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具体涉及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又被称作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小分子、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子或聚合物分子发光材料在顺向偏压电场的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OLED不仅可以自主发光、无需背光源和节能,还具有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分辨率高、视角广和对比度高等特点。OLED以廉价的玻璃、金属甚至柔性的塑料为基板,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可进行大面积生产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的全彩显示和照明技术,在手机、电脑、电视、数码相机、GPS、可弯曲折叠电子产品以及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OLED中产生的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是比例为1:3。在传统的荧光OLED中只能利用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
其中,R1为H或F;当R1为F时,R2为F或吩噁嗪;当R1为H时,R2为叔丁基二苯胺或三苯胺;R3、R4均为吩噁嗪;
所述吩噁嗪、叔丁基二苯胺和三苯胺的分子结构分别如式(2)、式(3)和式(4)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结构为如下所示的DPXZ-BPDF、TPXZ-BPF、DPXZ-BPDPA或DPXZ-BPTPA:
3.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合成分子结构为DPXZ-BPD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3,6-二溴菲醌、吩噁嗪、醋酸钯、叔丁醇钠和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按照摩尔比1:(2.3~3):(0.04~0.1):(2.25~3):(0.1~0.2)的比例,在氮气保护下加入甲苯中,得到3,6-二溴菲醌的浓度为0.03~0.05mmol/ml的混合溶液A,升温至100~120℃旋转反应,待3,6-二溴菲醌完全反应后,过滤反应过程中析出的钯盐和叔丁醇钠,蒸馏得到粗品A;采用色谱柱对粗品A纯化,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的比例的洗脱剂去除剩余吩噁嗪和副产物,经重结晶、抽滤、高温升华后,得到中间体A;
步骤2:将中间体A和4,5-二氟苯-1,2-二胺按照摩尔比1:(1.2~2)的比例,在氮气保护下加入醋酸中,得到中间体A的浓度为0.03~0.05mmol/ml的混合溶液B,升温至105~115℃旋转反应,待中间体A完全反应后,萃取剩余醋酸,蒸馏得到粗品B;采用色谱柱对粗品B纯化,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1的比例的洗脱剂去除剩余4,5-二氟苯-1,2-二胺和副产物,经重结晶、抽滤、高温升华后,得到分子结构为DPXZ-BPD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4.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合成分子结构为TPXZ-BP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吩噁嗪和氢化钠按照摩尔比1.1:(1.5~2)的比例,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超干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到吩噁嗪的浓度为0.02~0.04mmol/ml的混合溶液C,在室温下反应至混合溶液C呈墨绿色,之后升温至55~70℃,得到混合溶液D;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将权利要求3所得分子结构为DPXZ-BPD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加入超干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55~70℃保持30~60min,得到分子结构为DPXZ-BPD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浓度为0.04~0.06mmol/ml的混合溶液E;
步骤3:将混合溶液D与混合溶液E按照体积比1:(1~2)的比例混合反应,在55~70℃下反应至分子结构为DPXZ-BPD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完全反应,加水淬灭残留的氢化钠,再萃取剩余水,蒸馏得到粗品C;采用色谱柱对粗品C纯化,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4:1的比例的洗脱剂去除剩余吩噁嗪和副产物,经重结晶、抽滤、高温升华后,得到分子结构为TPXZ-BPF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5.基于吡嗪受体的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合成分子结构为DPXZ-BPD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才俊,蒲春鹏,银培峰,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