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945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下料工位、叠加台以及膜片放置工位,下料工位上设置有将堆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的下料机构、将下料后的流道板输送到叠加台上的第一输送机构,膜片放置工位与叠加台之间设置有将膜片从膜片放置工位输送到位于叠加台上的流道板上的第二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对叠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并将流道板和膜片进行交替叠加得到全热交换芯,提升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全热交换芯生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器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现有的板式全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芯,包括至上而下间隔设置的流道板以及设置于相邻流道板之间的膜片。加工时,先将堆叠于一起的流道板一个个取下,然后人工将一块块流道板放置到叠加台上,然后将热交换膜(以下简称膜片)放置到流道板进行交替叠加,人工参与程度高,自动化水平低,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设计一款自动化水平更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从而提升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能够自动对叠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并将流道板和膜片进行交替叠加得到全热交换芯,提升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加工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下料工位、叠加台以及膜片放置工位,所述下料工位上设置有将堆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的下料机构、将下料后的流道板输送到叠加台上的第一输送机构,所述膜片放置工位与叠加台之间设置有将膜片从膜片放置工位输送到位于叠加台上的流道板上的第二输送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下料机构将堆叠的流道板逐一进行下料,然后利用第一输送机构将下料的流道板输送并放置到叠加台上,然后由第二输送机构将膜片从膜片放置工位输送到该流道板上,再由下料机构继续下料,使得流道板和膜片交替的进行堆叠,形成膜片和流道板交替堆叠的全热交换芯,利用下料机构对流道板逐一下料,并通过第二输送机构将膜片输送到每一块流道板上,形成膜片与流道板交底分布的堆叠状,得到全热交换芯,操作过程简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槽、定位框、托料机构以及落料机构,所述下料槽开设于机架上且沿下料工位到叠加台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框设置于机架上且位于下料槽远离叠加台的一端,所述托料机构包括托料气缸以及设置于托料气缸活塞杆上的隔板,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落料气缸以及设置于落料气缸活塞杆上的落料板,所述隔板位于落料板的上方且隔板与落料板之间的高度差等于一块流道板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落料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依靠落料板对堆叠的流道板进行支撑,然后托料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使得隔板插入最下方的流道板与倒数第二块流道板之间,利用隔板对最下方流道板以外的流道板进行支撑,然后控制落料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落料板移出流道板下方区域,使得最下方的流道板失去支撑而落到下料槽中,完成第一块流道板的下料工作;然后落料气缸复位,落料板再次移动到流道板正下方区域,托料气缸活塞杆收缩,托料板与流道板脱离,使得流道板落到落料板上;然后重复上述操作,使得流道板一块块隔离以及下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槽中开设有沿下料工位到叠加台方向延伸的推料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位于推料槽中且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向上伸出推料槽,用于抵触位于下料槽上的流道板并将流道板推动到下料槽靠近叠加台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到推料槽中的流道板在推料气缸的推动下向叠加台方向移动,并运动到下料槽靠近叠加台的一端位置,等待第一输送机构进行输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支架,输送支架上顶部设置有平移气缸,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分别位于连接杆的两端,下料槽靠近叠加台的距离、膜片放置工位到叠加台的距离等于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连接杆的水平移动,当连接杆处于靠近下料槽的位置时,第一输送机构位于下料槽靠近叠加台的一端的正上方,可对流道板进行夹取,而第二输送机构位于叠加台正上方,将膜片放置于叠加台上;当连接杆移动到远离下料槽的位置时,第一输送机构位于叠加台正上方,将流道板放置于叠加台上,第二输送机构位于膜片放置工位的正上方,用于将膜片拿起;在拿取流道板时,对膜片进行堆放,在堆放流道板时,对膜片进行拿取,加工效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夹持气缸以及夹块,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于连接杆一端且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夹持气缸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于第一升降气缸的端部,两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朝向相反,夹块设置于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上且形成夹持流道板的夹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调整夹块所形成的夹持口的高度位置,使得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