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电机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0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发光电机轮,包括轮轴、轮胎以及边盖,所述轮轴固定有定子,定子外设有磁钢片,还包括发光体,设置在轮胎与转子之间,所述轮胎可透光;正负极动导件,固定在边盖上,通过导线连接发光体;正负极静导件,固定在定子一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负极,并与所述定子相绝缘设置;所述正负极动导件与正负极静导件相抵接,使得通过所述车辆电源为发光体供电;固定架,设置在边盖上,用于将正负极动导件与发光体之间的导线固定在边盖上来对发光体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轮中设置固定架,来将用于为发光体供电的导线与定子绕组区分开来,并将其固定在边盖上,防止其导线与定子绕组相接触导电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电机轮
本技术属于滑板车
,特指一种发光电机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滑板车中,电机轮是指将滑板车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装置都一起整合到轮毂内的车轮,一般包括车轮主体、转子、定子以及磁钢,其得以将电动滑板车的机械部分大为简化。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为美观炫酷的滑板车,会在车轮中增加发光设备,从而增加车辆美感。如中国技术201610622711.1公开了一种带发光体的轮毂电机。现有大多数发光车轮都采用内部电源供电,其供电电压有限,导致车轮的发光效果不理想,故先存在通过引入滑板车内部电源进行供电的方法;但对于电机轮来说,电机轮整体结构相比普通的车轮更为复杂,如何良好的引入发光线路,不影响电机轮的正常使用,且便于制造者安装,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制造且具有较好发光效果的发光电机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光电机轮,包括轮轴、轮胎以及边盖,所述轮轴固定有定子,定子外设有磁钢片,磁钢片外设有转子,转子外设有所述轮胎,通过转子转动来带动轮胎转动;所述轮胎两侧设有所述边盖,边盖转动设置在轮轴两端,还包括发光体,设置在轮胎与转子之间,所述轮胎可透光;正负极动导件,固定在边盖上,通过导线连接发光体;正负极静导件,固定在定子一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负极,并与所述定子相绝缘设置;所述正负极动导件与正负极静导件相抵接;固定架,设置在边盖上,用于将正负极动导件与发光体之间的导线固定在边盖上来对发光体进行供电。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上开设有环槽,于环槽内设有所述发光体;所述环槽一侧的转子上设有连通边盖的导通槽,用于供所述导线引入所述环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在边盖上的上支架和固定在所述转子上的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相接触连通;所述上支架通过导线连接正负极动导件,并使所述导线铺设在所述边盖上,所述下支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发光体,并使得所述导线位于导通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有拨片,所述拨片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或下支架,另一端抵接在下支架或上支架上,通过所述拨片来导通上支架与下支架。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或/和下支架上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上支架或/和下支架的安装孔,以及用于供导线穿过的正负极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轮轴的一端上设有供导线从外部连入的进口,在轮轴位于车轮内的轴身上设有供导线连出的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线槽。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外圈的铁芯绕组以及内圈的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轮轴;所述线槽与正负极静导件分别位于定子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缺口,供从线槽连入的导线穿过所述缺口来连接正负极静导件。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静导件包括固定在连接部上的PCB板,PCB板与定子之间还设有绝缘板。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上还设有一塑胶卡扣,所述定子的连接部上开设至少一组扣槽,所述塑胶卡扣的两端穿过所述PCB板连入所述扣槽,来将所述PCB板固定在定子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轮胎两侧的底部上设有下沉的齿面一,所述边盖上设有与所述齿面一相对应的凸起的齿面二;所述齿面二抵接所述齿面一,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边盖和转子;所述边盖与轮轴之间还设有轴承件。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外部电源为电机轮中的发光体进行供电,一般情况下,车辆内部的电源相比于电池供电,其具有更大的电压,更大的电压可以让发光体获得更好的发光效果。2.本技术通过在车轮中设置固定架,来将用于为发光体供电的导线与定子绕组区分开来,并将其固定在边盖上,防止其导线与定子绕组相接触导电造成损坏。3.