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840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轮齿、第二轮齿、连接环、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链轮上增设橡胶减震缓冲圈,橡胶减震缓冲圈为一体结构,并且设有轮齿通孔,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轮齿通孔穿过轮齿从而组装在链轮上,橡胶减震缓冲圈覆盖轮齿的底部及减震缓冲槽,在工作过程中橡胶减震缓冲圈能够降低链轮与链之间相互碰撞,具有减震效果,降低噪音,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二者之间的因摩擦造成的损伤,延长链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NR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使得链在滚动过程中,对链轮的抓力增加,起到防脱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防脱、减震和降低噪音的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
技术介绍
链轮是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链轮是一种实心或带辐条的齿轮,与(滚子)链啮合以传递运动。链轮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仪表仪器、石油等行业的机械传动等。链轮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现有汽车用链轮运转时存在较大的噪音、链条容易脱落,造成传动效率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轮齿、第二轮齿、连接环、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所述第一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二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链轮的大小是第二链轮大小的1.5-3倍,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分别位于连接环的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一轮齿通孔,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一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一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二轮齿通孔,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二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二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一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一轮齿上,从而使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二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二轮齿上,从而使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二链轮上,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轮齿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二轮齿之间同样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均为圆形整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均为NR橡胶。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缓冲槽的两侧、第一轮齿的顶部的两端及第二轮齿顶部的两端均为圆弧过渡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高度均为6mm-16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底部的直径是顶部直径的1.5-3.0倍,所述第二齿轮底部的直径是顶部直径的1.5-3.0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的厚度为1mm-3mm。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的距离为8mm-16mm,所述相邻两个第二齿轮之间的距离为8mm-1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通过在链轮上增设橡胶减震缓冲圈,橡胶减震缓冲圈为一体结构,并且设有轮齿通孔,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轮齿通孔穿过轮齿从而组装在链轮上,橡胶减震缓冲圈覆盖轮齿的底部及减震缓冲槽,在工作过程中橡胶减震缓冲圈能够降低链轮与链之间相互碰撞,具有减震效果,降低噪音,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二者之间的因摩擦造成的损伤,延长链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NR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使得链在滚动过程中,对链轮的抓力增加,进一步起到防脱效果,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制造简便、生产成本低、防脱、减震和降低噪音的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的结构右视图;附图中:1、第一链轮;2、第二链轮;3、第一轮齿;4、第二轮齿;5、连接环;6、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7、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8、第一轮齿通孔;9、第二轮齿通孔;10、减震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的结构右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链轮1、第二链轮2、第一轮齿3、第二轮齿4、连接环5、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所述第一链轮1的外侧设有第一轮齿3,所述第二链轮2的外侧设有第二轮齿4,所述第一链轮1的大小是第二链轮2大小的1.5-3倍,所述第一链轮1及第二链轮2分别位于连接环5的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上设有第一轮齿通孔8,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上第一轮齿通孔8的数量与第一轮齿3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上设有第二轮齿通孔9,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上第二轮齿通孔9的数量与第二轮齿4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通过第一轮齿通孔8套接在第一轮齿3上,从而使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套接在第一链轮1上,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通过第二轮齿通孔9套接在第二轮齿4上,从而使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套接在第二链轮2上,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轮齿1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10,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二轮齿2之间同样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10,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均为圆形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均为NR橡胶。优选的,所述减震缓冲槽10的两侧、第一轮齿3的顶部的两端及第二轮齿4顶部的两端均为圆弧过渡角。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的高度均为6mm-16mm。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3底部的直径是顶部直径的1.5-3.0倍,所述第二齿轮4底部的直径是顶部直径的1.5-3.0倍。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6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7的厚度为1mm-3mm。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第一齿轮3之间的距离为8mm-16mm,所述相邻两个第二齿轮4之间的距离为8mm-16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链轮上增设橡胶减震缓冲圈,橡胶减震缓冲圈为一体结构,并且设有轮齿通孔,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轮齿通孔穿过轮齿从而组装在链轮上,橡胶减震缓冲圈覆盖轮齿的底部及减震缓冲槽,在工作过程中橡胶减震缓冲圈能够降低链轮与链之间相互碰撞,具有减震效果,降低噪音,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二者之间的因摩擦造成的损伤,延长链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NR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使得链在滚动过程中,对链轮的抓力增加,进一步起到防脱效果,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制造简便、生产成本低、防脱、减震和降低噪音的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轮齿、第二轮齿、连接环、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所述第一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二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链轮的大小是第二链轮大小的1.5-3倍,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分别位于连接环的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一轮齿通孔,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一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一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二轮齿通孔,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二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二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一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一轮齿上,从而使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二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二轮齿上,从而使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二链轮上,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轮齿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二轮齿之间同样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均为圆形整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高传动效率汽车用链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轮齿、第二轮齿、连接环、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所述第一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二链轮的外侧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链轮的大小是第二链轮大小的1.5-3倍,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分别位于连接环的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一轮齿通孔,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一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一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设有第二轮齿通孔,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上第二轮齿通孔的数量与第二轮齿的数量相同,并且二者相互匹配,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一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一轮齿上,从而使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通过第二轮齿通孔套接在第二轮齿上,从而使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套接在第二链轮上,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轮齿之间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二轮齿之间同样形成一个减震缓冲槽,所述第一橡胶减震缓冲圈及第二橡胶减震缓冲圈均为圆形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的一种低噪音高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圣明单金旺张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龙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