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36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包括至少两层垂直设置的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平台Ⅰ和平台Ⅱ;还包括纵向跨过平台Ⅰ和平台Ⅱ的成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Ⅱ上的搅拌装置、送料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Ⅰ上、且沿所述出泥嘴末端依次设置的滚筒式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卸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压出成型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螺杆式挤出成型方式,在驱动力作用下,炮泥物料可顺利挤出,获得高容重及更好的炮泥成型效果。而且,将该成型装置立式设置,出泥方向水平设置,针对其进料口、出泥嘴末端方向建立双层平台,于双层平台上分别设置成型前工序所需装置及成型后工序所用装置,合理使用了厂房空间,显著减少了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水炮泥生产
,具体涉及了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无水炮泥指采用焦油、树脂等作为黏结剂,并用刚玉、铝矾土、黏土、碳化硅、焦粉等为原料制作的炮泥,广泛应用于高炉出铁口及渣口。现有的无水泡泥生产一般包括原料粉碎、配料、搅拌、成型、切制、包装等工序,其中成型是影响无水炮泥产品外观、容重、抗压等性能的关键工序,现有技术无水炮泥成型多采用为螺杆式挤出装置,使用该种装置存在两个明显缺陷,一是由于炮泥物料有粘性,容易堵塞螺杆,导致无法顺利挤出物料,二是挤出成型的物料容重小,因此挤出成型的物料力学性能较差。此外,工业生产所用搅拌、成型等设备尺寸均较大,上一工序出料口至下一工序进料口之间间隔距离也比较长,尤其是对于年产量较大的生产线,占地面积较大,且由于炮泥物料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对于生产设备布局、物料传输均具有一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包括至少两层垂直设置的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平台Ⅰ和平台Ⅱ;还包括纵向跨过平台Ⅰ和平台Ⅱ的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缸、泥缸、锥形体以及出泥嘴;所述驱动缸包括驱动缸体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缸体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泥缸包括泥缸体以及位于所述泥缸体内的泥塞组件,所述泥塞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的末端;所述泥缸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锥形体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变小;所述出泥嘴的末端出泥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泥嘴末端的高度分别与所述平台Ⅱ和所述平台Ⅰ一致;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Ⅱ上的搅拌装置、送料系统,所述送料系统包括皮带输送系统和螺旋给料系统,所述皮带输送系统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进料端处,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卸料端位于所述成型装置的进料口处;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Ⅰ上、且沿所述出泥嘴末端依次设置的滚筒式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断工作平台,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出泥嘴末端、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进料端处,所述卸料装置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卸料端处。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为皮带式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设有自动配料系统。优选的,所述锥形体和/或所述出泥嘴上设有加热组件。优选的,所述出泥嘴包括竖直部、水平部以及连接所述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的弧形部。优选的,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和/或所述卸料装置的进料端设有进料感应装置。优选的,所述进料感应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和/或所述卸料装置的进料端的一侧的红外或光线感应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切断装置还包括夹持装置、X向移动装置以及Y向移动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切断工作平台上,用于夹持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输送的待切断炮泥物料;所述X向移动装置朝向所述切断工作平台设置,其移动方向与所述待切断炮泥物料长度即与切断面垂直方向相同;所述Y向移动装置位于所述X向移动装置上,其移动方向与所述待切断炮泥物料宽度即切断面方向相同;所述Y向移动装置上设有纵向切丝;所述切丝,能够随着所述X向移动装置沿X向的移动,调整至所述夹持的待切断炮泥物料的待切断处一侧,并能够随着所述Y向移动装置沿Y向的移动,将所述待切断炮泥物料沿Y向切断。优选的,所述切断工作平台下方设有沿Y向设置的第一轨道以及与所述第一轨道配合的滑块,所述Y向移动装置上设有拉紧气缸;所述切丝的下端与所述滑块连接,上端与所述拉紧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能够随着所述X向移动装置沿X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组夹持板以及至少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板连接的夹持气缸。本专利技术采用由驱动缸驱动活塞组件、泥塞组件,压迫待成型无水炮泥物料经由锥形体、出泥嘴的压出成型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螺杆式挤出成型方式,由于泥塞组件不会受到炮泥物料的堵塞,因此,在驱动力作用下,炮泥物料可顺利挤出,且可采用驱动力较强的液压驱动、气动等方式,获得高容重及更好的炮泥成型效果。