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83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承载架,在承载架的上方设有由立柱、转塔、下臂、轴节、上臂、伸缩臂、工作斗依次连接组成的上装,在承载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高空作业车的两平行设置的行走机构,所述伸缩臂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斗位置的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所述承载架与行走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承载架和行走机构的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通过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和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的配合,可以使高空作业车粗中带细,使使用高空作业车工作时更加简洁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空作业车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和生产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空作业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建筑、家装、电力作业、大型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布置和安装,轻轨和桥梁建设,大型设备比如飞机等的日常维护和清洁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求,就要求高空作业车的结构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就目前高空作业车的自行走形式来说,已有的轮式自行式重量大,对地面的压力大,建筑物内的地面不能承受,而轮式自行式只能在地基情况较好的路面使用,不能满足大部分在野外作业的电力行业使用。因此履带式高空作业车填补了作业车在此方面的空白,弥补了上述作业车行走方式的不足。可是现有的履带式高空作业车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在遇到尺寸较小的通道时,由于其宽度较大,又不能随便调整其宽度,进出就比较麻烦;还有在遇到爬坡等特殊路况时,如果履带与底盘相隔太近,就会很不方便,或在作业过程中行走时因两侧履带之间的距离限制,容易造成车辆上装不稳,或在针对高低不平的复杂路面时,因履带的硬性冲击及底盘过低降低车辆的通过率,或在道路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因基底路面的管道设置、沟渠施工或其他原因造成履带间间隙过小,不能适应管道、沟渠的宽度,从而降低施工效率。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调整高空作业车位置需要将高空作业装置收回后在进行调整,对于紧急情况下,导致工期延误。专利技术专利201110038301.X,公开了一种用于履带式高空作业车的履带升降减震机构,包括与履带连接的履带升降机构、履带油缸和减震机构,与履带直接固定连接的履带升降机构的上部与履带油缸底端铰接,履带油缸的顶端与作业车底架上的第一油缸支座铰接;所述履带升降机构包括四根相互平行且围成柱形的支架轴,形成上、下、内、外四个平行四边形机构,由上板外支架轴和下板外支架轴形成的外侧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履带支架铰接,由上板内支架轴和下板内支架轴形成的内侧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焊接于底架上的安装架铰接;所述第一油缸支座内与履带油缸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克服了目前高空作业车行走方式中转变为履带式行走方式的困难,可以在作业前后顺利实现履带的升降动作,履带伸缩和行走时可以大幅减少震动,但是对于有沟壑的复杂地形的路面无法通过。按工作臂的型式分类,有四种基本型式,分别为:垂直升降式、折叠臂式、伸缩臂式和混合臂式。高空作业设备一般设置有变幅机构、水平方向旋转机构、平衡机构、和行走机构,依靠变幅机构和水平方向旋转机构实现载人或机器人工作斗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依靠平衡机构实现工作斗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依靠行走机构实现工作场所的转移。但是,如果作业环境复杂,如高空中对高压导线输电线路进行接线时,由于绕线轨迹不规范、线圈的线径粗、折弯力较大、折弯运动空间受限等,给高空接线增加了难度。再就是,工作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操作失误或者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折叠臂高空作业车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倾翻事故,这不仅会损坏作业车本身而且会危及操作者和周围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进行高空作业车整车设计时,对整车稳定性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急需一种可以实现对作业区域精准定位、安全性高的作业设备。在使用一般高空作业设备,高空作业时,具体还存在以下不足:1、不管现有的高空作业平台是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蜘蛛式高空作业平台,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还是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工作平台在支撑臂固定后很难进行范围内的调整,不能满足对多角度,多维度作业的需要。当出现作业位置变动时,需要调整支撑臂位置来实现对高空作业平台的位置调节,来达到对指定作业区域精准作业的目的;即使作业位置变动较小也需要调整支撑臂位置来实现,使用不灵活,从而导致作业质量差,作业效率低。2、现有的高空作业平台到达指定作业区域都是通过举升臂的整体举升提高、移动的方式达到,使用极为不灵活,作业效率低。专利技术专利201310015363.8,公开了及一种工作斗调平系统及折叠臂高空作业车,包括液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安装在举升臂上的调平机构,调平机构包括托架、摇杆、连杆和调平油缸,调平油缸的缸筒端通过销轴与举升臂铰接,托架固接在工作斗上,托架与举升臂通过销轴在第一铰点(G)铰接,摇杆的一端、连杆的一端和调平油缸的活塞杆端通过销轴在第二铰点(D)铰接,摇杆的另一端和举升臂通过销轴在第三铰点(E)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和托架通过销轴在第四铰点(F)铰接,各铰点间的距离满足DE+GE>DF+GF的关系,调平机构通过调平油缸的伸缩来驱动托架相对于举升臂转动,来对工作斗进行调平。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变幅角度较大时工作斗调平容易出现死点的问题。上述专利技术针对工作斗调平的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调平结构繁琐,且不能没有解决当作业区域需要小范围提升、降低变动高度时,也需要通过举升臂的整体提高来实现的技术问题,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不能对工作平台进行适应性调整,调整方式不够灵活,不能满足在日常施工中对高空作业车的灵活性需求。