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19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一梁段、第二梁段至第N梁段;S2:将第二梁段架设到第一梁段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S3:在第二梁段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定位高程不变;S4:将第一梁段与第二梁段焊接固定;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S6:测量第二梁段的高程变化X;S7:在第二梁段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高程X不变;S8:按照步骤S1‑S7焊接第三梁段,且在安装第三梁段时,第三梁段根据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S9: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箱梁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形梁,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用在跨度较大的桥梁上,因外型像一个箱子故叫做钢箱梁;钢箱梁一般由顶板、底板、腹板和横隔板、纵膈板及加劲肋等通过全焊接的方式连接而成。目前的钢箱梁由于安装长度长,因此,多分段进行安装,相邻两钢箱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但是相邻两梁段间焊接之后可能导致梁段间夹角发生变化,对于悬臂安装梁段,这个变化还可以根据定位测量和连接后测量来获得,但是对于支架安装梁段,这个变化量将被掩盖而体现在临时支垫反力的变化上,而一旦落架这个连接变形就会被释放出来,此时可能已经造成了较大的误差而难以修正了;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对误差进行控制的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通过在焊接前记录新梁段支顶千斤顶的载荷,焊接后将新梁段支顶千斤顶荷载恢复至焊接前;然后测量出高程变化,并在下一个梁段定位时予以修正,能够提前进行补偿修正,减小安装误差。相邻两梁段间焊接之后可能导致梁段间夹角发生变化,对于悬臂安装梁段,这个变化还可以根据定位测量和连接后测量来获得,但是对于支架安装梁段,这个变化量将被掩盖而体现在临时支垫反力的变化上,而一旦落架这个连接变形就会被释放出来,此时可能已经造成了较大的误差而难以修正了。因此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已安装的钢箱梁设为第一梁段,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二梁段、第三梁段至第N梁段;S2:将第二梁段架设到第一梁段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对第二梁段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S3:在第二梁段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定位高程不变;S4:将第一梁段与第二梁段焊接固定;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S6:测量第二梁段的高程变化X;S7:在第二梁段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高程X不变;S8:按照步骤S1-S7在第二梁段远离所述第一梁段的一侧焊接第三梁段,且在安装第三梁段时,第三梁段远离第二梁段的一端根据S6中的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S9:按照步骤S8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通过在焊接前记录新梁段支顶千斤顶的载荷,焊接后将新梁段支顶千斤顶荷载恢复至焊接前;然后测量出高程变化,并在下一个梁段定位时予以修正,能够提前进行补偿修正,减小安装误差。优选的,在相邻两梁段焊接后的安装支垫前后的焊缝收缩量进行测量,并与高程变化X进行同步对照,供安装后面梁段参考。两组数据进行参考对照,进一步提高了补偿数据的精准度,减小了施工误差。优选的,包括对相邻两梁段的顶板之间的焊缝收缩量以及两底板之间的焊缝收缩量进行检测。优选的,两端的千斤顶对称设置在梁段的左右两侧。使得两侧的千斤顶均匀受力。优选的,支垫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梁段的左右两侧。均匀受力,方便承载梁段。优选的,所述支垫设置在两端的千斤顶之间。优选的,在步骤S6中,测量第二梁段梁段两端上表面的高度差作为高程变化X。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已安装的钢箱梁设为第一梁段,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二梁段、第三梁段至第N梁段;S2:将第二梁段架设到第一梁段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对第二梁段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S3:在第二梁段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定位高程不变;S4:将第一梁段与第二梁段焊接固定;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S6:测量第二梁段的高程变化X;S7:在第二梁段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高程X不变;S8:按照步骤S1-S7在第二梁段远离所述第一梁段的一侧焊接第三梁段,且在安装第三梁段时,第三梁段远离第二梁段的一端根据S6中的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S9:按照步骤S8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通过在焊接前记录新梁段支顶千斤顶的载荷,焊接后将新梁段支顶千斤顶荷载恢复至焊接前;然后测量出高程变化,并在下一个梁段定位时予以修正,能够提前进行补偿修正,减小安装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1、第一梁段;2、第二梁段;3、第三梁段;4、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已安装的钢箱梁设为第一梁段1,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二梁段2、第三梁段3至第N梁段;S2:将第二梁段2架设到第一梁段1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2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对第二梁段2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S3:在第二梁段2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2定位高程不变;S4:将第一梁段1与第二梁段2焊接固定;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2,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S6:测量第二梁段2的高程变化X;S7:在第二梁段2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2高程X不变;S8:按照步骤S1-S7在第二梁段2远离第一梁段1的一侧焊接第三梁段3,且在安装第三梁段3时,第三梁段3远离第二梁段2的一端根据S6中的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S9:按照步骤S8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通过在焊接前记录新梁段支顶千斤顶的载荷,焊接后将新梁段支顶千斤顶荷载恢复至焊接前;然后测量出高程变化,并在下一个梁段定位时予以修正,能够提前进行补偿修正,减小安装误差。实施例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在相邻两梁段焊接后的安装支垫前后的焊缝4收缩量进行测量,并与高程变化X进行同步对照,供安装后面梁段参考。两组数据进行参考对照,进一步提高了补偿数据的精准度,减小了施工误差。本实施例的包括对相邻两梁段的顶板之间的焊缝4收缩量以及两底板之间的焊缝4收缩量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的两端的千斤顶对称设置在梁段的左右两侧。使得两侧的千斤顶均匀受力。本实施例的支垫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梁段的左右两侧。均匀受力,方便承载梁段。本实施例的支垫设置在两端的千斤顶之间。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6中,测量第二梁段2梁段两端上表面的高度差作为高程变化X。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钢箱梁的长度较长,在焊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两头不等高的情况,随着安装梁段的数量变多,第一梁段1和第N梁段的高度差就会很明显,通过本方法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已安装的钢箱梁设为第一梁段,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二梁段、第三梁段至第N梁段;/nS2:将第二梁段架设到第一梁段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对第二梁段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nS3:在第二梁段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定位高程不变;/nS4:将第一梁段与第二梁段焊接固定;/n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nS6:测量第二梁段的高程变化X;/nS7:在第二梁段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高程X不变;/nS8:按照步骤S1-S7在第二梁段远离所述第一梁段的一侧焊接第三梁段,且在安装第三梁段时,第三梁段远离第二梁段的一端根据S6中的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nS9:按照步骤S8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段钢箱梁全焊接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已安装的钢箱梁设为第一梁段,按照安装顺序依次设为第二梁段、第三梁段至第N梁段;
S2:将第二梁段架设到第一梁段的安装侧,并在第二梁段的底部两端设置千斤顶,并对第二梁段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并记录承载力为P1和P2;
S3:在第二梁段的底部安装支垫,卸载千斤顶并保持千斤顶卸载之后第二梁段定位高程不变;
S4:将第一梁段与第二梁段焊接固定;
S5:用千斤顶顶起第二梁段,拆除支垫,并将两端千斤顶顶力调至P1和P2;
S6:测量第二梁段的高程变化X;
S7:在第二梁段底部安装支垫,卸载两端千斤顶后保持第二梁段高程X不变;
S8:按照步骤S1-S7在第二梁段远离所述第一梁段的一侧焊接第三梁段,且在安装第三梁段时,第三梁段远离第二梁段的一端根据S6中的高程变化X进行定位补偿;
S9:按照步骤S8依次安装到第N梁段。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金汤叶帅周胜国陈子阳饶曦郑文武吴凤明梁良林昭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