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IV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533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7
一种IV导管系统,其可以具有导管部件,该导管部件具有:导管座部、从导管座部向远侧延伸的套管、和靠近导管座部的推动特征部。IV导管系统还可以具有针部件,该针部件具有:针座部、从针座部沿轴线向远侧延伸的针、和从针座部大体平行于轴线延伸的握持部,该握持部具有拉动特征部。在插入构造中,针可以定位在套管内并且针座部的远端可以坐置在导管座部的针端口中。在流体输送构造中,针可以定位在导管座部的外部。推动和拉动特征部可以定位成有助于用单手进行操纵,以将IV导管系统从插入构造运动到流体输送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工程学IV系统和方法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610958203.0、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8日、名称为“人体工程学IV系统和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47,626、于2016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96,385、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47,596、于2016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96,383、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47,599、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47,617、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2/247,607、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2/247,621、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2/247,624的权益,上述每个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一种用于静脉(IV)输送的系统和方法,通过该系统和方法,流体可以被直接给送至患者的血管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IV导管系统和方法,其有助于插入到患者体内和/或从插入构造运动至流体输送构造,在该流体输送构造中,流体能够通过IV导管系统输送至患者。在本文中广泛地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IV导管系统来描述用于将流体输送至患者的部件,以用于流体的动脉、静脉、血管内、腹膜、和/或非血管给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IV导管系统来将流体给送至患者体内的其它位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IV导管系统和方法具有若干缺陷。许多这类系统需要医师用双手放置IV导管系统和/或将针插入患者身上的流体输送位置(例如,待向其中输送流体的血管)中。此外,许多这类系统需要医师用双手使IV导管系统从插入构造运动到流体输送构造,在流体输送构造中,从套管移除针以允许流体通过套管输送到血管。因此,医师需要在插入IV导管系统之前稳定住患者的臂部或者其它具有流体输送位置的身体部位。结果,医师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开始输注。此外,医师不能在插入和/或运动到流体输送构造过程中进行任何其它工作,例如稳定住患者或者使患者安心。因此,需要有助于IV导管系统放置、插入和/或准备用于流体输送的IV导管系统和方法。还需要这种IV导管系统较为便宜、易于制造且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主要涉及一种具有增强的人体工程学的IV导管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用一只手将IV导管系统插入并运动至流体输送构造。IV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导管部件和针部件。导管部件可以具有导管座部,该导管座部具有导管座部远端和导管座部近端。导管座部可以限定在导管座部远端和导管座部近端之间延伸的室,和在导管座部近端的提供进入所述室的通道的针端口。导管座部还可以具有从导管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的套管、和联接至导管座部并限定导管部件的推动表面的推动特征部。针部件可以具有针座部,该针座部具有针座部远端和从针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的针。针部件还可以具有联接至针座部并限定针部件的拉动表面的拉动特征部。在插入构造中,针可以定位在套管内,针座部远端可以坐置在针端口中,并且拉动表面可以定位在导管座部近端的远侧。当IV导管系统处于插入构造时,拉动表面可以定位在推动表面的远侧。推动特征部可以包括这样的特征部:比如,翼部的后缘,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一系列小块,所述一系列小块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并且大体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轴线,所述凸片从所述翼部沿不平行于所述翼部的方向延伸;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并且大体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轴线,所述凸片从所述翼部基本垂直地延伸;固定到所述导管座部并从所述导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凸片;围绕所述导管座部布置的周向环;或从所述导管座部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的近侧表面。推动特征部可以集成到固定平台中,固定平台例如包括从导管座部大体平行于套管轴线延伸的翼部,套管沿所述套管轴线延伸,使得在流体输送构造中,翼部搁置在通过IV导管系统接收流体的患者的皮肤上。翼部可以与从导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在导管座部远端和导管座部近端中间的位置处成一体。翼部可选地不与包含套管的套管轴线共面。替代地,翼部与包含套管的套管轴线共面。导管部件还可包括在室内的隔片,在插入构造中,针经过所述隔片。隔片可以构造成对针通过隔片的退出提供足够低的阻力,以使得能够用医师的单手使IV导管系统从插入构造运动到流体输送构造而不需要医师的另一只手的帮助。拉动特征部可以包括这样的特征部:比如,握持部的前缘,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一系列小块,所述一系列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向外延伸、且大体平行于所述针的轴线从所述针座部大体向远侧延伸,并且所述凸片从所述握持部沿不平行于所述握持部的方向延伸;和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向外延伸、且大体平行于所述针的轴线从所述针座部大体向远侧延伸,并且所述凸片从所述握持部基本垂直地延伸。导管部件可以具有从导管座部大体平行于套管轴线向外延伸的翼部。针部件可以具有向外且大体平行于针轴线从针座部向远侧延伸的握持部。在插入构造中,翼部和握持部可以彼此大体平行,并且可以定位成彼此抵接的关系。