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73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涉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包括主车架和热能回收组件,所述主车架中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用于热能转化机械能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设于主车架尾部,所述热能回收组件包括尾气管、压力阀、隔断、活塞杆和曲轴,所述尾气管与排气系统尾端相连接,且尾气管外部设有压力阀,所述尾气管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断,且隔断左侧设有于尾气管内部横向滑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贯穿隔断右侧部分转动连接有曲轴。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不仅可利用回收汽车制动时回收能量,还可利用汽车行进过程排出的尾气中的热量用于能量回收,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具体为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日益大众化的今天,汽车技术不断发展,顾客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已被市场和顾客接受,目前使用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主要是通过2个离合器分别实现奇数和偶数档位的交替来实现良好的换挡性能以及动力性和舒适性。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720912086.4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充电泵电路的电动汽车能量再生系统。该技术基于充电泵电路的电动汽车能量再生系统,其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单元与充电泵电路结合,使制动能量不至于损失,并且能够充入动力电池中,使回收的能量不仅仅用于制动上,能得到最大的利用率,但是纵观对比文件可知,该对比文件所提出的能量回收方法为回收制动能量,此种方式也是市面上大多数汽车能量回收所使用的操作方法,然而汽车行进时产生的尾气具有大量的热能,该热能如若善加利用亦能回收能量用于蓄电池的充电。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车架和热能回收组件,所述主车架中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用于热能转化机械能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设于主车架尾部,所述热能回收组件包括尾气管、压力阀、隔断、活塞杆和曲轴,所述尾气管与排气系统尾端相连接,且尾气管外部设有压力阀,所述尾气管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断,且隔断左侧设有于尾气管内部横向滑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贯穿隔断右侧部分转动连接有曲轴,且曲轴转动安装于尾气管内部右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还包括驱动轮和皮带,所述曲轴顶部共轴固定有驱动轮,且驱动轮圆周套装有皮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还包括从动轮和后置发电机,所述皮带背离驱动轮一端旋转传动连接有从动轮,且从动轮固定连接于底部后置发电机输出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还包括充电线束,所述后置发电机外部延伸有充电线束,且充电线束末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前部固定安装有横梁,且横梁上方固定安装有发动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底部通过变矩器连接有变速器本体,且变速器本体固定安装于横梁下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本体外接有前置发电机,且前置发电机亦通过充电线束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车轮,且异侧车轮间共轴连接有轴杆,相对两侧所述车轮间连接有转向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不仅可利用回收汽车制动时回收能量,还可利用汽车行进过程排出的尾气中的热量用于能量回收,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
[0015]1.本技术通过前置发电机的设置,将汽车行驶时速度所产生的动能在减速过程中转化为电能,充入蓄电池,有效回收,从而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增加续驶里程,同时前置发电机的电磁力矩起到辅助制动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0016]2.本技术通过热能回收组件的设置,将汽车行进过程排出的尾气中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带动后置发电机的旋转,将电力通过充电线束的过度存储于蓄电池中;
[0017]3.本技术通过两种能量回收方式相结合的设置,不仅可利用回收汽车制动时回收能量,还可利用汽车行进过程排出的尾气中的热量用于能量回收,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热能回收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车架;2、蓄电池;3、横梁;4、发动机;5、变速器本体;6、前置发电机;7、车轮;8、轴杆;9、转向杆;10、热能回收组件;1001、尾气管;1002、压力阀;1003、隔断;1004、活塞杆;1005、曲轴;1006、驱动轮;1007、皮带;1008、从动轮;1009、后置发电机;1010、充电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

图2所示,主车架1前部固定安装有横梁3,且横梁3上方固定安装有发动机4,发动机4底部通过变矩器连接有变速器本体5,且变速器本体5固定安装于横梁3下方,变速器本体5外接有前置发电机6,且前置发电机6亦通过充电线束1010与蓄电池2电性连接,当车辆行驶时,发动机4工作,通过变速器本体5带动轴杆8两端的车轮7转动以实现车辆的行驶,此时前置发电机6空转不工作,当车辆需要减速时,控制系统使发动机4停止工作,车辆的惯性动能强制带动前置发电机6转动,控制系统使前置发电机6通电工作,所发电量转存于蓄电池2中,此时,前置发电机6产生一个与车辆运动方向相反的电磁力矩,作用于运动系统,使车辆开始减速,起到制动作用,直到车辆停住,主车架1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车轮7,且异侧车轮7间共轴连接有轴杆8,相对两侧车轮7间连接有转向杆9;
[0024]如图3所示,主车架1中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用于热能转化机械能的热能回收组件10设于主车架1尾部,热能回收组件10包括尾气管1001、压力阀1002、隔断1003、活塞杆
1004和曲轴1005,尾气管1001与排气系统尾端相连接,且尾气管1001外部设有压力阀1002,当尾气管1001内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压力阀1002启用,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活塞杆1004复位,通过活塞杆1004的横向往复将尾气中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尾气热量的能量回收,尾气管1001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断1003,且隔断1003左侧设有于尾气管1001内部横向滑动的活塞杆1004,活塞杆1004贯穿隔断1003右侧部分转动连接有曲轴1005,且曲轴1005转动安装于尾气管1001内部右侧,热能回收组件10还包括驱动轮1006和皮带1007,曲轴1005顶部共轴固定有驱动轮1006,且驱动轮1006圆周套装有皮带1007,热能回收组件10还包括从动轮1008和后置发电机1009,皮带1007背离驱动轮1006一端旋转传动连接有从动轮1008,且从动轮1008固定连接于底部后置发电机1009输出端,热能回收组件10还包括充电线束1010,后置发电机1009外部延伸有充电线束1010,且充电线束1010末端与蓄电池2电性连接,在压力推动下活塞杆1004位于尾气管1001中滑动,活塞杆1004驱使与其转动连接的曲轴1005转动,进而通过曲轴1005末端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1)和热能回收组件(10),所述主车架(1)中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用于热能转化机械能的所述热能回收组件(10)设于主车架(1)尾部,所述热能回收组件(10)包括尾气管(1001)、压力阀(1002)、隔断(1003)、活塞杆(1004)和曲轴(1005),所述尾气管(1001)与排气系统尾端相连接,且尾气管(1001)外部设有压力阀(1002),所述尾气管(1001)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断(1003),且隔断(1003)左侧设有于尾气管(1001)内部横向滑动的活塞杆(1004),所述活塞杆(1004)贯穿隔断(1003)右侧部分转动连接有曲轴(1005),且曲轴(1005)转动安装于尾气管(1001)内部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组件(10)还包括驱动轮(1006)和皮带(1007),所述曲轴(1005)顶部共轴固定有驱动轮(1006),且驱动轮(1006)圆周套装有皮带(10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组件(10)还包括从动轮(1008)和后置发电机(1009),所述皮带(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圣明刁飞飞张德华夏华丁军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龙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