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642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热交换器包括:壳体(2),加热用气体被供给至内部;导热管(6、4),被收容在壳体内;以及第一集管部及第二集管部(Ha~Hc),分别具有利用设在壳体的侧壁部(2a)的鼓出部(21a~21c)而形成的腔室(7a~7c),且在腔室连接有导热管以使加热对象流体流入/流出。侧壁部采用由内侧板(24)与外侧板(25)重合而成的结构,第一集管部(Ha)的鼓出部(21a)设在内侧板而朝壳体的内方侧鼓出,第二集管部(Hb、Hc)的鼓出部(21b、21c)设在外侧板而朝壳体的外方侧鼓出。根据此种结构,能够容易且适当地使第一集管部及第二集管部彼此靠近地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燃烧气体等加热用气体利用导热管来进行热回收的类型的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供热水装置等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构成热水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具体例,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热交换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作为加热用气体的燃烧气体被供给至内部;以及多个导热管,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作为加热对象流体的水在内部流通。在所述壳体的侧壁部,为了能够向多个导热管供水或放出热水,设有多个集管(header)部,所述多个集管部具有进行所述水的流入/流出的腔室。其中,所述多个集管部是通过设置朝壳体的外方侧或内方侧中的其中任一侧鼓出的鼓出部而形成。根据此种结构,集管部是利用壳体的侧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因此能够使集管部的结构变得简单,使制造成本变得廉价。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热交换器中,也在壳体的侧壁部设有多个集管部。作为用于此的部件,壳体的侧壁部采用了由内侧板与外侧板重合而成的双重结构。内侧板设为支撑导热管的平板状,另一方面,在外侧板,设有朝壳体的外方侧鼓出的多个鼓出部,所述多个鼓出部与内侧板的相互间区域成为多个腔室。但是,在所述的以往技术中,如下述那样尚存在应改善的余地。即,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的任一个中,设在壳体的一个侧壁部的多个集管部中,它们的鼓出部仅朝壳体的外方侧鼓出,或者仅朝壳体的内方侧鼓出。因此,在使多个鼓出部彼此靠近地设置的情况下,有时难以适当地形成这些鼓出部,从而导致热交换器的生产性恶化。而且,也有时不得不变更热交换器的设计规格,以使多个集管部不彼此靠近。作为用于在壳体的侧壁部设置鼓出部的方法,一般采用对侧壁部实施冲压加工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中,难以使朝同一方向鼓出的鼓出部以彼此靠近的配置而适当地形成,所述问题变得更为显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415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55857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国技术CN205049014U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防止或抑制所述问题的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下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侧壁部,且加热用气体被供给至内部;导热管,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加热对象流体在内部流通;以及第一集管部及第二集管部,分别具有设在所述侧壁部的鼓出部、及利用所述鼓出部而形成的腔室,且在所述腔室连接有所述导热管以使所述加热对象流体流入/流出,所述侧壁部采用由内侧板与外侧板重合而成的结构,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内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内方侧鼓出,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外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外方侧鼓出。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包括带鳍片的导热管作为所述导热管,所述带鳍片的导热管以沿所述导热管的轴长方向并列的排列而接合有多个鳍片,在所述多个鳍片中的最端部的鳍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部的相互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堵塞所述间隙的下部开口部或上部开口部。优选的是,所述外侧板中的与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相向的部位被设为朝所述壳体的外方侧鼓出的第一辅助鼓出部,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腔室是利用所述第一辅助鼓出部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辅助鼓出部设为较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远离所述第二集管部的配置。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板中的与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相向的部位被设为朝所述壳体的内方侧鼓出的第二辅助鼓出部,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腔室是利用所述第二辅助鼓出部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辅助鼓出部设为较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远离所述第一集管部的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热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当根据参照附图而在以下进行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进一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使用图1的热交换器而构成的热水装置的一例的正面剖面图。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侧面剖面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3所示的热水装置WH包括产生作为加热用气体的燃烧气体的燃烧器(burner)1及热交换器HE。热交换器HE包括壳体2、配设在所述壳体2内的多个主管3、具有多个鳍片5及导热管4的一次热交换部A1、具有多个导热管6的二次热交换部A2、以及图1所示的多个集管部Ha~Hd。燃烧器1是以往既知的反向燃烧式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1中,使燃料气体与利用风扇10供给的燃烧用空气混合而点火,由此产生的燃烧气体从壳体2内的上部侧朝下供给。主管3弯曲成大致Π字状,且沿着壳体2的侧壁部2b~侧壁部2d的上部内面而上下多段地设置(也参照图1及图2),如后所述,水被供给至其内部而流通。由此,起到对壳体2的多个侧壁部2b~2d进行冷却的作用,而且,还进行从燃烧气体的水加热用的吸热。壳体2的侧壁部2a的冷却是通过后述的多个集管部Ha~Hd来进行。一次热交换部A1及二次热交换部A2是用于从燃烧气体分别回收显热及潜热而进行水加热的部位。一次热交换部A1被设在比主管3低的位置。所述一次热交换部A1的导热管4具有下述结构,即,横向架设在壳体2内而沿上下及水平方向排列的直状的多个管体部40经由弯管49及设在壳体2的侧壁部2a的后述的多个集管部Hc而连接成一串(参照图4)。多个鳍片5为板状,多个管体部40贯穿而接合,且沿各管体部40的轴长方向排列。二次热交换部A2是在壳体2内的热交换器HE的下方配置多个导热管6而构成。各导热管6例如为蛇行状导热管,多个导热管6的高度在正面剖视时互不相同,以使彼此相邻的导热管6的高度不同。如图1中清晰地表示的那样,壳体2是上下两面部开口的大致矩形的筒状。所述壳体2包括具有侧壁部2b~侧壁部2d的俯视大致Π字状的壳体本体部20、构成侧壁部2a的内侧板24、及外侧板25。如图2中清晰地表示的那样,内侧板24以堵塞壳体本体部20的一侧面开口部的方式而接合于壳体本体部20。主管3的端部3a~端部3d、构成导热管4的多个管体部40的一端部40a、多个导热管6的两端部6a、6b贯穿且连接于所述内侧板24。所述内侧板24中的、多个导热管6的上侧的端部6a所贯穿且连接的区域形成为朝壳体2的内方侧鼓出的鼓出部21a。所述鼓出部21a是后述的集管部Ha(第一集管部)的构成元件。外侧板25是用于通过重叠接合于内侧板24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n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侧壁部,且加热用气体被供给至内部;/n导热管,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加热对象流体在内部流通;以及/n第一集管部及第二集管部,分别具有设在所述侧壁部的鼓出部、及利用所述鼓出部而形成的腔室,且在所述腔室连接有所述导热管以使所述加热对象流体流入流出,/n所述侧壁部采用由内侧板与外侧板重合而成的结构,/n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内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内方侧鼓出,/n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外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外方侧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6 JP 2019-213264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侧壁部,且加热用气体被供给至内部;
导热管,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且加热对象流体在内部流通;以及
第一集管部及第二集管部,分别具有设在所述侧壁部的鼓出部、及利用所述鼓出部而形成的腔室,且在所述腔室连接有所述导热管以使所述加热对象流体流入流出,
所述侧壁部采用由内侧板与外侧板重合而成的结构,
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内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内方侧鼓出,
所述第二集管部的所述鼓出部设在所述外侧板而朝所述壳体的外方侧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作为所述导热管,包括带鳍片的导热管,所述带鳍片的导热管以沿所述导热管的轴长方向并列的排列而接合有多个鳍片,
在所述多个鳍片中的最端部的鳍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部的相互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一集管部的所述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宪英井口雅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