能够利用两夹块夹住流道板,然后利用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收缩提升流道板的高度,完成流道板的夹取工作,当第一输送机构在平移气缸的作用下运动到叠加台上方时,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使得流道板高度降低,并通过夹持气缸使得两夹块互相远离,从而将流道板松开,使得流道板放置于叠加台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底板以及多个设置于底板底面上且均匀分布的吸盘,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于连接杆远离第一升降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底板设置于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升降气缸的伸缩调整吸盘的高度位置,方便吸取膜片以及放置膜片,使用时,先利用吸盘吸住膜片,然后在平移气缸的作用下,使得膜片移动到叠加台正上方,然后控制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使得膜片的高度降低,然后将放置于叠加台上的流道板上,完成膜片的吸取与放置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加台通过高度调节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限位杆、导向杆、导向滑块、调节丝杠以及伺服调节电机,所述限位杆设置有多个且竖直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杆底端设置于机架上且顶端穿过叠加台的边缘部分从而围成供流道板叠放的放置区域,所述导向滑块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叠加台两侧,所述调节丝杠与所述导向杆均竖直设置且位于叠加台的两侧,所述调节丝杠与机架转动安装,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滑块螺纹连接于调节丝杠上,另一所述导向滑块滑移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伺服调节电机安装于机架上且输出轴与调节丝杠同轴连接。当新的流道板放置好以后,叠加台上堆叠的流道板和膜片的总高度在逐渐增加,如果叠加台随之降低,那么就要求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在放置流道板、芯片时每次的伸缩形成逐渐减小,控制起来较为复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伺服调节电机在每一次增加流道板和膜片以后带动调节丝杠转动,从而使得导向滑块带动叠加台向下滑移于流道板和膜片厚度相匹配的高度距离,使得每一次新的流道板、膜片放置于叠加台上以后,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的形成不需要改变,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容易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高度纠正装置,所述高度纠正装置包括感应器以及纠正控制器,所述感应器、纠正控制器以及伺服调节电机依次电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机架且朝向叠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1)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下料工位(11)、叠加台(12)以及膜片放置工位(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位(11)上设置有将堆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的下料机构、将下料后的流道板输送到叠加台(12)上的第一输送机构(6),所述膜片放置工位(13)与叠加台(12)之间设置有将膜片从膜片放置工位(13)输送到位于叠加台(12)上的流道板上的第二输送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架(1)以及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下料工位(11)、叠加台(12)以及膜片放置工位(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工位(11)上设置有将堆叠的流道板进行逐一下料的下料机构、将下料后的流道板输送到叠加台(12)上的第一输送机构(6),所述膜片放置工位(13)与叠加台(12)之间设置有将膜片从膜片放置工位(13)输送到位于叠加台(12)上的流道板上的第二输送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槽(21)、定位框(3)、托料机构(4)以及落料机构(5),所述下料槽(21)开设于机架(1)上且沿下料工位(11)到叠加台(12)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框(3)设置于机架(1)上且位于下料槽(21)远离叠加台(12)的一端,所述托料机构(4)包括托料气缸(41)以及设置于托料气缸(41)活塞杆上的隔板(42),所述落料机构(5)包括落料气缸(51)以及设置于落料气缸(51)活塞杆上的落料板(52),所述隔板(42)位于落料板(52)的上方且隔板(42)与落料板(52)之间的高度差等于一块流道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槽(21)中开设有沿下料工位(11)到叠加台(12)方向延伸的推料槽(21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推料气缸(212),所述推料气缸(212)的活塞杆位于推料槽(211)中且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推块(213),所述推块(213)向上伸出推料槽(211),用于抵触位于下料槽(21)上的流道板并将流道板推动到下料槽(21)靠近叠加台(1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输送支架(81),输送支架(81)上顶部设置有平移气缸(83),平移气缸(83)的活塞杆上设置有连接杆(84),所述第一输送机构(6)、第二输送机构(7)分别位于连接杆(84)的两端,下料槽(21)靠近叠加台(12)的距离、膜片放置工位(13)到叠加台(12)的距离等于第一输送机构(6)与第二输送机构(7)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芯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伟周代烈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百立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