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92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座体(1)和钩针(6),所述座体(1)由筒形侧边板(2)和设置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底部的底板(3)构成,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的侧壁下部开有一个门洞(4),对应所述门洞(4)位置处的底板(3)设有一个开口槽(5),所述开口槽(5)的槽深延伸到所述底板(3)的中心处,所述钩针(6)安装于座体(1)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座体方便稳定输液港位置,再通过与钩针的配合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完成拔针操作,减轻患者负担,也提高了操作效率。因为不需要手固定港座,还可以避免针刺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非安全型的输液港蝶翼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适用于各种需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以及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反复输注抗生素、反复抽血等患者。当需要拔针的时侯,目前的医护人员通常是一只手按在输液港的港座处,另一只手进行拔针,但由于输液港的港座是埋植在皮肤下,所以港座处皮肉的弹性会给拔针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不易受力,很多时侯不能快速完成拔针操作,这样就会给患者多一些疼痛感。特别是对于非安全型的蝶翼针,拔针时很容易出现针刺伤。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非安全型输液港针的拔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对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进行快速拔针操作的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座体和钩针,所述座体由筒形侧边板和设置在所述筒形侧边板底部的底板构成,在所述筒形侧边板的侧壁下部开有一个门洞,对应所述门洞位置处的底板设有一个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槽深延伸到所述底板的中心处,所述钩针安装于座体内。所述筒形侧边板整体呈圆筒形或方筒形。所述筒形侧边板和底板一体成型。所述筒形侧边板的外壁上设有多道凸起的防滑纹路。所述钩针由钩头、长条形的钩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钩杆顶部的环体组成。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处于门洞底部边线的中部位置。所述座体的内壁通过连接件与座体顶部开口中心处的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钩杆从所述定位架的中心孔中穿过,处于所述定位架下方的杆体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定位架的下部相连,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钩杆的下部杆体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结构简单实用,座体方便稳定输液港位置,再通过座位与钩针的配合作用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完成拔针操作,减轻患者负担,也提高了操作效率。因为不需要医务人员在拔针时像之前一样用手固定港座,所以可以避免出现拔针时容易产生的针刺伤情况。本技术特别适用于非安全型的输液港蝶翼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座体与钩针连接在一起时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座体与钩针连接在一起时钩针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座体;2、筒形侧边板;3、底板;4、门洞;5、开口槽;6、钩针;601、钩头;602、钩杆;603、环体;7、防滑纹路;8、定位架;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它包括有座体1和钩针6,所述座体1由筒形侧边板2和设置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底部的底板3构成,这样座体1就成为一个上部开口,下部有底的类似于杯子样的物体。所述筒形侧边板2可以是整体呈圆筒形,也可以是整体为方筒形,或是其它形状,均不影响其使用功能。至于钩针6,其结构由钩头601、长条形的钩杆602以及设置在所述钩杆602顶部的环体603组成,钩针6安装在座体1内,其作用是配合座体1用来拔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筒形侧边板2的侧壁下部开有一个门洞4,门洞4形状可以房门一样的方形,或像隧道一样其顶边呈弧形。对应所述门洞4位置处的底板3上设有一个开口槽5,开口槽5的槽口深度延伸到所述底板3的中心处,同时优选开口槽5的开口处于门洞4底部边线的中部位置。为了方便操作,本技术还可以在筒形侧边板2的外壁上设置多道凸起的防滑纹路7。在生产制造成,本技术中的筒形侧边板2和底板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其材质优选采用医用塑料,并且制成透明状会更加便于观察和操作。本技术中的钩针6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与座体1连接在一起。当连接在一起时,其结构如图2、3所示。如图2所示,本技术座体1的内壁通过连接件与座体1顶部开口中心处的定位架8固定连接,钩杆602从所述定位架8的中心孔中穿过。如图3所示,处于所述定位架8下方的钩杆602的杆体上安装有弹簧9,弹簧9上端与定位架8的下部相连,弹簧9下端与钩杆602的下部杆体相连,推动环体603,可使钩杆602下移,取消用力则钩杆602又可回复原始位置。由于定位架8上的中心孔相对于钩杆602是比较大的,所以钩杆602安装好后可以灵活摆动,便于钩杆602下端的钩头601能进入合适的工作位置。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医护人员拿着座体1放在输液港处,使底板3贴在患者皮肤上,并让输液港上的针头处于开口槽5的槽口位置,然后推动座体1,输液港上的针头以及针头的前部一小段输液管会随着座体1的推动从门洞4进入到筒形侧边板2中,然后医护人员保护座体1不动,按压钩针6,用钩针6的钩头601勾住非安全型的输液港蝶翼针针头,向上用力将针头从输液港上快速拔出,针头拔下后,将座体1及被钩头601勾住的针头拿开即完成拔针操作。本技术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座体(1)和钩针(6),所述座体(1)由筒形侧边板(2)和设置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底部的底板(3)构成,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的侧壁下部开有一个门洞(4),对应所述门洞(4)位置处的底板(3)设有一个开口槽(5),所述开口槽(5)的槽深延伸到所述底板(3)的中心处,所述钩针(6)安装于座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座体(1)和钩针(6),所述座体(1)由筒形侧边板(2)和设置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底部的底板(3)构成,在所述筒形侧边板(2)的侧壁下部开有一个门洞(4),对应所述门洞(4)位置处的底板(3)设有一个开口槽(5),所述开口槽(5)的槽深延伸到所述底板(3)的中心处,所述钩针(6)安装于座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形侧边板(2)整体呈圆筒形或方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形侧边板(2)和底板(3)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安全型输液港蝶翼针的拔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筒形侧边板(2)的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干戴正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