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385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且两个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第一金属板位于第二金属板的外侧,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分别形成冷液通道和热液通道,所述冷液通道的顶部连通有冷液进管,且热液通道的顶部连通有热液出管,所述筒体的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分别连通有冷液出管和热液进管,所述筒体的正反面均通过紧固螺杆连接有外壳,该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利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隔成的热液通道和冷液通道,使得冷液和热液呈逆向运动,增加冷液和热液之间的热量交换的效果,而且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某些化工厂的设备投资中,换热器占总投资的30%;在现代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以上;在海水淡化工业生产当中,几乎全部设备都是由换热器组成的,换热器的先进性、合理性和运转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成本,传统的列管式热量交换器不仅占地面积大,影响设备的布局数量,同时换热效率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该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设备占地面积大,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解决了换热设备占地面积大,效率低,换热效果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且两个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分别形成冷液通道和热液通道,所述冷液通道的顶部连通有冷液进管,且热液通道的顶部连通有热液出管,所述筒体的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分别连通有冷液出管和热液进管,所述筒体的正反面均通过紧固螺杆连接有外壳体。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第二金属板的外侧,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均为螺旋式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材质均为铜。优选的,所述冷液出管和热液进管的内径均为两厘米。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条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之间的配合形成的冷液通道和热液通道,冷液通道和热液通道的整个距离较长,增加了冷液和热液之间的接触时间,提高热量交换的效果。(2)该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铜质材料,利用铜的优良的导热性,提高冷液和热液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3)该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整个装置结构紧凑,不必占用大量的空间,节约工厂内部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筒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筒体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筒体的后视图。图中:1筒体、2立柱、3底座、4第一金属板、5第二金属板、6冷液通道、7热液通道、8冷液进管、9热液出管、10冷液出管、11热液进管、12紧固螺杆、13外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内壁设有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热液与冷液的热交换的效果,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2,且两个立柱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3,底座3的底部设有防滑条纹,增加装置的稳定性,筒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第一金属板4位于第二金属板5的外侧,且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均为螺旋式分布,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的材质均为铜,利用铜的优良的导热性能实现冷热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且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之间分别形成冷液通道6和热液通道7,冷液通道6的顶部连通有冷液进管8,且热液通道7的顶部连通有热液出管9,筒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分别连通有冷液出管10和热液进管11,冷液出管10和热液进管11的内径均为两厘米,筒体1的正反面均通过紧固螺杆12连接有外壳体13。工作原理:该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分别从冷液进管8和热液进管11中加入待热交换的冷液和热液,于是冷液和热液分别进入到冷液通道6和热液通道7,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围成的冷液通道6和热液通道7中的冷液和热液之间完成热量的交换,冷液和热液最后分别从冷液出管10和热液出管9中流出,实现热量的交换。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2),且两个立柱(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3),所述筒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且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之间分别形成冷液通道(6)和热液通道(7),所述冷液通道(6)的顶部连通有冷液进管(8),且热液通道(7)的顶部连通有热液出管(9),所述筒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分别连通有冷液出管(10)和热液进管(11),所述筒体(1)的正反面均通过紧固螺杆(12)连接有外壳体(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立柱(2),且两个立柱(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底座(3),所述筒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且第一金属板(4)和第二金属板(5)之间分别形成冷液通道(6)和热液通道(7),所述冷液通道(6)的顶部连通有冷液进管(8),且热液通道(7)的顶部连通有热液出管(9),所述筒体(1)的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分别连通有冷液出管(10)和热液进管(11),所述筒体(1)的正反面均通过紧固螺杆(12)连接有外壳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板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永德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