连接壁上对称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楔形滑块和弹簧,在所述楔形滑块两侧设置拉动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上料后将进料箱取下进行清理,并可实现多个进料箱连续上料,提高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抛丸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抛丸处理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抛丸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吊挂式抛丸机等。现有技术中,滚筒式抛丸机的进料一般都需要将待加工零件抬起并倒入到所述滚筒式抛丸机的进料口中,不仅人工操作强度大,而且上料效率低。申请号为201821848042.0,专利名称为“一种抛丸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技术专利中公开的进料装置虽然是自动上料,解决了人工操作强度大的问题,但其公布装置中的进料斗为一体式,在上料后料斗中容易残留废渣,不易清理,且不能实现连续上料,上料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抛丸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机本体、与所述抛丸机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架、位于抛丸机本体进料口一侧的进料斗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通过牵引绳将所述进料斗牵引至所述进料口上方的牵引机构,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包括进料框架和位于所述进料框架内且与所述进料框架相适应的进料箱,所述进料框架包括靠近所述抛丸机本体的第一连接壁、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两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壁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下方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设置的第一底壁,在所述第一底壁下方设置容置槽,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对称设置卡槽,所述进料箱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壁相适应的第二连接壁、对称设置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机本体、与所述抛丸机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架、位于抛丸机本体进料口一侧的进料斗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通过牵引绳将所述进料斗牵引至所述进料口上方的牵引机构,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包括进料框架和位于所述进料框架内且与所述进料框架相适应的进料箱,所述进料框架包括靠近所述抛丸机本体的第一连接壁、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两侧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壁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下方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设置的第一底壁,在所述第一底壁下方设置容置槽,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上对称设置卡槽,所述进料箱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壁相适应的第二连接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汉建克平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盛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