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5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框、第一托料机构、第二托料机构、第三托料机构、落料机构及推料机构,定位框设于机架上,第一托料机构、第二托料机构、第三托料机构及落料机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托料机构用于支撑堆叠的流道板,第一托料机构用于插入流道板中将流道板分成位于第一托料机构上方的堆叠段和位于第一托料机构和第二托料机构之间的预加料段,第三托料机构用于将预加料段中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其余流道板分隔开,落料机构用于支撑预加料段并在第三托料机构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开以后将最下方的流道板下料到下料槽中。本申请能够顺畅地对堆叠的流道板进行在逐一下料,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
本申请涉及全热交换芯生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器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板式全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芯,包括至上而下间隔设置的流道板以及设置于相邻流道板之间的膜片。加工时,先将堆叠于一起的流道板一个个取下,然后人工将一块块流道板放置到叠加台上,然后将热交换膜(以下简称膜片)放置到流道板进行交替叠加,人工参与程度高,自动化水平低,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设计一款自动化水平更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从而提升加工的效率。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认为对于堆叠的流道板一个个下料的过程需要人工进行,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框、第一托料机构、第二托料机构、第三托料机构、落料机构以及推料机构,所述定位框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托料机构、第二托料机构、第三托料机构以及落料机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机构用于支撑堆叠的流道板,所述第一托料机构用于插入堆叠的流道板中将流道板分成位于第一托料机构上方的堆叠段和位于第一托料机构和第二托料机构之间的预加料段,所述第三托料机构用于将预加料段中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其余流道板分隔开,所述落料机构用于支撑预加料段并在第三托料机构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开以后将最下方的流道板下料到下料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托料机构、第二托料机构、第三托料机构以及落料机构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托料机构用于插入两流道板之间,将堆叠的流道板分成上方的堆叠段和位于第一托料机构插入位置下方的预加料段,分隔前由第二托料机构对预加料段的流道板进行支撑,然后第二托料机构脱离支撑状态,使得预加料段的流道板下落,并落到落料机构上,再由第三托料机构托住下方第二块流道板,然后落料机构脱离流道板下方区域,使得最下方的流道板脱离支撑而落到下料槽上,实现对最下方流道板的逐一下料过程,在堆叠区内流道板未完成下料时,第二托料机构处于堆叠段的下方对堆叠段中的流道板进行支撑,当堆叠段中逐一下料完成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流道板逐一落料完成;堆叠中的流道板先进行部分的预下料,再从预下料段中进行逐一落料,落料的过程更加顺畅,且自动化程度高,落料效率高,落料效果好,通过下料装置对流道板逐一下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料机构包括第一托料气缸以及设置于第一托料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一托料板,所述第一托料气缸水平且朝向定位框内部设置,从而将第二托料机构上方的流道板隔成堆叠段和预加料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托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一托料板进入定位框内部,实现对堆叠段和预加料段的分隔以及对堆叠段的支撑,利用第一托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托料板退出定位框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托料机构包括第二托料气缸以及设置于第二托料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二托料板,第二托料气缸水平且朝向定位框内部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气缸伸长而使得第二托料板位于流道板正下方时,所述第一托料气缸伸长,从而将第二托料板上方的流道板隔成堆叠段和预加料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托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二托料板进入定位框内部,实现对预加料段的支撑,利用第二托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二托料板退出定位框内部,脱离对预加料段的支撑,使得预加料段的流道板落到落料机构上。优选的,所述第三托料机构包括第三托料气缸以及设置于第三托料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三托料板,第三托料气缸水平且朝向定位框内部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气缸收缩而使得第二托料板移出流道板正下方时,预加料段下落,所述第三托料气缸处于伸长状态并使得第三托料板位于流道板正下方区域,以接住预加料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托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三托料板插入预加料段中的流道板的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倒数第二块流道板之间,实现对倒数第二块流道板以及倒数第二块流道板上方的流道板的支撑,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离开。