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和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81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和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吊具、吊具控制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吊具控制机构带动吊具运动,保险机构在吊具控制机构超载时使得吊具控制机构松弛吊具。本申请在使用时,吊具在对被吊物起吊时,若吊具或被吊物发生挂舱或卡在一些地方上时,吊具控制机构将继续对吊具施以拉力,而吊具无法移动,因此在此过程中吊具控制机构内的部件逐渐超载。在超载后保险机构使得吊具控制机构松弛吊具,使得吊具控制机构和吊具之间脱力,吊具控制机构不再继续对吊具施力,避免了吊具控制机构内部的各个机械结构超载导致的损坏,即避免了吊具或被吊物发生挂舱或卡在一些地方上导致吊具控制机构内的部件超载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和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本申请涉及起吊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和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作业过程中,作业条件较为复杂,集装箱在吊运过程中由于在舱位中的摆放位置不平行于舱口,或者船体在风浪作用下出现倾斜或者晃动,经常造成集装箱吊具在对箱后出舱时与舱盖边缘碰撞或者挂舱。当吊具与舱盖边缘发生碰撞或者挂舱时会对集装箱起重机整机钢结构、船舶的舱盖等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若此时集装箱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继续动作,将很有可能引起钢丝绳的断裂,损坏吊具,而且起升机构的电动机还会因为过载而发热烧毁,严重的话将会使集装箱起重机整机倒塌。现有技术中都是基于检测钢丝绳拉力合成到尾部油缸上的合力的大小,或者油缸的压力大小来判断吊具是否处于挂舱的状况,通过油缸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来传递挂舱信号,进而来控制油缸迅速泄油来达到减小冲击的目的。但是,由于从挂舱部位到尾部的油缸处距离很远,且钢丝绳具有弹性和挠度,油缸泄油时又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行程,造成泄油时间较长,这样就导致在整个挂舱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很长,也就会延长起升机构的过载时间,还有可能造成起升机构的电动机或者其他电气元器件损坏的情况发生。并且挂舱信号主要是在钢丝绳末端获得,准确性较差,往往在发生挂舱后起升机构还在继续动作,即使起升机构停止动作,由于集装箱起重机司机距离事发位置较远,集装箱起重机司机也无从判断吊具发生挂舱的位置,只能凭感觉操作,这无疑存在发生二次事故的隐患。目前所使用的整套防挂舱装置的成本很高,一旦发生毁坏将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因为不能进行正常作业而造成其它间接损失。为了避免由于吊具卡住或者挂住产生的对吊具控制装置整机结构的冲击,可靠地保护吊具控制装置内各部件、减少经济损失、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需要一种能够在吊具卡住或挂住时保护吊具控制装置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和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解决了目前的吊具挂住或卡住容易导致吊具控制装置内各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包括:吊具,构造为:吊装被吊物;吊具控制机构,构造为:带动所述吊具运动;以及保险机构,构造为: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超载时使得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松弛所述吊具。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具控制机构包括:拉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以及动力组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拉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构造为:通过拉动所述拉动组件来带动所述吊具运动;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安装于所述拉动组件中,进一步构造为:在所述拉动组件和/或所述动力组件超载时断开,以使得所述动力组件松弛所述吊具。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拉动组件包括:缆绳,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将所述缆绳的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相互拉住;其中,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未超载且所述保险机构拉住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所述缆绳长度。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拉动组件包括:缆绳,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第一夹绳部件,夹住所述缆绳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夹绳部件,夹住所述缆绳的另一部分;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将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互相连接;其中,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未超载时,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之间的所述缆绳长度大于所述保险机构的长度。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包括:距离感应机构,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的距离,并在所述保险机构断开时发出预设信号;其中,所述预设信号对应所述保险机构断开的状态,或所述预设信号对应可以更换所述保险机构的状态。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感应机构包括:感应部件,构造为安装于所述第一夹绳部件;以及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绳部件,配置为:检测与所述感应部件的距离,当达到预设距离范围时发出所述预设信号。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包括: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吊具之间,构造为:所述保险机构断开时阻挡并缓冲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向所述吊具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大于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之间的缆绳长度。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包括:换向机构,设置在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吊具之间,构造为:转换所述缆绳对所述吊具的拉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与所述动力组件的所述动力输出端刚性连接,所述第一夹绳部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夹绳部件的运动方向互相平行。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吊具控制机构的数量为至少四个,所述保险机构的数量为至少四个;其中,各个所述吊具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吊具的不同位置连接,所述吊具控制机构进一步构造为:控制所述吊具的倾角;其中,各个所述吊具控制机构中均设有一个所述保险机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挂舱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吊具控制装置;以及起重机本体,构造为:装配所述吊具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吊具抓取集装箱,所述保险机构进一步构造为:在所述吊具挂舱时使得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松弛所述吊具。本申请在使用时,吊具在对被吊物起吊时,若吊具或被吊物发生挂舱或卡在一些地方上时,吊具控制机构将继续对吊具施以拉力,而吊具无法移动,因此在此过程中吊具控制机构内的部件逐渐超载。在超载后保险机构使得吊具控制机构松弛吊具,使得吊具控制机构和吊具之间脱力,吊具控制机构不再继续对吊具施力,避免了吊具控制机构内部的各个机械结构超载导致的损坏,即避免了吊具或被吊物发生挂舱或卡在一些地方上导致吊具控制机构内的部件超载损坏。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更换保险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中保险机构断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吊具,构造为:吊装被吊物;/n吊具控制机构,构造为:带动所述吊具运动;以及/n保险机构,构造为: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超载时使得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松弛所述吊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具,构造为:吊装被吊物;
吊具控制机构,构造为:带动所述吊具运动;以及
保险机构,构造为: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超载时使得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松弛所述吊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控制机构包括:
拉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以及
动力组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拉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构造为:通过拉动所述拉动组件来带动所述吊具运动;
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安装于所述拉动组件中,进一步构造为:在所述拉动组件和/或所述动力组件超载时断开,以使得所述动力组件松弛所述吊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
缆绳,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
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将所述缆绳的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相互拉住;
其中,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未超载且所述保险机构拉住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的所述缆绳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组件包括:
缆绳,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具连接;
第一夹绳部件,夹住所述缆绳的一部分;以及
第二夹绳部件,夹住所述缆绳的另一部分;
其中,所述保险机构将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互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吊具控制机构未超载时,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之间的所述缆绳长度大于所述保险机构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距离感应机构,配置为:感测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的距离,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诗明汪涛肖持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