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76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加热器,其采用加热筒体内部设置燃烧腔,在燃烧腔的外部设置换热腔可实现液体的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燃烧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雾化装置,将进入燃烧腔的燃料油雾化喷散,其点火装置为片状氮化硅电热体,表面温度可到1300度,提高了点火成功率以及稳定性,降低了故障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可实现全自动恒温控制,换热效率高;噪音低,污染小,维修方便,是一种理想的燃油加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燃油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汽车发动在运行时,在低温环境下为防止发动机瞬间启动而带来的发动机损伤,通常会先给发动机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实现发动机内部增温,但是现有的此种装置存在较大的弊端,其体现在:1.普通燃油加热器使用的是阻丝式电热塞作为点燃装置,使用过程中易损坏,2.现有的燃油加热器在燃烧前供油时,其只能通过供油管向燃烧室供油,供油点单一,无法充分燃烧,单位油量内加热效率一般。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新型结构设计的一种燃油加热器,其能够有效的提高点燃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燃料在燃烧室内部的燃烧效率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加热器,其通过设计一个筒状结构设置的加热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将燃烧装置的燃料供应方式改变,同时对其点燃装置进行改善以提高燃烧效率。本技术的加热结构通过如下结构实现:一种燃油加热器,其包括一个加热筒体,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外壳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加热筒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燃烧腔,燃烧腔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换热腔,所述的燃烧腔开口端设置有片状氮化硅电热体以及雾化装置连接,所述的雾化装置上连接着供油管,所述的供油管延伸至加热筒体外部并和控油电磁阀连接实现供油控制;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供液循环泵,所述的供液循环泵和换热腔连接,所述的换热腔上设置有出水口与发动机热循环管连接;所述的燃烧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穿过换热腔并与外部的排烟口连接。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驱动轴上的雾化扇叶以及雾化挡板组成,所述的供油管延伸至雾化扇叶内或者前侧。所述的加热筒体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并延伸至换热腔内。所述的加热筒体上设置有过热保护传感器并延伸至换热腔内。所述的加热筒体上设置有火焰探测器并延伸至换热腔内。所述的控制模块及线束外置,控制组件固定在电机罩外,通过插接件与各负载相连接,便于安装维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采用加热筒体内部设置燃烧腔,在燃烧腔的外部设置换热腔可实现液体的加热;本技术在燃烧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雾化装置,将进入燃烧腔的燃料油雾化喷散,其点火装置为片状氮化硅电热体,表面温度可到1300度,提高了点火成功率以及稳定性,降低了故障率。本技术结构设计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可实现全自动恒温控制,换热效率高;噪音低,污染小,维修方便,是一种理想的燃油加热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筒体,11、水温传感器,12、过热传感器,13、火焰探测器,14、出水口,15、线束,2、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外壳,22、雾化扇叶,23、雾化挡板,24、放气阀,3、控制总成,31、插接件,4、片状氮化硅电热体,5、供液循环泵,51、供液口,6、燃烧腔,61、排烟管,62、排烟口,7、换热腔,8、控油电磁阀,81、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进行细致的描述,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燃油加热器,其包括一个加热筒体1,所述的加热筒体1的侧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外壳21上设置有控制模块3;加热筒体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燃烧腔6,燃烧腔6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换热腔7,所述的燃烧腔6开口端设置有片状氮化硅电热体4以及雾化装置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驱动轴上的雾化扇叶22以及雾化挡板23组成,通过将供油管延伸至雾化扇叶22内或者前侧,当雾化扇叶22随驱动电机转动时,可实现燃料油的雾化喷洒。所述的雾化装置上连接着供油管81,所述的供油管81延伸至加热筒体1的外部并和控油电磁阀8连接实现供油控制;所述的加热筒体1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供液循环泵5,所述的供液循环泵5和换热腔7连接,所述的换热腔7上设置有出水口14与发动机热循环管连接实现外部发动机的供热;所述的燃烧腔6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61穿过换热腔7并与外部的排烟口62连接。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本技术采用在加热筒体1内部设置燃烧腔6,在燃烧腔6的外部设置换热腔7可实现液体的加热;本技术在燃烧腔的开口处设置有雾化装置,将进入燃烧腔的燃料油雾化喷散,其点火装置为片状氮化硅电热体,表面温度可到1300度,提高了点火成功率以及稳定性。再者,所述的加热筒体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11并延伸至换热腔7内,通过测试水温实现对本燃油加热器的开关控制。所述的加热筒体1上设置有过热保护传感器12并延伸至换热腔内,当燃烧器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控制模块3实现对燃烧腔6的燃烧控制。所述的水温传感器11和过热保护传感器12安装在换热体7上,本技术通过传感器与循环介质相接触,提高探测水温的灵敏度。所述的加热筒体上设置有火焰探测器并延伸至燃烧腔内。火焰探测器13在换热体尾部,由外部安装,贯穿换热体内外套进入换热体内部,火焰探测器端头位于燃烧腔出口的火焰中,可实现对燃烧腔内是否燃烧进行监测。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连接着外置的线束15,控制模块及线束外置,控制模块固定在驱动电机外壳21外,通过插接件31与各负载相连接,便于安装维修。本技术所述的控制皆是通过控制模块3来实现的,此种控制为自动化控制行业通用手段,通过对所有控制程序的设定,可实现对驱动电机2以及片状氮化硅电热体4以及供液循环泵5的自动运行的控制。总结: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本技术结构设计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可实现全自动恒温控制,换热效率高;噪音低,污染小,维修方便,是一种理想的燃油加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加热器,其包括一个加热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外壳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加热筒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燃烧腔,燃烧腔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换热腔,所述的燃烧腔开口端设置有片状氮化硅电热体以及雾化装置连接,所述的雾化装置上连接着供油管,所述的供油管延伸至加热筒体外部并和控油电磁阀连接实现供油控制;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供液循环泵,所述的供液循环泵和换热腔连接,所述的换热腔上设置有出水口与发动机热循环管连接;所述的燃烧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穿过换热腔并与外部的排烟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加热器,其包括一个加热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外壳上设置有控制模块;加热筒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燃烧腔,燃烧腔的外部包覆设置有换热腔,所述的燃烧腔开口端设置有片状氮化硅电热体以及雾化装置连接,所述的雾化装置上连接着供油管,所述的供油管延伸至加热筒体外部并和控油电磁阀连接实现供油控制;所述的加热筒体的侧部设置有一个供液循环泵,所述的供液循环泵和换热腔连接,所述的换热腔上设置有出水口与发动机热循环管连接;所述的燃烧腔的末端设置有排烟管穿过换热腔并与外部的排烟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王勇高彦方赵朋朋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鹏凝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