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85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纺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硅油柔软剂,包含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为乙烯基硅油和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的混合物,B组分为氨基硅油、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柔软剂是一种可以赋予织物柔软平滑感的化学助剂。经柔软剂处理过的织物其纤维表面会形成吸附层,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降低,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因而织物变得柔软。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具有性价比高、柔软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业中。但是,传统的有机硅柔软剂在耐黄变性等方面的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高档纺织品以及浅色织物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旨在解决现有的有机硅柔软剂的耐黄性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乙烯基硅油80~100份、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50~80份;所述B组分包括:氨基硅油90~110份、C10~C20的高级脂肪酸11~15份和蔗糖聚酯乳液12~23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A组分和B组分按混合质量比为1:(1~2)进行搅拌混合,并在转速为5000~8000r/min条件下均质10~15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柔软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性硅油柔软剂,包含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为乙烯基硅油和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的混合物,B组分为氨基硅油、C10~C20的高级脂肪酸和蔗糖聚酯乳液的混合物。通过上述组分的科学复配得到改性硅油柔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耐黄变性能,而且将该柔软剂应用于高档纺织物或浅色系列的纺织物后整理,可以赋予整理后的纺织物更加爽滑、亲肤的质感,并提升织物的耐洗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性硅油柔软剂,包含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为乙烯基硅油和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的混合物,B组分为氨基硅油、C10~C20的高级脂肪酸和蔗糖聚酯乳液的混合物。通过上述组分的科学复配得到改性硅油柔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耐黄变性能,而且将该柔软剂应用于高档纺织物或浅色系列的纺织物后整理,可以赋予整理后的纺织物更加爽滑、亲肤的质感,并提升织物的耐洗性和回弹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乙烯基硅油80~100份、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50~80份;所述B组分包括:氨基硅油90~110份、C10~C20的高级脂肪酸11~15份和蔗糖聚酯乳液12~23份。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粘度为9000~10000mPa·s的乙烯基硅油,该产品的乙烯基的含量大约为3.0moL%,挥发份低,不发生黄变,质量十分稳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乙烯基硅油可通过商购获得,例如,购自美国道康宁生产的乙烯基硅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01,称取重量份250~300份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置于容器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重量份7~10份的浓硫酸,加热至50~55℃,保温反应1~2小时,再往容器中加入重量份20~25份的四甲基二硅氧烷,继续反应5~6小时,得反应液。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浓硫酸采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二硅氧烷等原料均可以商购获得,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四甲基二硅氧烷均购自上海东土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浓硫酸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步骤102,待所述反应液冷却后进行静置分层,分离得上层硅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将反应液置于室温缓慢冷却,静置使其完全分成,上层为硅油层,下层为硫酸层。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硅油层。步骤103,调节所述上层硅油的pH至5.5~6,搅拌,静置沉降,过滤,减压抽除所述上层硅油中的低聚物,得到澄清的所述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无水碳酸钠调节上层硅油的pH至5.5~6。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当A组分中乙烯基硅油与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的混合质量比为(8~10):(5~8)时,改性硅油柔软剂的耐黄性能和亲水性能优异。最为优选的是乙烯基硅油与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的混合质量比为5: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蔗糖聚酯乳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在恒温条件下,将复合乳化剂和蔗糖聚酯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油相;边搅拌边缓慢向所述油相中加入去离子水,在转速为8000~10000r/min下搅拌10~20分钟,得到水包油型的蔗糖聚酯乳液。复合乳化剂为硬脂酸甘油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吐温按照质量比为2:5:3混合的混合物。蔗糖聚酯采用美国宝洁公司提供的蔗糖聚酯原油。通过转相乳化法,在恒温条件下,向复合乳化剂和蔗糖聚酯混合得到的油相加去离子水,使得油包水型乳液逐渐转化成水包油型乳液,从而获得亲水性能好且稳定性佳的水包油型的蔗糖聚酯乳液。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B组分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201,将氨基硅油与C10~C20的高级脂肪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室温搅拌1.5~2小时,得反应产物。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C10~C20的高级脂肪酸为十一碳酸、月桂酸、油酸和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经多次试验研究证明,C2以下的脂肪酸在150℃加热容易挥发,而C3~C9的脂肪酸会使得柔软剂赋予织物的平滑、柔软性能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C10~C20的高级脂肪酸与氨基硅油进行混合,以对氨基硅油进行改性,得反应产物。优选的氨基硅油与C10~C20的高级脂肪酸的混合质量比为1:0.5~1。步骤202,将所述反应产物依次用聚醚和去离子水调成粘度为2000~3000mPa·s的乳液。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首先采用聚醚将反应产物调配成高粘度体系,再加入去离子水将该体系调成粘度为2000~3000mPa·s的乳液。步骤203,向所述乳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蔗糖聚酯乳液,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所述B组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质量比为1:(1~2)。更为优选的,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质量比为1:1.5。经试验研究表明,当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质量比为1:(1~2)时,制得的复配改性硅油柔软剂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耐黄变性能,且应用于高档纺织物或浅色系列的纺织物后整理,可以赋予整理后的纺织物更加爽滑、亲肤的质感,并提升织物的耐洗性和回弹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A组分和B组分按混合质量比为1:(1~2)进行搅拌混合,并在转速为5000~8000r/min条件下均质10~15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柔软剂。以下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n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乙烯基硅油80~100份、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50~80份;/n所述B组分包括:氨基硅油90~110份、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包括:乙烯基硅油80~100份、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50~80份;
所述B组分包括:氨基硅油90~110份、C10~C20的高级脂肪酸11~15份和蔗糖聚酯乳液12~2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质量比为1:(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称取重量份250~300份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置于容器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重量份7~10份的浓硫酸,加热至50~55℃,保温反应1~2小时,再往容器中加入重量份20~25份的四甲基二硅氧烷,继续反应5~6小时,得反应液;
待所述反应液冷却后进行静置分层,分离得上层硅油;
调节所述上层硅油的pH至5.5~6,搅拌,静置沉降,过滤,减压抽除所述上层硅油中的低聚物,得到澄清的所述含氢量为0.15%~0.2%的端基含氢硅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硅油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聚酯乳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在恒温条件下,将复合乳化剂和蔗糖聚酯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油相;
边搅拌边缓慢向所述油相中加入去离子水,在转速为8000~10000r/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扬陈耀武王春正徐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