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46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包括如下组分: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5~30%、螯合分散剂4~8%、有机硅消泡剂0.05~0.1%、余量为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处理锦纶织物,具有除斑彻底,工艺流程短,不影响色光,湿处理色牢度高,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显著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特别涉及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锦纶纤维,又称尼龙,主要由己二胺和己二酸、氨基己酸或己内酰胺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回弹性好的特性。锦纶织物以其优异的耐磨性,且质地轻薄的特点,成为运动衣、游泳衣、健美服、羽绒服、登山服衣料的最佳选择。此外,锦纶纤维还广泛应用在如帘子线、传动带、软管、绳索、渔网、轮胎、降落伞等工业制品的制造领域。由于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在锦纶织物上得色较浅,锦纶织物的染色目前主要采用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包括弱酸性浴染料和中性浴染料)对锦纶的染色亲合力主要来自染料母体上磺酸基等阴离子基团与锦纶氨基(等电点以下)之间形成静电作用力,但染色过程中容易产生色花,为解决该问题,一般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匀染剂以抑制染料上染速率和加大染移性。待染色完成,织物水洗至中性的过程中,织物上的染料容易解吸造成湿处理牢度差,因此染色后需要对织物(特别是深色织物)进行固色处理。目前普遍使用的固色剂多为含有磺酸基的亚甲基多酚化合物,其先吸附在纤维的无定形区,然后高温定型时产生亚甲基多酚进一步缩合成不溶型产物,以达到固色的目的。根据染色和固色的原理,染色完成后必须多次水洗以洗除布面上的浮色染料和匀染剂。不然,匀染剂形成的阳离子胶束必然与阴离子型固色剂结合形成凝胶并吸附在布面上,经过高温定型后,凝胶变成不溶性固色斑。此外,水质总硬度高以及含有铜、铁等金属离子,在染色固色过程中,金属离子与固色剂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粘附在布面上也会形成永久性的固色斑。当然也不排除操作不当引起的固色斑,例如,酸性固色剂与高浓酸混合时易凝集产生沉淀,固色时黏附在布面上形成固色斑;在化料时,高浓固色剂未完全溶解就进料,也容易形成固色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固色斑形成后无法修复的,势必造成面料的品质下降和成本损耗。为了防止固色斑的产生,目前工厂流行的做法一是在固色时加入一定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除油剂)与固色剂同浴;二是固色后加纯碱洗。两种方法虽对预防固色斑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会导致不同程度湿处理色牢度下降。专利CN110552217A公开了一种锦纶固色斑防止剂,该配方所含的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磺酸钠为常规强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有效封锁阳离子匀染剂与固色剂的作用,还会产生新的色淀;配方所含的溶剂为普通的亲水性助溶剂,如乙二醇单丁醚,不能有效溶解色淀,还会使布面的色光和湿处理色牢度变差。因此,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面料的品质档次和清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及其应用方法,旨在解决固色定型中布面上易形成难以去除的深色斑点、块等固色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包括如下组分: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5~30%、螯合分散剂4~8%、有机硅消泡剂0.05~0.1%、余量为水。优选地,所述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1:1.2~2.4:2.4~4.8的摩尔比,在反应釜中先后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氯乙酸、氢氧化钠,在温度为80~100℃下反应2~4小时后,降温至40℃;(2)向步骤(1)中降温后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滤除白色沉淀物,40℃减压蒸除乙醇,所得乳黄色膏状物即为所述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优选地,所述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式为:其中,R为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x>0,y>0且x+y=3,5,7。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胺的聚氧乙烯醚的羧甲基化产物含有的聚氧乙烯醚和羧酸基属于非离子和弱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等强阴离子表面活性相比,阴离子电荷密度低,可完全与带正电荷的染色匀染剂相互吸引而不产生沉淀。优选地,所述螯合分散剂包括:亚氨基二乙酸、柠檬酸钠、酒石酸钠、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聚马来酸钠、低分子量的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聚天冬氨酸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的复配物。螯合分散剂含有羧酸和羟基,可与脂肪胺的聚氧乙烯醚的羧甲基化产物之间产生氢键,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网络结构,有效屏蔽残留的染色匀染剂及水中的钙、镁、铜、铁等金属离子与酸性染料固色剂相互作用,以消除锦纶在染色后定型中面上形成难以去除的深色斑点(块)。优选地,所述有机硅消泡剂包括:聚醚、有机硅、聚醚改性硅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的复配物。优选地,所述复配物为浓度10~20%的水性乳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的应用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锦纶织物经染色后,将所述防固色斑剂配置成工作液,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工作液中所述防固色斑剂占所述锦纶织物的0.5~1.5%;(2)控制所述锦纶织物与所述工作液的比例为1:10~20,在20~55℃下预处理或同浴处理10~20min;(3)向步骤(2)中处理后的混合液中直接添加固色剂完成固色。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锦纶织物包括:锦纶针织物、锦氨纶弹力针织物、锦纶梭织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固色剂为含有磺酸基的亚甲基多酚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采用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所含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胺的聚氧乙烯醚的羧甲基化反应,采用氯乙酸与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胺的聚氧乙烯醚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所用的原料低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工艺简单。所采用的螯合分散剂均为常规易得的化工原料,防固色斑剂的制备生产易工业化,助剂的生物可降解性好,绿色环保。(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锦纶染色后在固色浴中添加防固色斑剂,利用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胺的聚氧乙烯醚的羧甲基化产物与羟基羧酸型螯合分散剂组成的防固色斑剂封锁络合匀染剂(阳离子)及钙、镁、铜、铁等金属离子,防止其与固色剂(阴离子)发生沉淀形成固色斑。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除斑彻底,工艺流程短,不影响色光,湿处理色牢度高,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显著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织物种类:锦纶哑光纬编平纹布(40D/34F,120g/m2)(2)工艺流程如下: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在反应釜中先后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AC1803)0.1mol、氯乙酸0.12mol、氢氧化钠0.2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包括如下组分:/n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5~30%、螯合分散剂4~8%、有机硅消泡剂0.05~0.1%、余量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包括如下组分:
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5~30%、螯合分散剂4~8%、有机硅消泡剂0.05~0.1%、余量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1:1.2~2.4:2.4~4.8的摩尔比,在反应釜中先后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氯乙酸、氢氧化钠,在温度为80~100℃下反应2~4小时后,降温至40℃;
(2)向步骤(1)中降温后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滤除白色沉淀物,40℃减压蒸除乙醇,所得乳黄色膏状物即为所述羧甲基化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式为:



其中,R为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x>0,y>0且x+y=3,5,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锦纶染色防固色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分散剂包括:亚氨基二乙酸、柠檬酸钠、酒石酸钠、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聚马来酸钠、低分子量的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聚天冬氨酸中任意两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扬熊剑波杨剑辉黄大明汪南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