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8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涉及钴粉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搅拌桶、轴杆、第一搅拌组件、套杆、第二搅拌组件、伺服电机以及喷雾组件,其中,第一搅拌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杆的底部,套杆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周侧面,且转动连接于搅拌桶中,第二搅拌组件连接于所述套杆上且位于第一搅拌组件上方,伺服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轴杆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套杆转动,所述轴杆转速大于套杆转速,喷雾组件位于第二搅拌组件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钴盐溶液以喷雾组件雾化喷雾的方式与搅拌桶内的碳酸根溶液混合,在两种溶液接触时高速搅拌,从而阻碍合成的碳酸钴晶核长大,能够制得超细球形碳酸钴颗粒,经焙烧、还原制得超细球形钴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钴粉制备设备
,具体为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金属钴粉广泛的应用于硬质合金、金刚石工具材料、触媒材料、功能材料等行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料之一。由钴加工而成的硬质合金在切削工具和耐磨零部件上得以广泛的应用。随着硬质合金不断的向往超细晶粒领域发展,要求钴粉的粒度减小以及较好的流动性能,以降低球磨难度及合金烧结中形成钴池的风险,从而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559493B,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8月8日,名称为《生产超细钴粉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包括步骤:A)将碳酸钴或草酸钴的粉料置于气流粉碎机的粉碎腔内,碳酸钴或草酸钴在高速的气流作用下互相碰撞得到碳酸钴或草酸钴的细粉;B)利用上述气流粉碎机的叶轮分级器分级碳酸钴或草酸钴的细粉,使达到粒度要求的碳酸钴或草酸钴的细粉通过,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细粉继续留存在气流粉碎机内粉碎;C)利用旋风收集器收集达到粒度要求的碳酸钴或草酸钴的细粉,得到碳酸钴或草酸钴的超细粉;以及D)在还原炉的还原气氛中还原得到的超细碳酸钴或草酸钴的超细粉得到超细钴粉。该专利利用气流粉碎机得到碳酸钴或草酸钴的超细粉生产超细钴粉的方法,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不需要额外的原料以及用于保护的氩气,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位目前常采用以氯化钴或者硝酸钴为原料和碳酸氢铵直接混合反应制备碳酸钴,制得的碳酸钴结晶颗粒度分布宽、粒度大,接着采用空气焙烧制备氧化钴,再经过氢气还原得到钴粉。而合成的碳酸钴粒径和形貌直接影响氧化钴的粒径和形貌,最终影响钴粉的质量。该工艺虽可以批量的生产钴粉,但制得的钴粉的颗粒度分布较宽、粒度大且流动性能性能较差,很难实现0.8μm以下钴粉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轴杆、第一搅拌组件、套杆、第二搅拌组件、伺服电机以及喷雾组件,其中,第一搅拌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杆的底部,套杆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周侧面,且转动连接于搅拌桶中,第二搅拌组件连接于所述套杆上且位于第一搅拌组件上方,伺服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轴杆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套杆转动,所述轴杆转速大于套杆转速,喷雾组件位于第二搅拌组件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轴杆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套杆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小于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传动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搅拌杆,各所述第一搅拌杆呈环形分布连接在所述轴杆底部,每个所述第一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搅拌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滑动环及多个第二搅拌杆,各所述第二搅拌杆呈环形分布连接在所述滑动环的周侧,所述滑动环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套杆上,各所述第二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二搅拌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叶与第一搅拌叶之间错位分布。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杆及倒置的液压缸,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底部与所述第二搅拌组件的滑动环转动连接;所述喷雾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一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滑动环共轴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为转动环或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喷雾组件包括固定环、多个雾化喷头、进液管及分流管,所述固定环通过第一支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且固定环与搅拌桶共轴,各所述雾化喷头呈环状分布安装在固定环上,且各雾化喷头的喷嘴朝下,所述进液管通过第二支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进液管竖直滑动贯穿桶盖,所述分流管包括与进液管底部连通的主管道以及多个连通于所述主管道上的分支管道,各所述分支管道一一对应地连通于各雾化喷头。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将钴盐溶液以喷雾组件雾化喷雾的方式与搅拌桶内的碳酸根离子或草酸根离子溶液混合,反应形核数量增多,从而制备的碳酸钴越细,并且在两种溶液接触时高速搅拌,从而阻碍合成的碳酸钴晶核长大,能够制得超细球形碳酸钴颗粒,并且以超细球形碳酸钴为基础,进过低温高氧焙烧,制备超细球形氧化钴,经过氢气还原制得超细球形钴粉,从而解决硬质合金行业对超细钴粉的需求;设置伺服电机,分别通过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驱动轴杆与套杆差速转动,使得位于两种溶液接触处的第二搅拌组件高速转动,以防止碳酸钴晶核形成过程中长大,同时位于下方的第一搅拌组件以次于第二搅拌组件的转速对含有碳酸钴晶核的混合料浆进行搅拌,以得到含有超细碳酸钴晶核的混合料浆,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差速转动,即满足了制备超细碳酸钴的工艺需求,又能够极大限度地防止伺服电机过载以及节约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桶内部的结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雾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状态结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桶;2、桶盖;3、轴杆;4、第一搅拌组件;4.1、第一搅拌杆;4.2、第一搅拌叶;5、套杆;6、第二搅拌组件;6.1、滑动环;6.2、第二搅拌杆;6.3、第二搅拌叶;7、伺服电机;8、第一齿轮组;8.1、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9、第二齿轮组;9.1、第三齿轮;9.2、第四齿轮;10、液压缸;11、连接杆;12、喷雾组件;12.1、固定环;12.2、雾化喷头;12.3、进液管;12.4、分流管;12.41、主管道;12.42、分支管道;12.5、第一支杆;12.6、第二支杆;13、限位环;14、转动部;15、进料口;16、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阅图1-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1、轴杆3、第一搅拌组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轴杆;/n第一搅拌组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杆的底部;/n套杆,其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周侧面,且转动连接于搅拌桶中;/n第二搅拌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套杆上且位于第一搅拌组件上方;/n伺服电机,其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轴杆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套杆转动,所述轴杆转速大于套杆转速;/n喷雾组件,其位于第二搅拌组件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杆;
第一搅拌组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杆的底部;
套杆,其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周侧面,且转动连接于搅拌桶中;
第二搅拌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套杆上且位于第一搅拌组件上方;
伺服电机,其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轴杆转动,并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套杆转动,所述轴杆转速大于套杆转速;
喷雾组件,其位于第二搅拌组件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轴杆的顶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四齿轮共轴连接在所述套杆的顶部,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小于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传动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搅拌杆,各所述第一搅拌杆呈环形分布连接在所述轴杆底部,每个所述第一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搅拌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制备钴粉用混合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及倒置的液压缸,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底部与所述第二搅拌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喷雾组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苏勇陈俊超陈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