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1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和针座,延长管的两端分别与正压接头和针座以可拆卸方式相连,针座具有用于与延长管相连的预留管A,正压接头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相连的预留管B,其中预留管A上配置有单手夹。可有效防止或减少静脉回血,即使出现延长管凝血的情况,也可通过更换延长管的方式快速解决,且能够避免更换过程出血的情况,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节省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用于临床静脉给药,而通过留置针可大大减轻患者长期多次穿刺痛苦或恐惧,同时还能够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现有静脉留置针的种类很多,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缺陷,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在于,静脉回血极易在延长管内形成凝血块,容易造成延长管的堵塞,管壁容易黏附小分子血凝块,容易随液体进入人体造成血栓形成,给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医疗事故,同时当延长管堵塞之后,则需要将留置针整体进行更换,增加了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主要用于静脉给药,且可有效防止导管凝血,或便于更换延长管,减少医疗成本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和针座,其关键在于:所述延长管的两端分别与正压接头和针座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针座具有用于与延长管相连的预留管A,所述正压接头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相连的预留管B,其中预留管A上配置有单手夹。采用以上结构,将单手夹设置在靠近针座上,有利于防止较多回血进入延长管内,对其造成堵塞,同时将延长管两端与针座和正压接头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这样即使延长管内形成了凝血,也可只通过更换延长管来解决问题,且因为单手夹位于延长管A上,在更换延长管的过程中,可通过单手夹有效防止静脉回血,此外,采用这种可拆卸结构,实际将留置针分成三个独立部分,这样厂家可单独生产包装,而医院也可根据需要单独购买,有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作为优选:所述预留管A和预留管B的端部均以可转动方式设有锁紧帽,所述锁紧帽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突出于对应锁紧帽的端面,并与对应的预留管连通;所述延长管的两端具有插接管,该插接管的内壁被构造为与连接端外壁相适应,插接管的外壁被构造为与锁紧帽内壁相适应。采用以上对接结构,其结构相对简洁,成本较低,医务人员可单手操作,其操作性和可靠性极佳。作为优选:所述插接管的外径沿远离延长管的方向逐渐减小,锁紧帽内具有内螺纹。采用以上方案,通过螺纹挤压,有利于使插接管与连接端密封更紧密,提高连接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插接管两侧外壁对称地向外延伸形成操作片。采用以上方案,便于手持拔出,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作为优选:所述针座包括透明三通,所述透明三通正对的两个接口分别设有隔离塞和钢针,所述透明三通侧部的接口上固定连接有所述预留管A,所述透明三通上与所述预留管A相对的位置设有持针柄。采用以上结构的针座,便于医务人员观测给药或回血情况,同时做出相应的操作措施。作为优选:所述正压接头上与预留管B相对的位置具有正压阀接口,所述正压接头的一侧设有接入头。通过接入头可快速与药液输入管相连,并通过正压压力给药,操作简单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可有效防止或减少静脉回血,即使出现延长管凝血的情况,也可通过更换延长管的方式快速解决,且能够避免更换过程出血的情况,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节省医疗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正压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针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公母接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正压接头1、延长管2和针座3,其中延长管2的两端均以可拆卸方式分别与正压接头1和针座3相连,这样使得留置针实际由可相对独立三个部分构成,生产厂家则可将三部分分别包装,而医院也可根据需要分别购买,临床使用过程中,针对同一患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换其中某一部分,大大减少医疗资料的浪费,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如图所示,针座3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A30,正压接头3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B10,其中预留管A30上在远离其端部的位置设有单手夹4,通过单手夹4可有效防止回血进入延长管2中,在更换延长管2或正压接头3的过程中,单手夹4也可关闭以防止出血,同时因为单手夹4位于预留管A30远离端部的位置,同样也可避免回血在预留管A30内形成凝血块,对其造成堵塞。本申请中,延长管2与预留管A30,以及与预留管B10之间均采用公母配合结构相连,如图所示,为便于操作,在预留管A30和预留管B10的端部均设有母接头,本实施例中,母接头为锁紧帽5,其结构与肝素帽相似,锁紧帽5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对应预留管A30和预留管B10的端部,可周向旋转,并且具有一定轴向移动空间,同时锁紧帽5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端50,连接端50为硬管,相对延长管2和预留管的硬度较大,连接端50与锁紧帽5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而连接端50的端部突出于锁紧帽5的端面,同时还与对应的预留管相互连通。延长管2的两端具有与对应母接头相匹配的公接头,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公接头为与对应连接端50相适应的插接管6,插接管6为中空结构,同样为硬质管段,其内腔直径与连接端50外径相适应,插接管6的壁厚与连接端50和锁紧帽5之间的间隙相适应,公接头和母接头配合时,连接端50插入插接管6内,同时插接管6又嵌入锁紧帽5中,通过锁紧帽5的夹紧,确保插接管6与连接端50之间连接密封可靠。为进一步提高连接牢靠性,插接管6大体呈锥状,即其外径沿远离延长管2的方向直径逐渐表小,同时锁紧帽5的内径大小做适应性改变,且锁紧帽5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可大大增加其与插接管6外壁直径的摩擦,从而达到提高连接可靠性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将插接管6与连接端50快速分离,故在插接管6上靠近延长管2的端部设有两个操作片60,操作片60对称设置于插接管6的两侧,并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当然,除上述的公母配合结构之外,还可直接采用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的等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中针座3主要包括透明三通31,透明三通3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其上具有两个正对接口,两个正对接口中朝前的一个连接有钢针33,朝后的一个设置有隔离塞32,透明三通31的下侧接口上连接有前述的预留管A30,而单手夹4位于靠近该连接口的位置,透明三通31的上侧与该连接口相对的位置设有持针柄34,同时透明三通31的前端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针帽35,以用于遮盖钢针33。正压接头1的前端连接有前述的预留管B10,后端具有正压阀接口11,其一侧设有接入头12,接入头12配置有盖帽,使用时,将盖帽打开,即可将接入头12与输液管相连。参考图1至图4,使用时,通过正压阀接口11与正压阀相连,使延长管2及针座3内处于正压状态,然后打开接入头12上的盖帽即可将其与输液管连接,通过药液排出延长管2和针座3内空气,接着通过单手夹4停止给药,随后将钢针33穿刺进患者的静脉后解开单手夹4,即可持续向患者给药。在穿刺或给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1)、延长管(2)和针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2)的两端分别与正压接头(1)和针座(3)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针座(3)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A(30),所述正压接头(1)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B(10),其中预留管A(30)上配置有单手夹(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1)、延长管(2)和针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2)的两端分别与正压接头(1)和针座(3)以可拆卸方式相连,所述针座(3)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A(30),所述正压接头(1)上具有用于与延长管(2)相连的预留管B(10),其中预留管A(30)上配置有单手夹(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更换的防凝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A(30)和预留管B(10)的端部均以可转动方式设有锁紧帽(5),所述锁紧帽(5)内具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连接端(50),所述连接端(50)突出于对应锁紧帽(5)的端面,并与对应的预留管连通;
所述延长管(2)的两端具有插接管(6),该插接管(6)的内壁被构造为与连接端(50)外壁相适应,插接管(6)的外壁被构造为与锁紧帽(5)内壁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霞李毅沈兴罗平龙丹刘海燕辛艳梅毛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