本技术的固定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下支架相接触导通且上下支架分别连接正负极动导件和发光体,从而在安装的时候,制造者在安装好内部的轮毂电机以及转子上的发光体后,直接安装边盖使得上下支架相接触导通,来实现内部发光电路的连接;相比于在车轮内部铺设导线来形成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的连接方式更为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发光车轮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发光车轮边盖的示意图;图4是发光车轮内部剖视图;图5是发光车轮转子处的示意图;图6是转子侧面的示意图;图7是定子处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1、轮轴;11、进口;12、出口;13、线槽;2、轮胎;21、齿面一;3、边盖;31、齿面二;32、轴承件;4、定子;41、铁芯绕组;42、连接部;43、缺口;5、磁钢片;6、转子;61、环槽;62、导通槽;7、正负极动导件;8、正负极静导件;81、PCB板;811、塑胶卡扣;812、扣槽;82、绝缘板;9、固定架;91、上支架;92、下支架;93、拨片;94、安装孔;95、正负极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发光电机轮,包括轮轴1、轮胎2以及边盖3,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中的发光车轮为动力轮,动力轮中设有轮毂电机,包括定子4、转子6和磁钢片5;所述轮轴1固定有所述定子4,定子4外设有所述磁钢片5,磁钢片5外设有所述转子6,转子6外设有所述轮胎2;转子6通过连接结构与轮胎2相固定,在轮毂电机得点以后,转子6转动来带动所述轮胎2转动;所述轮胎2两侧设有所述边盖3,边盖3转动设置在轮轴1两端,边盖3用于封闭内部的转子6、定子4以及磁钢片5,起到保护作用。还包括,发光体,设置在轮胎2与转子6之间,所述轮胎2可透光;所述轮胎2可以采用透明的TPU胎体,从而实现其透光功能。正负极动导件7,固定在边盖3上,通过导线连接发光体;正负极静导件8,固定在定子4一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负极,并与所述定子4相绝缘设置;所述正负极动导件7与正负极静导件8相抵接,使得通过所述车辆电源为发光体供电;固定架9,设置在边盖3上,用于将正负极动导件7与发光体之间的导线固定在边盖3上来对发光体进行供电。本技术通过外部电源为电机轮中的发光体进行供电,一般情况下,车辆内部的电源相比于电池供电,其具有更大的电压,更大的电压可以让发光体获得更好的发光效果。同时通过在车轮中设置固定架9,来将用于为发光体供电的导线与定子4绕组区分开来,并将其固定在边盖3上,防止其导线与定子4绕组相接触导电造成损坏。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转子6上开设有环槽61,于环槽61内设有所述发光体;所述环槽61一侧的转子6上设有连通边盖3的导通槽62,用于供所述导线引入所述环槽61。所述转子6略宽于所述定子4,在于定子4相连接的时候,会在定子4的一侧形成一放置空间,此时所述转子6则相当于传统车轮中的轮辋。所述环槽61是指开设在转子6表面,并沿并转子6表面绕一圈设置成的环槽61,在环槽61内可设有PCB板81,PCB板81上设有用于发光的灯珠,即所述发光体;所述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电机轮,包括轮轴(1)、轮胎(2)以及边盖(3),所述轮轴(1)固定有定子(4),定子(4)外设有磁钢片(5),磁钢片(5)外设有转子(6),转子(6)外设有所述轮胎(2),通过转子(6)转动来带动轮胎(2)转动;所述轮胎(2)两侧设有所述边盖(3),边盖(3)转动设置在轮轴(1)两端,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发光体,设置在轮胎(2)与转子(6)之间,所述轮胎(2)可透光;/n正负极动导件(7),固定在边盖(3)上,通过导线连接发光体;/n正负极静导件(8),固定在定子(4)一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负极,并与所述定子(4)相绝缘设置;所述正负极动导件(7)与正负极静导件(8)相抵接;/n固定架(9),设置在边盖(3)上,用于将正负极动导件(7)与发光体之间的导线固定在边盖(3)上来对发光体进行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电机轮,包括轮轴(1)、轮胎(2)以及边盖(3),所述轮轴(1)固定有定子(4),定子(4)外设有磁钢片(5),磁钢片(5)外设有转子(6),转子(6)外设有所述轮胎(2),通过转子(6)转动来带动轮胎(2)转动;所述轮胎(2)两侧设有所述边盖(3),边盖(3)转动设置在轮轴(1)两端,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光体,设置在轮胎(2)与转子(6)之间,所述轮胎(2)可透光;
正负极动导件(7),固定在边盖(3)上,通过导线连接发光体;
正负极静导件(8),固定在定子(4)一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负极,并与所述定子(4)相绝缘设置;所述正负极动导件(7)与正负极静导件(8)相抵接;
固定架(9),设置在边盖(3)上,用于将正负极动导件(7)与发光体之间的导线固定在边盖(3)上来对发光体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电机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6)上开设有环槽(61),于环槽(61)内设有所述发光体;所述环槽(61)一侧的转子(6)上设有连通边盖(3)的导通槽(62),用于供所述导线引入所述环槽(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电机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9)包括固定在边盖(3)上的上支架(91)和固定在所述转子(6)上的下支架(92),上支架(91)与下支架(92)相接触连通;所述上支架(91)通过导线连接正负极动导件(7),并使所述导线铺设在所述边盖(3)上,所述下支架(9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发光体,并使得所述导线位于导通槽(6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电机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91)与下支架(92)之间设有拨片(93),所述拨片(93)一端连接所述上支架(91)或下支架(92),另一端抵接在下支架(92)或上支架(91)上,通过所述拨片(93)来导通上支架(91)与下支架(9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