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498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在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之间产生间隙而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侧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在与具有引导槽(18)的地坎(13)相对地配置的门板(9)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安装具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门靴支架(11),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以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因为设置有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长形的门靴支架(11),所以门板(9)的下端侧的变形受到抑制而不会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另外,因为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位于地坎的引导槽(18)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火焰和烟从地坎(13)与门板(9)之间进入井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门装置,特别涉及使门厅侧乘降口开闭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电梯中,为了乘客进行乘降,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门厅设置了门厅侧乘降口。同样地,在轿厢也设置了乘客进行乘降的轿厢侧乘降口。而且,在该门厅侧乘降口和轿厢侧乘降口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门厅侧门和轿厢侧门。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设置于电梯的门厅的门厅侧门受到火焰的热而变形,在门厅侧门的门挡部或门厅侧门的下端侧与地坎之间产生意外的开口时,存在火焰和烟通过该开口进入井道内、因所谓“烟囱效应”而向建筑物的其他楼层蔓延的风险。因此,作为在门厅侧发生火灾时、不会在门厅侧门处产生意外的开口的电梯,例如已知日本特开平4-1979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电梯。该专利文献1中的电梯是门厅侧门的上端侧被悬吊于门轨、下端侧具有被地坎的引导槽引导的门靴、门厅侧门沿着门厅的地面开闭的电梯。该门厅侧门中,结构是:在门厅侧门的门挡侧的下端面设置向下突出的固定销,并且在门厅侧门关闭的状态下与固定销相对的地坎的引导槽的底部设置能够卡合固定销的大小的卡合孔,进而,将固定销的下端与地坎的引导槽的底部的间隙设定为比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的上端面的间隙小。建筑物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门厅侧门中向门厅露出的正面侧曝露在火焰的热中,背面侧曝露在井道的低温的空气中,用钢板等金属制作的门厅侧门以急速伸展、同时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逐渐变形。这是因为门厅侧门的正面侧与背面侧的温度差、以及门厅侧门的上端面侧和下端面侧被门轨和地坎约束,由此门厅侧门的上下方向的伸展受到抑制,门厅侧门以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变形。该变形随着曝露在火焰中的时间而增大,与该变形同时地,门厅侧门的门挡部发生在左右方向上向门套方向伸展的运动,而使开口逐渐扩大。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厅侧门中,在由火焰加热的初始阶段,因门厅侧门的上下方向的伸展作用,固定销与卡合孔卡合,于是门厅侧门的向左右伸展的运动受到限制而能够抑制开口的扩大,结果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9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厅侧门中,保持门靴的支架和与其邻接地配置的保持门靴的支架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这些支架之间的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存在火焰和烟从该间隙进入井道内的风险较大的课题。进而,曝露在火焰的热中的时间较长时,门厅侧门的下端面向门厅侧进一步变形、突出而产生间隙,存在火焰和烟从该间隙进入井道内的风险较大的课题。另外,因为专利文献1的支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以对于门厅侧门的下端面的变形,几乎不能期待其抑制的效果。从而,设想因上述某一者或两者的理由、火焰和烟从该门厅侧门的下端面的间隙进入井道内的情况,要求进一步进行改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而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侧的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引导槽的地坎相对地配置的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安装具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门靴支架,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进而特征在于:优选在门板的门挡侧的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卡合片,在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引导槽的底部具有卡合片能够卡合的卡合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长度的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长形的门靴支架,因此门板的下端侧的变形受到抑制而不会形成间隙,于是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另外,因为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火焰和烟从地坎与门板之间进入井道内的情况。进而,卡合片在门板因火灾等而热膨胀变形时与在引导槽的底部设置的卡合孔卡合,将门板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由此抑制门板的门挡部的下端侧向打开方向变形,于是不会形成间隙,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门厅中的门厅乘降口的正面图。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厅侧门的背面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A-A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对门下端面进行引导的地坎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常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图8的B-B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0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火灾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图8的C-C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常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截面图。图1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火灾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其范围中。实施例1图1示出了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概略的结构。电梯具有:在形成于建筑物的井道1的内部升降的轿厢2和对重3;两端部被固定于井道上部的壁面的、在其中间部悬架轿厢2和对重3的主吊索4;和配置于井道1的下部的、具有卷绕主吊索4的绳轮5A的曳引机5。而且,通过用曳引机5对主吊索4进行卷升驱动,使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中分别向相反方向升降,向目的楼层行进。另外,在轿厢2的乘降口设置有轿厢侧门6。如上所述,电梯中,为了乘客进行乘降,而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门厅(参考图2)设置有门厅侧乘降口,同样地,在轿厢也设置有乘客进行乘降的轿厢侧乘降口。而且,在该门厅侧乘降口和轿厢侧乘降口处,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门厅侧门8和轿厢侧门6。图2示出了对于图1所示的轿厢2所停靠的门厅7的乘降口7B从正面观察的状态。在门厅7的壁面7A形成有乘降口7B,在该乘降口7B设置有一对门厅侧门8。门厅侧门8构成为,在轿厢2(参考图1)到达门厅7并停止的状态下,轿厢侧门6的卡合部件与门厅侧门8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轿厢侧门6因门驱动机构而开闭时,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件卡合而传递该开闭动作,门厅侧门8与轿厢侧门6联动,如箭头所示那样开闭。接着基于图3~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处,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门厅侧门的图,图4是从图3所示的A-A向视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从斜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全体的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对门厅侧门的下端面进行引导的地坎的图。如图3所示,门厅侧门装置至少具有:相互接近且隔开间隔的2个门板9;在面向井道的一侧的门板9的下端侧用螺栓10固定的门靴支架11;在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以夹着门靴支架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具有使设置于建筑物的楼层的门厅的门厅侧乘降口开闭的由门板构成的门厅侧门,该门厅侧门装置的特征在于:/n具有:设置于所述门厅的具有引导槽的地坎;和门靴支架,其安装于以与所述地坎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所述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具有与所述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n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所述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具有使设置于建筑物的楼层的门厅的门厅侧乘降口开闭的由门板构成的门厅侧门,该门厅侧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于所述门厅的具有引导槽的地坎;和门靴支架,其安装于以与所述地坎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所述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具有与所述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
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所述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板的门挡侧的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卡合片,在所述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所述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所述引导槽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卡合片能够卡合的卡合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靴支架由钢板形成,所述门靴支架的厚度设定成比构成所述门板的钢板的厚度厚,并且形成为向所述地坎侧弯曲的弯曲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靴支架的所述弯曲形状由固定于所述门板的侧面的门板安装面、从所述门板安装面弯曲且支承所述门板的下端面的门板支承面和从所述门板支承面弯曲且收纳于所述引导槽的内侧的滑动面形成,在所述滑动面设置有所述卡合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垣辽悟石塚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