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53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及至少两个极芯组,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至少两个极芯组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极芯组之间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所述电池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设置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在极芯组之间设置具有间隙的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能够在隔离极芯组的同时减轻电池的重量,并且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无污染的二次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当中,特别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性能的逐渐完善,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续时里程、动力性能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包而言,在对其总体容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求电池包的总重量尽量减轻。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所用的蓄电池容量非常大,仅依靠一块单体电池的容量往往不够,通常都需要并排设置多个单体电池。因此,电池包的总重量不容忽视。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电池组结构虽然可以达到组合串联的效果,但由于其所采用的结构件较多,因此无法达到对锂离子电池轻量化、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要求。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至少两个极芯组,所述至少两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极芯组之间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且用于隔绝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的互相接触,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分别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或所述第二分隔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为板状或者网状。可选地,所述极芯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均越过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的间隙。可选地,所述极芯组与分隔件之间预留有膨胀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包括面向所述极芯组的分隔件侧面,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或所述第二分隔件的面向所述极芯组的分隔件侧面与极芯组之间的距离在从壳体外向壳体内的方向上呈增大趋势。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面向所述极芯组的两个分隔件侧面且所述两个分隔件侧面为弧面。可选地,所述极芯组包括面向所述壳体的周向面以及面向所述分隔件的极芯组侧面,所述极芯组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周向面的面积。可选地,所述分隔件由绝缘材质制成。可选地,所述极芯组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膜。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端部开口的壳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开口处的盖板。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盖板为一体成型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分隔件与壳本体为一体成型设置。可选地,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被配置为用于将多个极芯组进行串联连接。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与盖板一体成型设置。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铜连接部和铝连接部,所述铜连接部和铝连接部电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盖板的内部。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极芯组电连接并检测所述极芯组的状态。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为采样线,所述采样线与导电连接件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池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或固态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在壳体的容纳腔内串联连接至少两个极芯组,至少两个极芯组共用一个壳体,减少了外壳以及外部安装结构,减轻了电池的重量;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极芯组之间设置分隔件,分隔件能够有效防止相邻极芯组之间发生互相接触,即便在电池受到挤压或碰撞时,由于有分隔件的隔离作用,极芯组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接触,保证了电池使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此外,分隔件在壳体内还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电池抵抗外力的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且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设置不仅方便安装,并且相比设置一整块分隔件,能够有效减轻电池的重量,有利于电池的轻量化设计,并且还能够节省成本。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第一种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池充电前的状态图;图6为电池充满电的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第一种实施例的盖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两个极芯组以及分隔件,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至少两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极芯组的排列方向;所述极芯组之间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所述分隔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且用于隔绝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的互相接触,即,设置了分隔件之后,能够确保相邻的两个极芯组之间不会发生相互触碰接触的情况。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13及第二分隔件14,所述第一分隔件13与第二分隔件14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分隔件13与第二分隔件14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当然,第一分隔件13和第二分隔件1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对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分隔件13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n至少两个极芯组,所述至少两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极芯组之间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n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且用于隔绝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的互相接触,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间隙;/n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
至少两个极芯组,所述至少两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极芯组之间串联连接,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且用于隔绝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的互相接触,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分别与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或所述第二分隔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及第二分隔件为板状或者网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芯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均越过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与分隔件之间预留有膨胀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包括面向所述极芯组的分隔件侧面,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或所述第二分隔件的面向所述极芯组的分隔件侧面与极芯组之间的距离在从壳体外向壳体内的方向上呈增大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包括面向所述极芯组的两个分隔件侧面且所述两个分隔件侧面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包括面向所述壳体的周向面以及面向所述分隔件的极芯组侧面,所述极芯组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周向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可为牟晓文刘彦初朱婧妍余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