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42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对接结构,其中该线性滑轨包括滑块、端盖及保持组件组。滑块具有滑槽、沟槽及贯通孔。端盖结合在滑块的两侧边。保持组件组设置在滑块的两侧边并形成直线通道。保持组件组包含数个回流管组,各回流管组包含第一及第二保持筒。第一保持筒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第二保持筒具有可供插接凸片的数个凹槽。凹槽自第二保持筒的第二筒壁的端面延伸且不穿透内壁面,其中,第一及第二保持筒通过凸片及凹槽的相互定位而对接并穿置在各贯通孔中,借此避免滚珠滚动时产生摩擦阻力,以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对接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线性滑轨,尤其是指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线性滑轨装置主要是将滑块结构安装在轨道上,借以进行直线反复运动。一般滑块结构包含有U形的滑块、相对设置在滑块相对侧的两端盖、设置在滑块内的数个滚珠及将滚珠保持在滑块上的保持组件。借此,滑块可通过滚珠来减少滑块与轨道之间相对移动时的摩擦力,以使滑块的移动更为顺畅。再者,前述滑块结构是利用保持组件来提供滚珠的滚动路径。目前已有的保持组件是利用回流管对接组设作为滚珠的直线通道。然而,由于回流管在制造时会有组设上的公差,径而导致回流管在对接后会形成间隙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此举对于在回流管内的滚珠在滚动循环时造成摩擦阻力,进而影响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轨及其保持组件对接结构,借此避免滚珠在滚动时产生摩擦阻力,以维持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滑轨,包括滑块、一对端盖及一对保持组件组。滑块具有滑槽、设置在滑槽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及数个贯通孔。该对端盖结合在滑块相对的两侧边。该对保持组件组对应设置在滑块相对的两侧边并形成数个直线通道,各保持组件组包含数个回流管组,各回流管组包含第一保持筒及第二保持筒,第一保持筒具有第一筒壁,第一筒壁的第一端面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第二保持筒具有第二筒壁,第二筒壁的外壁面具有可供插接该数个凸片的数个凹槽,该数个凹槽自第二筒壁的第二端面朝接近滑块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第二筒壁的内壁面,其中,各第一保持筒及各第二保持筒通过凸片及凹槽的相互定位而对接并穿置在各贯通孔中。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线性滑轨的保持组件对接结构,用以保持设置在滑块内的数个滚珠。该线性滑轨的保持组件对接结构包括一对保持组件组,该对保持组件组对应设置在滑块相对的两侧边并形成可供数个滚珠移动的数个直线通道,各保持组件组包含数个回流管组,各回流管组包含第一保持筒及第二保持筒,第一保持筒具有第一筒壁,第一筒壁的第一端面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第二保持筒具有第二筒壁,第二筒壁的外壁面成型有可供插接该数个凸片的数个凹槽,该数个凹槽自该第二筒壁的第二端面朝接近滑块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第二筒壁的一内壁面,其中,第一保持筒及第二保持筒通过凸片及凹槽的相互定位而对接并穿置在滑块中。相较于已知技术,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保持组件对接结构是包括一对保持组件组,及包含相对接的第一保持筒及第二保持筒,第一保持筒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第二保持筒的外壁面成型有数个凹槽,且凹槽自端面朝接近滑块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内壁面;据此,第一保持筒及第二保持筒在相互对接后,两端面为紧密贴接且无间隙,且在相接之处的内壁面及外壁面为平坦面而无凹凸不平,借此提供平滑的直线通道而避免对滚珠造成阻力,以提高滚珠在滚动时的顺畅性,增加本技术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端盖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保持组件组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保持组件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一角度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另一角度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使用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使用时的组合剖视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线性滑轨;10:滑块;100:循环通道;11:滑槽;12:沟槽;13:贯通孔;20:端盖;30:保持组件组;300:直线通道;31:回流管组;32:第一保持筒;320:第一端面;321:第一筒壁;322:凸片;33:第二保持筒;330:第二端面;331:第二筒壁;3311:外壁面;3312:内壁面;332:凹槽;34:盖板;340:回流槽;341:回流片;35:保持片;40:滚珠;50:轨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线性滑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线性滑轨1,包括一滑块10、一对端盖20及一对保持组件组30。