而且,将该成型装置立式设置,出泥方向水平设置,针对其进料口、出泥嘴末端方向建立双层平台,于双层平台上分别设置成型前工序所需装置及成型后工序所用装置,合理使用了厂房空间,显著减少了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水炮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送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成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成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切断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搅拌装置,101-自动配料系统,102-出料口;200-送料系统,210-皮带输送系统,211-传送皮带,212-第一挡料板,213-辊筒,214-托辊;220-螺旋给料系统220,221-螺杆,222-第二挡料板,223-驱动电机,224-传动链;300-成型装置,301-驱动缸体,302-泥缸体,303-锥形体,304-出泥嘴,305-活塞组件,306-泥塞组件,307-挡泥环,308-进料口、309-加热管;400-滚筒式输送装置;401、601-进料感应装置500-切断装置,501-切断工作平台,502-夹持板,503-夹持气缸,505-纵向切丝,506-第一轨道,507-拉紧气缸,508-第二轨道、509-切断气缸,510-第一支架,511-挡板,512-第二定滑轮,513-第一定滑轮,515-X向移动气缸,516-第二支架,517-第三支架,518-引流板,519-引流板支架;600-卸料装置;P1-平台Ⅰ,P2-平台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层垂直设置的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平台ⅠP1和平台ⅡP2;还包括纵向跨过平台Ⅰ和平台Ⅱ的成型装置300;成型装置300如图3、4所示,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缸、泥缸、锥形体303以及出泥嘴304;驱动缸包括驱动缸体301以及位于驱动缸体301内的活塞组件305,活塞组件305能够沿驱动缸体301进行往复运动;泥缸包括泥缸体302以及位于泥缸体内302的泥塞组件306,泥塞组件306连接于活塞组件305的末端,泥塞组件306可在活塞组件305的带动下沿泥缸体302进行同步伸缩运动;泥缸体302上设有进料口308,用于向泥缸体内加入无水炮泥物料;锥形体303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变小;出泥嘴304的末端出泥方向为水平方向;进料口308与出泥嘴304末端的高度分别与平台Ⅱ和平台Ⅰ一致;还包括位于平台Ⅱ上的搅拌装置100、送料系统200,送料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皮带输送系统210和螺旋给料系统220,皮带输送系统210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搅拌装置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垂直设置的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平台Ⅰ和平台Ⅱ;/n还包括纵向跨过平台Ⅰ和平台Ⅱ的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缸、泥缸、锥形体以及出泥嘴;所述驱动缸包括驱动缸体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缸体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泥缸包括泥缸体以及位于所述泥缸体内的泥塞组件,所述泥塞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的末端;所述泥缸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锥形体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变小;所述出泥嘴的末端出泥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泥嘴末端的高度分别与所述平台Ⅱ和所述平台Ⅰ一致;/n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Ⅱ上的搅拌装置、送料系统,所述送料系统包括皮带输送系统和螺旋给料系统,所述皮带输送系统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进料端处,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卸料端位于所述成型装置的进料口处;/n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Ⅰ上、且沿所述出泥嘴末端依次设置的滚筒式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断工作平台,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出泥嘴末端、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进料端处,所述卸料装置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卸料端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垂直设置的平台,由下至上,分别为平台Ⅰ和平台Ⅱ;
还包括纵向跨过平台Ⅰ和平台Ⅱ的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缸、泥缸、锥形体以及出泥嘴;所述驱动缸包括驱动缸体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缸体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泥缸包括泥缸体以及位于所述泥缸体内的泥塞组件,所述泥塞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的末端;所述泥缸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锥形体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变小;所述出泥嘴的末端出泥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泥嘴末端的高度分别与所述平台Ⅱ和所述平台Ⅰ一致;
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Ⅱ上的搅拌装置、送料系统,所述送料系统包括皮带输送系统和螺旋给料系统,所述皮带输送系统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料口、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进料端处,所述螺旋给料系统的卸料端位于所述成型装置的进料口处;
还包括位于所述平台Ⅰ上、且沿所述出泥嘴末端依次设置的滚筒式输送装置、切断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断工作平台,所述滚筒式输送装置的进料端和卸料端分别位于所述出泥嘴末端、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进料端处,所述卸料装置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切断工作平台的卸料端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卸料装置为皮带式输送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装置设有自动配料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体和/或所述出泥嘴上设有加热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炮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泥嘴包括竖直部、水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晓旭康晓阳康世豪康少涛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宏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