因此,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一种能够调整履带之间宽度及车架底盘与底面之间距离,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路面结构,提高通过率,并且在高空作业展开时针对小范围的作业斗的调整,能够随时进行,调整方式灵活,且在作业上装展开时可以进行整体车身移动,安全可靠的高空作业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操作平台的多角度旋转,来实现对工作区域全方位覆盖作业,同时可实现对操作平台进行单独提升调节,使用灵活,作业效率高,安全、稳定性好的高空作业车用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作业装置,以及解决在出现沟壑等有宽度的路障时,能够改变高空作业车的行走部分的轴间距及底盘与地面高度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承载架,在承载架的上方设有由立柱、转塔、下臂、轴节、上臂、伸缩臂、工作斗依次连接组成的上装,在承载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高空作业车的两平行设置的行走机构,所述伸缩臂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斗位置的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所述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与上臂连接的固定端,与工作斗连接的承载端,以及用于调整工作斗整体角度的调整端;所述承载架与行走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承载架和行走机构的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所述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架上的支撑机构,以及连接在承载架的底端平面用于调整两行走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和行走机构与承载架底端之间垂直距离的扩展机构。上述的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扩展机构包括与承载架底面连接的顶板,连接在顶板上向承载架外倾斜延伸的带有第一内腔的扩展外支腿,沿扩展外支腿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内腔内的带有第二内腔的扩展内支腿,以及设置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的扩展油缸;所述扩展内支腿的外端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上,所述扩展机构前后并对称设置有4组,分别与两侧的行走机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承载架,在承载架的上方设有由立柱、转塔、下臂、轴节、上臂、伸缩臂、工作斗依次连接组成的上装,在承载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高空作业车的两平行设置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斗位置的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所述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与上臂连接的固定端,与工作斗连接的承载端,以及用于调整工作斗整体角度的调整端;所述承载架与行走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承载架和行走机构的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所述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架上的支撑机构,以及连接在承载架的底端平面用于调整两行走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和行走机构与承载架底端之间垂直距离的扩展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承载架,在承载架的上方设有由立柱、转塔、下臂、轴节、上臂、伸缩臂、工作斗依次连接组成的上装,在承载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高空作业车的两平行设置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斗位置的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所述工作斗整体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与上臂连接的固定端,与工作斗连接的承载端,以及用于调整工作斗整体角度的调整端;所述承载架与行走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承载架和行走机构的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所述交叉式扩展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架上的支撑机构,以及连接在承载架的底端平面用于调整两行走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和行走机构与承载架底端之间垂直距离的扩展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扩展机构包括与承载架底面连接的顶板,连接在顶板上向承载架外倾斜延伸的带有第一内腔的扩展外支腿,沿扩展外支腿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内腔内的带有第二内腔的扩展内支腿,以及设置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的扩展油缸;所述扩展内支腿的外端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上,所述扩展机构前后并对称设置有4组,分别与两侧的行走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扩展油缸包括有腔杆、无腔杆,所述有腔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内腔的顶板端,另一端沿第一内腔向第二内腔内延伸,所述无腔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内腔与行走机构连接的一端,另一端向有腔杆内延伸,所述扩展外支腿的延伸端的远端上下对应位置开设有滑块孔,所述滑块孔内设置有与扩展内支腿接触的滑块,滑块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滑块的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扩展内支腿连接的齿轮固定架,分别设置在齿轮固定架前后方的动力轮、从动轮,以及设置在齿轮固定架上的辅助轮,还包括与动力轮、从动轮、辅助轮配合的履带链,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承载架四角的起落臂,以及与起落臂连接的支撑臂,在起落臂与支撑臂的顶部连接处设有两加固板,在支撑臂底部设有活动板,在转动组件与加固板之间设有通过第一销轴与二者连接的调节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平台角度可调式的底盘交叉提升式高空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工作斗整体调整装置为飞臂,所述飞臂包括用于提升工作斗的飞臂举升装置,用于调整工作斗位置的飞臂调平装置,以及用于连接飞臂举升装置和飞臂调平装置的飞臂摇杆。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辛凯于仁波毕伟伟王友刚孙乃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卓立嘉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