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顶棚、车辆及顶棚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46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顶棚、车辆及顶棚制作方法,属于车辆领域。该车辆顶棚包括基础层和加强层,所述基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且设有天窗开口,所述加强层叠加设置于所述基础层的表面的预设区域处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与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向外偏移预设距离后的偏移界线之间的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车辆顶棚的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顶棚及车辆能够降低重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顶棚、车辆及顶棚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顶棚、车辆及顶棚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带天窗车型的顶棚总成,由于天窗口开孔较大,需要在顶棚本体背面增加天窗口加强框来满足顶棚总成天窗口强度及轮廓度要求。天窗顶棚大多带金属加强框或者塑料加强框,此材料及设计结构已成为行业内一般设计规范。这种带加强框的天窗顶棚总成的成本与重量一般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顶棚,能够降低重量并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满足顶棚总成的储运和装配要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辆顶棚的车辆,能够降低车辆的重量和成本。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顶棚,包括基础层和加强层,所述基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且设有天窗开口,所述加强层叠加设置于所述基础层的表面的预设区域处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与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向外偏移预设距离后的偏移界线之间的区域。可选地,所述基础层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处形成有沉台,所述加强层与所述沉台匹配设置,以使得所述加强层叠加于所述基础层后处于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沉台远离所述天窗开口的一侧形成有与其底面形成钝角的倒角。可选地,所述基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维织物层、第一粘结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一泡沫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二粘结层以及共同覆盖于所述第二粘结层和所述加强层外表面的第二纤维织物层。可选地,所述加强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泡沫层、第三玻璃纤维层和第三粘结层,所述第二泡沫层与所述基础层的所述第二粘结层贴合。可选地,所述车辆顶棚设有所述加强层的一侧的所述预设区域处通过蘑菇搭扣组件与车身钣金或天窗相连。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棚。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顶棚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制作方法包括:将不包括顶棚面料的所述基础层的各层材料层和所述加强层的各层材料层堆叠为湿法本体;在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一预设成型压力下对所述湿法本体进行的热模压制,并保压第一预设时间;在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成型压力下将所述顶棚面料复合于热模压制完成的所述湿法本体的上下表面,并保压第二预设时间。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顶棚在天窗开口附近增设加强层,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天窗加强框,用于局部增强车辆顶棚处用于安装天窗的区域,以满足该区域取消加强框后的强度要求。这种通过部件增加材料层的方式相比与带加强框的顶棚总成的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并且不需要单独的安装步骤,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础层形成沉台的方式使得增设加强层后的车辆顶棚的表面保持平整,使得车辆顶棚的正反面均无任何差异,与现有的顶棚总成的正反面外观无任何差异,也不会影响顶棚总成的储运和装配要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蘑菇搭扣组件的方式来连接车身钣金或天窗。通过新增若干个塑料蘑菇搭扣支架粘贴至顶棚背面,将与各个蘑菇搭扣支架配合的蘑菇搭扣粘结至车身钣金或天窗处,以满足车辆顶棚与天窗及车身装配需求。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安装于车辆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的基础层(未示出第二纤维织物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100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100安装于车辆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辆顶棚100包括基础层10和加强层20。基础层1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且设有天窗开口11,加强层20叠加设置于基础层10的表面的预设区域处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如图1所示,预设区域为天窗开口11的边界111与天窗开口11的边界向外偏移预设距离后的偏移界线112之间的区域。本实施例的车辆顶棚100在天窗开口11附近增设加强层20,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天窗加强框,用于局部增强车辆顶棚100处用于安装天窗的区域,以满足该区域取消金属加强框后的强度要求。这种通过部件增加材料层的方式相比与带金属加强框的顶棚总成的成本更低,重量更轻,并且不需要单独的安装步骤,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顶棚100的基础层10(未示出第二纤维织物层)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础层10位于预设区域处形成有沉台12,加强层20与沉台12匹配设置,以使得加强层20叠加于基础层10后处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础层10形成沉台12的方式使得增设加强层20后的车辆顶棚100的表面保持平整,使得车辆顶棚100的正反面均无任何差异,与现有的顶棚总成的正反面外观无任何差异,也不会影响顶棚总成的储运和装配要求。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沉台12远离天窗开口11的一侧形成有与其底面形成钝角的倒角13。本实施例通过形成倒角13,使得加强层20和基础层10的过渡更加平缓,有利于力的均匀传递,并且钝角形式的倒角13使得沉台12形成向外的扩展口,方便加强层20的置入。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础层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维织物层101、第一粘结层102、第一玻璃纤维层103、第一泡沫层104、第二玻璃纤维层105、第二粘结层106以及共同覆盖于第二粘结层106和加强层20外表面的第二纤维织物层107。其中,第一纤维织物层101和第二纤维织物层107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无纺布、针织面料、PVC(聚氯乙烯)等材料。第一粘结层102和第二粘结层106的材料可以是PU胶等有粘性的材料。第一泡沫层104的材料可以是PU泡沫等。第一玻璃纤维层103和第二玻璃纤维层105可以由玻纤毡制成。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层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泡沫层201、第三玻璃纤维层202和第三粘结层203,第二泡沫层201与基础层10的第二粘结层106贴合。第二泡沫层201的材料可以是PU泡沫等。第三玻璃纤维层202可以由玻纤毡制成。第三粘结层203材料可以是PU胶等有粘性的材料。一个实施例中,依次由无纺布、PU胶、玻纤毡、PU泡沫、玻纤毡、PU胶和无纺布制成的基础层10的整体克重一致为850g/㎡,通过PU胶、玻纤毡和PU泡沫三层复合材料组成的加强层20总克重可以满足大于等于450g/㎡,在车辆顶棚100的模具中与基础层10一起压制成型,也就是加强区域的克重满足大于等于≥1300g/㎡,因此可以满足该区域的强度要求,但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和加强层,所述基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且设有天窗开口,所述加强层叠加设置于所述基础层的表面的预设区域处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与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向外偏移预设距离后的偏移界线之间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和加强层,所述基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且设有天窗开口,所述加强层叠加设置于所述基础层的表面的预设区域处且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材料层,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与所述天窗开口的边界向外偏移预设距离后的偏移界线之间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层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处形成有沉台,所述加强层与所述沉台匹配设置,以使得所述加强层叠加于所述基础层后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台远离所述天窗开口的一侧形成有与其底面形成钝角的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维织物层、第一粘结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一泡沫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二粘结层以及共同覆盖于所述第二粘结层和所述加强层外表面的第二纤维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军解胜凯张亮亮夏宽圣朱美玲查正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