该对端盖20是相对结合在该滑块10的两侧边。该对保持组件组30是穿设该滑块10,该对保持组件组30结合该滑块10,从而提供滚珠作为循环滚动的路径。更详细描述该线性滑轨1的结构如后。请参照图2至图4,为本技术中的端盖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保持组件组与滑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保持组件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滑块10的截面是大致呈一U形,且该滑块10具有一滑槽11、设置在该滑槽11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12及数个贯通孔13。该对保持组件组30对应设置在该滑块10相对的两侧边并形成数个直线通道300。各该保持组件组30包含数个回流管组31。各回流管组31包含相对接的一第一保持筒32及一第二保持筒33。该第一保持筒32具有一第一筒壁321。此外,该第一筒壁321的一第一端面320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322。再者,该第二保持筒33具有一第二筒壁331。该第二筒壁331的一外壁面3311具有可供插接该数个凸片322的数个凹槽332。该数个凹槽332自该第二筒壁331的一第二端面330朝接近该滑块10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该第二筒壁331的一内壁面3312。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保持筒32及该第二保持筒33之间是通过该数个凸片322及该数个凹槽332的相互插接定位而对接。即,该数个凸片322及该数个凹槽332的位置仅需相互对应设置即可。换句话说,实际实施时可在该第一保持筒32设置凹槽,另外在该第二保持筒33设置凸片,或者是在该第一保持筒32交错设置凸片及凹槽,另外,该第二保持筒33则对应交错设置凹槽及凸片。另外要说明的是,该数个凸片322是自该第一端面320延伸;较佳地,各该凸片322的厚度小于该第一筒壁321的厚度或大约为该第一筒壁321厚度的三分之一。该数个凹槽332是自该第二端面330延伸;较佳地,各该凹槽332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筒壁331的厚度或大约为该第二筒壁331厚度的三分之一。据此,该第一保持筒32及该第二保持筒33在相互对接后,该第一、第二端面320、330为紧密贴接且无间隙,且在相接之处的内壁面及外壁面皆为平接面而不致凸出。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对保持组件组30还包括一对盖板34。该对盖板34分别设置在该滑块10及该对端盖20之间。具体而言,该数个回流管组31分别对应成型在该对盖板34上。该数个回流管组31是自各该盖板34的一侧面朝该滑块10的方向延伸。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该保持组件组30还包含一对保持片35。较佳地,该保持片35的一端是对应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滑块,具有一滑槽、设置在该滑槽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及数个贯通孔;/n一对端盖,结合在该滑块相对的两侧边;以及/n一对保持组件组,对应设置在该滑块相对的两侧边并形成数个直线通道,各该保持组件组包含数个回流管组,各该回流管组包含一第一保持筒及一第二保持筒,该第一保持筒具有一第一筒壁,该第一筒壁的一第一端面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该第二保持筒具有一第二筒壁,该第二筒壁的一外壁面具有供插接该数个凸片的数个凹槽,该数个凹槽自该第二筒壁的一第二端面朝接近该滑块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该第二筒壁的一内壁面,其中,各该第一保持筒及各该第二保持筒通过该数个凸片及该数个凹槽的相互定位而对接,并穿置在各该贯通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滑块,具有一滑槽、设置在该滑槽的相对侧的数个沟槽及数个贯通孔;
一对端盖,结合在该滑块相对的两侧边;以及
一对保持组件组,对应设置在该滑块相对的两侧边并形成数个直线通道,各该保持组件组包含数个回流管组,各该回流管组包含一第一保持筒及一第二保持筒,该第一保持筒具有一第一筒壁,该第一筒壁的一第一端面向外凸伸有数个凸片,该第二保持筒具有一第二筒壁,该第二筒壁的一外壁面具有供插接该数个凸片的数个凹槽,该数个凹槽自该第二筒壁的一第二端面朝接近该滑块的方向延伸且不穿透该第二筒壁的一内壁面,其中,各该第一保持筒及各该第二保持筒通过该数个凸片及该数个凹槽的相互定位而对接,并穿置在各该贯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该对保持组件组还包括一对盖板,该对盖板分别设置在该滑块及该对端盖之间,该数个回流管组分别对应成型在该对盖板上,该数个回流管组是自各该盖板的一侧面朝该滑块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各该保持组件组包含一对保持片,该保持片是对应位于该数个沟槽的一外侧,从而使数个滚珠保持在该数个沟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该保持片的一端是对应连接该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各该凸片的厚度小于该第一筒壁的厚度或为该第一筒壁厚度的三分之一;各该凹槽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筒壁的厚度或为该第二筒壁厚度的三分之一。


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儒
申请(专利权)人: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