在IV导管系统从插入构造到流体输送构造的运动过程中,握持部可以沿翼部滑动。针部件可以具有形成在针座部远端附近的旋转止动特征部。旋转止动特征部可以构造成与导管部件上的对应的特征部接合,以限制针部件相对于导管部件的旋转。导管部件可以包括从导管座部大体平行于套管轴线向外延伸的翼部。针部件可以包括从针座部大体平行于针轴线向外并向远侧延伸的握持部。旋转止动特征部可以从针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在插入构造中,针部件可以相对于导管部件旋转,使得旋转止动特征部接触导管部件的翼部,并且握持部与翼部基本共面。旋转止动特征部可以允许握持部在翼部的上方而不在翼部的下方旋转。握持或推动表面可以包括围绕导管座部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延伸的周向环。低拖曳隔片可以布置在导管座部内。相对的侧握持部可以布置在针座部的相对侧上。低容积高可视性闪流室可以可移除地附接至闪流接收器,该闪流接收器附接至针座部的近端。针部件可以具有针座部近端,该针座部近端具有包含闪流室的闪流接收器。闪流接收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端部和/或侧通气部,用于从闪流室排出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导管系统,所述静脉导管系统包括插入构造和流体输送构造,并且所述静脉导管系统包括:/n导管部件,所述导管部件包括:/n导管座部,所述导管座部具有导管座部远端和导管座部近端,其中所述导管座部限定在所述导管座部远端和所述导管座部近端之间延伸的室、和在所述导管座部近端处提供进入所述室的通道的针端口;/n套管,所述套管从所述导管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和/n推动特征部,所述推动特征部连接至所述导管座部并限定所述导管部件的推动表面;/n针部件,所述针部件包括:/n针座部,所述针座部包括针座部远端;/n针,所述针从所述针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和/n拉动特征部,所述拉动特征部连接至所述针座部并限定所述针部件的拉动表面;/n其中,在所述插入构造中,所述针定位在所述套管内,所述针座部远端坐置在所述针端口中,并且所述拉动表面定位在所述导管座部近端的远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8 US 62/247,596;20151028 US 62/247,599;20151.一种静脉导管系统,所述静脉导管系统包括插入构造和流体输送构造,并且所述静脉导管系统包括:
导管部件,所述导管部件包括:
导管座部,所述导管座部具有导管座部远端和导管座部近端,其中所述导管座部限定在所述导管座部远端和所述导管座部近端之间延伸的室、和在所述导管座部近端处提供进入所述室的通道的针端口;
套管,所述套管从所述导管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和
推动特征部,所述推动特征部连接至所述导管座部并限定所述导管部件的推动表面;
针部件,所述针部件包括:
针座部,所述针座部包括针座部远端;
针,所述针从所述针座部远端向远侧延伸;和
拉动特征部,所述拉动特征部连接至所述针座部并限定所述针部件的拉动表面;
其中,在所述插入构造中,所述针定位在所述套管内,所述针座部远端坐置在所述针端口中,并且所述拉动表面定位在所述导管座部近端的远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当所述静脉导管系统处于所述插入构造时,所述拉动表面定位在所述推动表面的远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推动特征部包括从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特征部:
翼部的后缘,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
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
一系列小块,所述一系列小块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与所述套管的轴线大体平行;
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并且大体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轴线,所述凸片从所述翼部沿不平行于所述翼部的方向延伸;
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导管座部并且大体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轴线,所述凸片从所述翼部基本垂直地延伸;
固定到所述导管座部并从所述导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凸片;
围绕所述导管座部布置的周向环;和
从所述导管座部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的近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推动特征部集成到固定平台中,所述固定平台包括从所述导管座部大体平行于套管轴线延伸的翼部,所述套管沿所述套管轴线延伸,使得在所述流体输送构造中,所述翼部搁置在通过所述静脉导管系统接收流体的患者的皮肤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翼部与从所述导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在所述导管座部远端和所述导管座部近端中间的位置处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翼部不与包含所述套管的套管轴线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导管部件还可包括在所述室内的隔片,在所述插入构造中,所述针穿过所述隔片,并且其中,所述隔片构造成对所述针通过所述隔片的退出提供足够低的阻力,以使得能够用医师的单手使所述静脉导管系统从所述插入构造运动到所述流体输送构造而不需要医师的另一只手的帮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所述拉动特征部包括从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特征部:
握持部的前缘,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
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
一系列小块,所述一系列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从所述针座部向外且大体向远侧延伸;
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且向外延伸、且大体平行于所述针的轴线从所述针座部大体向远侧延伸,并且所述凸片从所述握持部沿不平行于所述握持部的方向延伸;和
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针座部并且向外延伸、且大体平行于所述针的轴线从所述针座部大体向远侧延伸,并且所述凸片从所述握持部基本垂直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系统,其中,
所述导管部件包括从所述导管座部大体平行于套管轴线向外延伸的翼部;
所述针部件包括向外并从所述针座部大体平行于针轴线向远侧延伸的握持部;
在所述插入构造中,所述翼部和所述握持部彼此大体平行,并且定位成彼此抵接的关系;以及
在所述静脉导管系统从所述插入构造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K·伯克霍兹B·D·彼得森S·T·博尔恩霍夫特N·谢S·辛R·L·桑德雷格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