优选的,所述落料机构包括支撑件以及驱动件,支撑件位于第三托料机构下方且用以支撑预加料段,所述驱动件与支撑件连接,用于驱动支撑件进入和退出预加料段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支撑件进入预加料段下方以后,第二托料机构将预加料段的流道板放下,由支撑件进行支撑,然后第三托料气缸带动第三托料板插入倒数第二块流道板和最下方的流道板之间,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在第三托料板与支撑件之间,然后驱动件带动支撑件退出预加料段下方,最下方的流道板失去支撑,最终落下。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落料气缸,所述支撑件包括铰接轴、落料托板,铰接轴设置在机架上,落料托板套设在铰接轴上,落料气缸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定位框外侧,落料气缸的活塞杆与落料托板连接,用于驱动落料托板转动从而进入和退出预加料段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落料托板转动,从而进入预加料段下方,对从第二落料机构落下的流道板进行支撑,落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带动落料托板转动并退出预加料段下方,最下方的流道板失去支撑,最终落下,完成对最下方流道板的下料工作。优选的,所述落料托板设置有多个且沿铰接轴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落料托板上均开设有与铰接轴轴线平行的套孔,套孔穿设有同一根套接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落料托板对于流道板进行支撑。多个落料托板通过套接轴实现联动,支撑更加平稳,且防止片状的落料托板发生形变扭曲等。优选的,所述落料气缸的活塞杆与落料托板抵接,所述套接轴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在落料气缸的活塞杆脱离落料托板以后带动落料托板转动复位的复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落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落料托板进入预加料段下方,下料时,落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在复位件带动下落料托板转动复位,复位时,最下方的流道板失去支撑,从而完成下料。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落料扭簧、第一卡接槽以及第二卡接槽,所述落料扭簧套接于铰接轴上,第一卡接槽开设于机架上,第二卡接槽开设于套接轴上,落料扭簧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时,套接轴转动,带落料扭簧形变,落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落料扭簧的恢复力驱使套接轴,使得套接轴绕着铰接轴转动,落料托板进行复位。优选的,所述定位框上设有多根沿定位框内边轮廓方向分布的定位杆,多根定位杆的内侧表面与堆叠的流道板外壁抵触,从而形成供堆叠的流道板放入的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杆之间形成供堆叠的流道板下料的空间,利用定位杆表面对流道板进行限位,保证流道板笔直下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堆叠中的流道板先进行部分的预下料,再从预下料段中进行逐一落料,落料的过程更加顺畅,且自动化程度高,落料效率高,落料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定位框(11)、第一托料机构(3)、第二托料机构(4)、第三托料机构(5)、落料机构(6)以及推料机构(2),所述定位框(11)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托料机构(3)、第二托料机构(4)、第三托料机构(5)以及落料机构(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机构(4)用于支撑堆叠的流道板,所述第一托料机构(3)用于插入堆叠的流道板中将流道板分成位于第一托料机构(3)上方的堆叠段和位于第一托料机构(3)和第二托料机构(4)之间的预加料段,所述第三托料机构(5)用于将预加料段中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其余流道板分隔开,所述落料机构(6)用于支撑预加料段并在第三托料机构(5)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开以后将最下方的流道板下料到下料槽(1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定位框(11)、第一托料机构(3)、第二托料机构(4)、第三托料机构(5)、落料机构(6)以及推料机构(2),所述定位框(11)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托料机构(3)、第二托料机构(4)、第三托料机构(5)以及落料机构(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机构(4)用于支撑堆叠的流道板,所述第一托料机构(3)用于插入堆叠的流道板中将流道板分成位于第一托料机构(3)上方的堆叠段和位于第一托料机构(3)和第二托料机构(4)之间的预加料段,所述第三托料机构(5)用于将预加料段中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其余流道板分隔开,所述落料机构(6)用于支撑预加料段并在第三托料机构(5)将最下方的流道板隔开以后将最下方的流道板下料到下料槽(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料机构(3)包括第一托料气缸(31)以及设置于第一托料气缸(31)活塞杆端部的第一托料板(32),所述第一托料气缸(31)水平且朝向定位框(11)内部设置,从而将第二托料机构(4)上方的流道板隔成堆叠段和预加料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料机构(4)包括第二托料气缸(41)以及设置于第二托料气缸(41)活塞杆端部的第二托料板(42),第二托料气缸(41)水平且朝向定位框(11)内部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气缸(41)伸长而使得第二托料板(42)位于流道板正下方时,所述第一托料气缸(31)伸长,从而将第二托料板(42)上方的流道板隔成堆叠段和预加料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托料机构(5)包括第三托料气缸(51)以及设置于第三托料气缸(51)活塞杆端部的第三托料板(52),第三托料气缸(51)水平且朝向定位框(11)内部设置,所述第二托料气缸(41)收缩而使得第二托料板(42)移出流道板正下方时,预加料段下落,所述第三托料气缸(51)处于伸长状态并使得第三托料板(52)位于流道板正下方区域,以接住预加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代烈张家兵徐思扬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百立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