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164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及系统,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循环水进入竖直细支管的初始温度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供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固体蓄热电锅炉的蓄热体是由镁砖搭建而成,在整个蓄热体上设有若干个纵向和横向贯穿的孔洞,可以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在供热时通过风机驱动固体蓄热电锅炉内部的空气,使空气从蓄热体孔洞中穿过并换热成为高温空气,之后高温空气掠过循环管将热量传递至循环水。因此固体蓄热电锅炉可以利用低谷电蓄热,在供热时将热能有序释放充分体现了其削峰填谷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该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循环水进入竖直细支管的初始温度T0步骤2:建立蓄热体与循环水管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为:n·D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获取循环水进入竖直细支管的初始温度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循环水进入竖直细支管的初始温度T0
步骤2:建立蓄热体与循环水管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为:
n·Dh(TR-T)dL=qmcdT(1)
其中,
n-进行换热的竖直细支管数量;D-竖直细支管内壁周长;h-竖直细支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TR-蓄热体温度;T-循环水流出竖直细支管时温度;qm-循环水质量流量;c-循环水比热容;
步骤3:将步骤2中的数学模型进行积分获得公式(2):



其中,T0为循环水进如竖直细支管时温度,T为循环水流出竖直细支管时温度。
步骤4:根据公式(2)分析换热的竖直细支管数量n,以及循环水流量qm便可对循环水的温度进行控制,即对固体蓄热电锅炉的负荷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建立蓄热体与循环水管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在固体蓄热电锅炉工作时,热量由蓄热体至循环水过程中存在:蓄热体与循环管管壁之间的导热热阻,循环管管壁与循环水之间的对流热阻。其中对流热阻远大于导热热阻,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忽略导热热阻,因此取循环水与循环管管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总热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变传热面提高固体蓄热电锅炉负荷可调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公式:



其中,n-进行换热的竖直细支管数量;
D-竖直细支管内壁周长;
h-竖直细支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
c-循环水比热容;
上述四个参数均为常数,因此将方程N=nA(4)带入公式(2)中,得到公式(4)



其中,N为循环水与蓄热体接触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涌江刘蒙陈宁洁赵延博叶凯旋李康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