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640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生态袋顺坡摆放、锚固、连接,生态袋包括袋体、凸耳、固定支撑孔、粘扣带。粘扣带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圈面、钩面分开布设,凸耳分布在生态袋两侧,上有固定支撑孔。每一填充完成的长圆柱体状生态袋自坡顶摆放至坡脚,由锚杆通过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锚固在坡面上,每个独立布设好的生态袋最后通过袋体之间的粘扣带结合,形成覆盖坡面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坡防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袋采用高强抗紫外线抗冻融耐酸碱的生态合成材料制成,具有高强抗紫外线、耐酸碱、抗腐蚀、抗冻融的作用,主要运用于建造柔性生态边坡,是荒山、矿山修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河岸护坡及内河整治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生态袋边坡防护体的传统建筑方式是将生态袋分层进行有序的堆叠形成防护面,目前边坡防护中使用的生态袋主要为810mm×430mm的编织袋,装土后的规格是长度65cm,宽度30cm,高度15cm,施工时,需要将袋子挨个依次层叠的摆放在岩质边坡坡面上,摆放完成后先进行夯实,再进行预沉降作业。目前,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的低缓碎石边坡并无单独的生态袋施工技术,但低缓边坡的物理性质保证了摆放在坡面的生态袋能够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分层堆叠不是必须的,传统的方法治理虽然能满足效果,但成本高昂,仍有改进空间,如何能够快速有效,以更低成本进行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的生态修复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设有袋口,所述袋体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固定支撑孔,所述袋体的侧面设有粘扣带。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生态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铺设完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一端设有袋口,所述袋体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固定支撑孔,所述袋体的侧面设有粘扣带。所述袋体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两片聚丙烯布料的等效孔径不同,上片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片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所述袋口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所述固定支撑孔的孔眼包裹有塑料圆环。所述粘扣带间隔分布在生态袋两侧,其中一侧为钩面,另一侧为圈面,相邻的相邻生态袋之间通过所述粘扣带固定。首先,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将基质运输至坡顶,在坡顶填充生物袋,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摆放,并微调位置使袋体尽可能贴合坡面;然后,将袋体的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并以粘扣带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每一填充完成的长圆柱体状生态袋自坡顶摆放至坡脚,由锚杆通过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锚固在坡面上,每个独立布设好的生态袋最后通过袋体之间的粘扣带结合,形成覆盖坡面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本专利技术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生态袋施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施工工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低缓碎石边坡生态修复费工费时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由顺坡摆放一种长圆柱体状生态袋形成护坡系统实现其功能。生态袋包括袋体1、袋口2、凸耳3、固定支撑孔4、粘扣带5等。袋体1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一端留袋口2的长圆柱体状,拥有不同规格。两片聚丙烯布料等效孔径不同,上层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层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袋口2有封口装置,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凸耳3对称分布于所述生态袋首尾两端,是袋体1的延伸,上下两片聚丙烯布料完全压实,不存在腔体。固定支撑孔4分布于凸耳3上,每个凸耳上有一个固定支撑孔,孔眼包裹有塑料圆环。粘扣带5间隔1m分布在生态袋两侧,用于固定相邻生态袋。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以所述生态袋构建边坡防护系统实现功能,首先选用规格与坡面长度相近的生态袋,基质填充完成后,运送至坡顶,依靠坡势顺坡下溜,接下来微调位置使袋身尽可能贴合坡面,最后将首尾两端通过固定支撑孔以锚杆锚定在坡面上,从而完成一个生态袋的布设。依照上述步骤,在碎石边坡上平行布置若干生态袋,相邻生态袋紧密贴合排布,相邻固定支撑孔重合共用一个锚杆稳固,并以粘扣带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是将单个生态袋顺坡摆放,每一段坡面只需码放一层,不需堆叠,在相同的覆盖面积情况下具有用材少、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生态袋设计适应顺坡码放。单个生态袋即可防护一段纵向坡面,每个生态袋都是相对独立的模块,一次搬运就能完成码放,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省时省力。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生态袋规格如下:如图1所示,生态袋包括袋体1、设置于袋体一端的袋口2、设置于首尾两侧的凸耳3、设置于凸耳上的固定支撑孔4、设置于袋体两侧的粘扣带5。袋体1的规格设计为2000mm×220mm、3000mm×180mm、4000mm×150mm、5000mm×140mm。本实施例中,按照两个成年男性能够搬运的条件来设计生态袋的规格,将填充后的生态袋近似为完全由填充物形成的圆柱体,考虑地形、填充的便利性、所保护的边坡长度等因素,经计算设置上述四种规格以便灵活选取。进一步的,袋体1由上下两层聚丙烯布料缝制而成,上层布料等效孔径为0.2mm,下层布料等效孔径0.01mm,缝合制成袋体时,下层布料形成袋体的底面,上层布料构成袋体的表面,目的在于,表面和底面都有孔隙,能保证一定程度的透水,并且表面选用更大孔隙的布料,为基质中的植草发芽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因生态袋底面需长期和边坡接触,故使用的布料等效孔径更小更致密,聚丙烯布料的其他性质遵循行业标准,现行的标准为GB/T17639-2008。进一步的,袋体1颜色以自然和谐的绿色为主,也可按要求制作其他颜色。袋口2封口方式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封闭两端进一步的,在工程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不封口的方式,依据重力作用使封口闭合。进一步的,在工程经费充足或对封口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手提缝纫机封口。凸耳3为袋体1的延伸,对称分布在生态袋首端、尾端、粘扣带(粘扣带每隔一米设置一个)下方,规格为2000mm的生态袋设置三对凸耳、规格为3000mm的生态袋袋设置四对凸耳、规格4000mm的生态袋设置五对凸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n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一端设有袋口(2),所述袋体(1)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3),所述凸耳(3)设有固定支撑孔(4),所述袋体(1)的侧面设有粘扣带(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多条长圆柱体状的生态袋顺坡摆放,并进行锚固和连接,根据坡长选用不同规格的生态袋;
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一端设有袋口(2),所述袋体(1)的两端和中部多处设有凸耳(3),所述凸耳(3)设有固定支撑孔(4),所述袋体(1)的侧面设有粘扣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由两片聚丙烯布料制成,两片聚丙烯布料的等效孔径不同,上片等效孔径大作为表面,下片等效孔径小作为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缓碎石边坡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2)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为单向自锁尼龙扎口带。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龙髙泗强于明含张艳超杨思远侯巍赵云杰丁国栋修美朋赵嘉玮吴其淦刘泰含曲梦雨黄乾杨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