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模拟实验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脑损伤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创伤,死亡率在4%—7%之间,重度脑损伤的死亡率更高达50%—60%。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前者指脑组织与外界不相交通的损伤,通常属于闭合性脑损伤;后者指脑组织与外界相交通的损伤,有头皮颅骨开裂,并有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时,属于开放性脑损作。目前,由于脑损伤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康复治疗医学的发展,考虑到大鼠与人类的基因相似,使用大鼠进行模拟人体生理病理状态实验,研究各种干预或康复治疗手段的成效与机制,对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康复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临床突破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一般通过控制器控制训练过程中的感觉、平衡、运动的运动状态以实现大鼠在多种因素下的康复。然而,实际情况中人体生理状态也会受到其生活环境、运动空间感影响,所以现有的训练装置有待进一步改进;此外,现有的训练装置在能耗、训 ...
【技术保护点】
1.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箱体(101)和主控制器,所述主箱体(101)内设有由外而内同轴设置的环形平面跑道(102)、环形立体跑道(301)以及静态训练室(401),环形平面跑道(102)、环形立体跑道(301)之间连通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动态训练室(201),静态训练室(401)与环形平面跑道(102)之间设有暗光训练管道(501);训练路径依次为环形平面跑道(102)、动态训练室(201)、环形立体跑道(301)、静态训练室(401)、暗光训练管道(501)、环形平面跑道(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箱体(101)和主控制器,所述主箱体(101)内设有由外而内同轴设置的环形平面跑道(102)、环形立体跑道(301)以及静态训练室(401),环形平面跑道(102)、环形立体跑道(301)之间连通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动态训练室(201),静态训练室(401)与环形平面跑道(102)之间设有暗光训练管道(501);训练路径依次为环形平面跑道(102)、动态训练室(201)、环形立体跑道(301)、静态训练室(401)、暗光训练管道(501)、环形平面跑道(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态训练室(201)包括依次设置的跑步机(202)、振动平台(203)以及摆动平衡桥(204),动态训练室(201)内壁设有用于驱使摆动平衡桥(204)沿行进方向两侧摆动的驱动电机(205),跑步机(202)、振动平台(203)、摆动平衡桥(204)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平面跑道(102)侧壁设有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广角摄像头(103),主控制器设有与广角摄像头(103)电性连接的图像处理器;主控制器根据图像处理器的图像处理结果依次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跑步机(202)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调整运行速度,振动平台(20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调整振动频率,驱动电机(205)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调整摆动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态训练室(201)内壁设有均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感应器(206)、第二感应器(207)、第三感应器(208),第一感应器(206)、第二感应器(207)、第三感应器(208)分别设置在跑步机(202)、振动平台(203)、摆动平衡桥(204)的输出侧;跑步机(202)响应于第一感应器(206)输出的第一感应信号延时关闭,以及振动平台(203)响应于第一感应信号及时启动;振动平台(203)响应于第二感应器(207)输出的第二感应信号延时关闭,以及驱动电机(205)响应于第二感应信号及时启动;驱动电机(205)响应于第三感应器(208)输出的第三感应信号延时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损伤大鼠多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态训练室(201)的进口端设有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活动闸门(210),环形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